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加强两岸海上救助合作保障台湾海峡航行安全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1月23日 08:44 中新社网站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题:加强两岸海上救助合作保障台湾海峡航行安全

      中新社记者孙兆震

  今年三月八日,一艘柬埔寨籍货轮在台湾海峡北部遇险沉没,十九名俄罗斯籍船员下落不明。两岸救助部门在通报情况后分别派出力量前往出事海域施救,台湾直升机在空中大
面积搜寻,引导船舶水上救助;大陆“沪救捞3”轮与其它四艘船舶划区搜寻,使十二名船员获救。

  这只是海峡两岸合作实施海上救助的案例之一。据交通部救助打捞局业务处处长朱宝柱介绍,多年来,两岸救助机构为保障过往台湾海峡的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积极协作,互相配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两岸合作实施海上救助积累了宝贵经验。

  台湾海峡是繁忙的水上通道,也是海难事故的多发区,两岸合作救助,将有效提高台湾海峡船舶航运安全保障率。一九九二年在厦门首次举行海峡两岸海上通航学术研讨会,开启了两岸有关海上安全问题的相互讨论。在这之后,两岸海上救助界的交流不断深入,达成了诸多共识,并落实于实务作业上。

  一九九六年三月,经过两岸航运专家和救助专家反复探讨研究,双方救助机构建立了二十四小时联系热线,只要得到台湾海峡或相关海域船舶发生海难的求救信息,都会及时沟通情况,就近派出船舶实施救助;在救助作业过程中,也通过热线联系,相互通报现场救助情况,优先向救援船只和遇难船只提供安全作业港湾锚地。通过这一协调联系管道,两岸多次成功完成了海上救助,赢得了国际社会赞誉。

  据有关调查统计,十年来,台湾海峡平均每年发生大小海难事故约百件,获得两岸及香港救援者约占百分之八十七,尚有部分未能获得救助。同时,为适应世界航运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因应未来两岸直航的需要,两岸救助界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两岸救助力量的效能。 

  朱宝柱认为,随着海峡两岸关于加强海上救助、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进行了多次学术、技术交流,并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共享海峡两岸救助资源的时机已趋成熟。为此,他建议可考虑建立大陆救助船前往台湾担负救助值班待命机制,以提高海上救助快速反应能力。

  目前大陆拥有救助拖轮和打捞船舶一百六十多艘,其中上海救捞公司有五十多艘,担负东海海域救助工作;而台湾平时参与救助活动的多为巡逻船和直升机,缺乏大型拖轮。以台湾的快速巡逻船、直升机与大陆远洋拖轮有机结合,将形成多船型、全方位的海空立体搜救体系。按照朱宝柱的设想,在台湾北部的基隆港、南部的高雄港由大陆各派一艘救助拖轮值班待命,抵达遇难现场的时间可大大缩短,台湾海峡的整体救助水平将有较大的飞跃。

  近几年海峡两岸建立了救助热线,也有满意的合作救助成果,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广阔的救助合作领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探讨。朱宝柱提出,两岸应共同努力,建立两岸间配合默契、动作协调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案;同时,两岸救助人应加强救助学术交流和联合救助技术的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座谈,分析海峡航行安全形势和事故原因,总结救助规律,提高救助技术水平。(完)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