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祖国需要是我的最高追求: 记第二炮兵青年导弹专家肖龙旭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0月28日 16:1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贾昭全、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新华社通讯员伍旭东

  第二炮兵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龙旭,是一位为祖国导弹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专家。自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毕业后的16年间,他先后取得4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8项获全军
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1项获国家专利和科技发明奖。

  2001年2月19日,他光荣地出席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当他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证书”时,两行热泪悄然滑下。这是肖龙旭和战友们历经数年刻苦攻关取得的重大国防科技发明成果,它实现了我国某型导弹发射技术的重大突破,其技术方法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3年前,肖龙旭曾有过一个惊人之举——那时年仅25岁、任助理工程师的他,将一份洋洋数万言的《战略导弹部队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递交给了二炮一位副司令员。这个不寻常的举动,拉近了将军与青年工程师之间的距离。期望与鼓励、关爱与支持,激起了肖龙旭心中的波澜。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坚定了献身国防科研事业的人生选择。

  第一次参加导弹训练发射时的情景,肖龙旭多年后仍记忆犹新。那天,晴空万里的导弹发射场上,随着指挥员“占领阵地”口令的下达,一台台战车隆隆驶向阵地,一队队官兵迅速奔向战位。那阵势着实让“初出茅庐”的肖龙旭为之激动。然而,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却听不到指挥员下达“点火”的口令。“这样的反应速度,打起仗来怎么办?”肖龙旭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句话。发射指挥员瞥了他一眼:“你们搞技术的,咋不把武器搞得先进些?”一句话令肖龙旭汗颜。

  从导弹发射场回到研究所,肖龙旭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他放下自己“导弹诸元计算”的专业,一头扎进提高导弹作战性能的研究领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论证、调研,他提出了改进导弹某关键系统、提高武器作战性能的想法。大胆的设想,如石击水,掀起层层波澜。有人提出疑问:世界上发达国家还没有的东西,我们能一步到位吗?国内那么多知名专家教授都没有涉足过这个领域,他能行吗?更有好心人劝他:“你丢掉自己的专业方向,恐怕以后是要后悔的呀!”

  面对疑问和劝说,肖龙旭彻夜难眠:“外国没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我们为什么不能闯?”他在日记中写道:“祖国需要是我人生的最高追求。军队科研工作者第一位的使命,就是对‘打赢’负责。要赢得明天,赢得胜利,就要敢踏别人不敢涉足的‘雷区’,干别人不敢为的事业。”正是靠着心中对祖国的这种崇高承诺,肖龙旭又历经两个月的调研论证,将一份翔实的报告送到了第二炮兵领导机关,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很快被批准立项,并被列为全军重点科研项目。

  上了“战车”的肖龙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改进导弹某关键系统,是当今世界顶尖的技术,涉及到众多先进学科,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更令他苦恼的是,研究这样大的课题,连一点资料都没有。

  开弓没有回头箭。肖龙旭决定从解读导弹某系统计算机程序入手寻求突破。天文数字一样的数据,“谜宫”般无穷无尽的代码,使肖龙旭和他的战友们陷入了重重困难。整整3个月,他们每天都是在计算机旁、实验室内度过的。当解读完最后一条计算机语言时,大家才长舒了一口气。人们无法想象,肖龙旭和战友们为攀登这个科学高峰,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他仅是搜集的资料数据就盛满了3个大书柜,学术论文堆起来足有2米多高。历经数年拼搏,他们终于把提高战略导弹作战性能的设想变成了实现。

  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喜悦,又一新的科学高峰锁定在肖龙旭的视野里。这是武器系统的一项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打击效果,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突破。但这项研究难度极高,技术复杂,不易出成果,并极具风险性。“怕担风险,哪能有大的作为?”肖龙旭横下一条心,毅然提出了新的重大研究课题。

  为了搜集资料,肖龙旭和战友们跑遍了京城的科研院所和图书馆,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措施。作为课题负责人,肖龙旭带领来自二炮各研究所、学院、军代室和作战部队的上百名科技人员,先后完成了20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4项大型地面试验,终于使这一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整整5个春秋,肖龙旭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艰难寻觅,在单调枯燥的数学公式里跳跃穿行。计算机上的那一组组数据符号,日夜在他的脑海里腾飞跳跃。终于有一天,他对导弹上某系统做了精细的“手术”,获得了成功。

  这是一个让肖龙旭永远难忘的日子。塞外大漠,黄沙弥漫。一团烈焰从导弹发射架骤然升起。运用肖龙旭和他的战友们的两项重大成果进行改进的新型导弹,呼啸腾空,直刺苍穹……顷刻间,山摇地动,导弹准确命中目标,试验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肖龙旭欣喜地笑了。10余年来,他先后取得“某型导弹增程研究”、“军用软件防护装置”等多项重点科研成果,赢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奖”、“国家科技创业奖”、“世界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在部队官兵眼里,肖龙旭不仅是一位科技“功臣”,也是名副其实的导弹发射技术专家。是他,在一次次导弹发射“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果断地解决技术难题,将一枚枚导弹送上蓝天。那是一个落雪的隆冬,某型导弹试验发射正在紧张进行。当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时,主控台操作员报告:弹上计算机出现误码!从未遇到过的“特情”,令官兵们不知所措,焦急万分。是打还是不打?专家们意见不一。这时,肖龙旭凭着对导弹每一根“神经”脉络的熟悉,得出结论:出现这种状况,不影响发射。指挥员采纳了他的意见。旋即,发射令下,导弹拖着火舌顺利升空!

  冬去春来,肖龙旭先后十余次参加实弹发射。在雷霆万钧的发射场上,他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将一个个辉煌的瞬间定格在茫茫天宇。

  1999年,肖龙旭带着自己的履历表和一大摞科研成果的获奖证书,迈进了清华大学。在经过招生委员会“三堂会审”后,他被破格免去全部考试科目,直接录取为论文博士研究生。深知高科技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肖龙旭,面对清华大学的厚爱,把一腔热血和全部激情倾注在知识更新和科研攻关之中。由于科研任务繁重,有时好几个项目同时上马,作为牵头人和主要攻关者,肖龙旭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但是,科研工作之余,他又一门心思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从自动化控制到人工智能技术,从各类精密仪器到精确制导技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广泛地涉猎。

  知识的琼浆玉液,给肖龙旭插上了腾飞的双翅。他不仅在军事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还先后取得了“温室气肥增施装置”、“高效采热器具”、“无触点智能开关”等一大批专利成果,并获得“当代专利科研成果博览会金奖”、“国际诺贝尔发明博览会金奖”。(完)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