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探密中国海军的陆上“训练基地”(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1月6日 21:15 人民网

教官悉心指导学员使用常压潜水服。

“水下电焊切割”训练将可使艇员在遇险时及时脱离险境。

  人民网11月6日电 2000年10月世界最先进的潜艇“库尔斯克”号轰然沉没,180名遇难官兵用灵魂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呼喊——“潜救”!中国是一个拥有潜艇较多的国家,潜救训练水平的高低,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库尔斯克”号沉没一周年祭日到来之际,我们跟随美、英、俄等31国驻华武官访问团走进了坐落在青岛海滨的海军潜艇学院。从此,一座在共和国海军防险救生力量体系中,带有许多神秘色彩而又蕴含无限玄机的教学实验大楼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据教员介绍,这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多功能军事潜水、救捞教学实验大楼,也是我军唯一的潜救训练基地,总建筑面积7200平米。自1998年建成使用以来,已进行各类潜水救捞训练5万多人次,并有100余名毕业学员先后参加了烟台“11、24”大海难、“海救一号”演习、“水下救援失事潜艇”训练等重大救捞和水下作任务。潜艇学院被潜艇部队誉为“水下蛟龙”的摇篮,而潜水、救捞大楼就是他们练就水下功夫的陆上“龙宫”!她的诞生与存在,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走进这座“龙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到处是一番繁忙景象。

  一座1860平米,水深1.2——7.4米的室内潜水游泳池构成她的巨大“腹腔”,24小时的净水循环系统使水质清澈见底。这是一个标准化的游泳池,又是一个多功能的潜水训练池,可实现全年、全天候的游泳和各种潜水技术、水下作业技术、救捞技术训练。参观所见,池内波光潋滟的水面上,游泳健儿如游龙激水,穿着各式潜水服的“蛙人”在水中自游穿梭,水底电焊枪和照相闪光灯透出了梦幻迷人的光芒,尤其是“蛙人”借助水下双人飞行器紧急逃生的景象,使观者大开眼界,外国武官们纷纷竖起了大母指。

  游泳池一侧是各种器材仓库和潜水准备室、控制室,潜水救生钟、水下机器人、无人水下活动摄像器等现代化设备均处于备便状态。另一侧是饱和潜水仓和控制室,室内三座浅蓝色的罐形装置,如同错综交合的“蒙古包”,这是60米氮氧饱和潜水训练设施。多功能一体化操纵控制台布置在室内中心部位,显示器上各饱和舱内潜水员减压训练和生活活动的情景清晰可见。这里曾举办过海军首期潜水员饱和潜水训练班,对潜水员实施3个课题、13项科目的训练,使潜水员水下作业的时间延长了数倍,潜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走进大楼二层,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高达30米的潜艇艇员水下脱险训练装置,可称为“龙宫”的神秘武器,它总揽了我国潜艇目前所装备的脱险装置的所有脱险科目训练,高高的潜水塔从“龙宫”中部赫然而出,巍然挺立着。我们参观时,塔内正在进行闸套脱险训练,观察窗口所见,一束束水柱在塔体内桔黄色的灯光下,升腾、翻卷着白浪,水位逐步漫过了脱险者的腿部、腰部、胸部,直到淹没了垂直脱险通道,脱险者一个个在水中消失,颇有惊险而神秘的色彩。

  记者随教员乘坐小型电梯迅速爬上“塔顶”,观看艇员出水情况:5米,7米,9米……“打开舱门”两分钟后,望不见底的海水开始有水泡生起,继而越来越多,如沸腾的水,溅起一束束水柱。艇员从这些水柱中浮了起来。

  潜艇“失事”进水,必须快速逃离!艇员们按规定迅速着好脱险装具,鱼雷发射管后盖被打开,艇员迅速往里钻。“咣当”一声,后盖关闭,在危机四伏的鱼雷管里,眼前漆黑一片,一股高压气随海水压过来,呼吸、呼吸,使劲呼吸,舱管内压力与外界水压均衡,打开前盖,学员在每平米数万公斤的气压下逃离,速度快了会肺泡破裂!死亡,象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扣压着战士的命脉!爬出去,前面是求生的路,失败了,就将面临生命危险……从8米长,直径约半米、注满水、黑洞洞的发射管中脱险,是潜水脱险中极具危险的项目。艇员与外界失去联系,教员用铁锤敲打起发射管,将规定信号传递给管内的艇员,一下,两下,三下,四下,感觉、注水供气,打开前盖、出管,教员和艇员之间用他们特殊的联络暗号交流沟通,发射管内艇员们沉着地向前移动…….

  一幕幕脱险场景看得记者荡气回肠,诧异不已。然而,教员告诉记者,他们刚才完成的只是两个普通的脱险过程,即“闸套脱险”“发射管脱险”更加惊险和高难度的脱险训练还在后面,那便是世界上几个发达国家正在采用的快速漂浮自救脱险方式——“快漂”。

  “入舱”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快漂训练开始了,一名艇员以标准的动作进入潜水舱,其他人员鱼惯而入。通过控制台上的监视屏,可以清楚地看到艇员迅速地在舱内穿上特制的“快漂”服,打开舱内的调压筒下盖,进入调压筒,关闭下盖,艇员左手捏住脱险服快速充气接头插入调压筒内伺服阀。此时,一名教员便开始用“特殊语言”同舱内艇员进行交流。

  教官用铁锤敲击一下舱壁,随即听到艇员一下回敲的声音,原来,这是艇员用挂在舱内的弹簧钩敲打,向教员“回报平安”,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回敲声急促、连续。

  随即,敲击两下,回报平安后,开始注水……水开始淹没艇员,渐渐地水位到达艇员肩部;教员再次敲击两下,回报平安后,开始供气,向调压筒快速加压。此时,透过监视屏看到脱险服的储气囊在渐渐膨胀。

  总指挥刘安堂告诉记者,当储气囊的内外的气压差达到某一值时,上面的排气阀就会被打开,向脱险服头罩内排气,所以,艇员呼吸到的仍是新补充的空气。此时,控制台上的压力表将要到达3公斤,这意味着调压筒内的压力即将达到“失事”潜艇的30米水深。刘主任带领记者乘小电梯迅速到达“塔顶”,观看艇员出水。

  3公斤压力到了!调压筒上盖迅速打开,从“塔顶”望去,一股强大的水汽流从塔底冲天而起,沸腾翻卷着,数秒内,依靠储气囊及头罩的浮力快速上浮的潜水员成一个“大”字形漂浮在水面上,快漂成功了!这意味着,仅数秒钟,艇员从30米水深脱险成功!

  此时艇员拉开了头罩气密拉链,呼吸水面上的大气,等待救援。

  这种脱险方法水中暴露时间短,上浮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呼吸空气,操作简单。但是,对于艇员的心理素质、生理状态要求极高。因此,每一次训练前,都有专门的医生对艇员的身体机能做深入细化检测,并配备心理测试专家用计算机对艇员心理素质测试,心态调整,并根据心理承受能力调整艇员受训次序,保证万无一失。

  “快漂”是80年代国外潜水专家研究的新成果,国内科研部门和院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攻关,探索出了适合中国海情、潜艇装备及人员身体素质的快漂方法,继而1993年,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成功地完成了“快漂”脱险装具的研制;随着近几年新型潜艇大量装备部队,艇上配备了快漂脱险装置,因此,大批量的快漂训练任务迫在眉睫。部队的需要就是训练的重心,今年上半年,这个脱险训练基地利用我国自产的快漂装置,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次30米快漂脱险的成建制艇员大规模近千余人次训练,安全脱险率为100%,令专程赶来督阵的海军医学专家赞叹不已。参观中,记者有幸领略了这种快速脱险方法的惊险与神奇。

  走出防救中心时,正是华灯初放。远远地望去,偌大的防救楼透过蓝色玻璃墙发出诱人的光芒,更象一座辉煌神秘的龙宫。据悉,在这座“龙宫”的旁边,另一座投资3000万的潜艇损害管制训练楼即将毗邻而建,届时她们将互相补充,相互辉映,共育“水下尖兵”,我们期待着防救人更大的梦想实现,也期待着在海军潜艇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这对并蒂奇葩璀璨夺目!(王松岐刘萍)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