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化剑为犁草原作证--探访世界唯一退役核基地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0月18日 12:09 科技日报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横空出世,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然而,目前这个全世界唯一退役的核基地已成了新的旅游景点。自1996年以来,这里接待了30多万游客。今年国庆黄金周,又有一大批旅游者来到这里———

  2001年8月中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开展西北核工业基地系列采访活动。这是一个雨天,根据当地安排,我们一清早就从西宁出发,前往青海湖。车过日月山,正值细雨霏
霏。冻得瑟瑟发抖的我,还要经受着3500米以上高海拔的洗礼。还好,一切正常。只是身在车子里一直在青藏高原路上颠簸,到青海湖边稍作调整后,又折向我们要去的目的地,长时间的跋涉,使整个人都倦倦的。下午3时多,车上有人喊道:到了,到了,到了原子城,才重又来了精神。

  同车的知情者介绍说,时至今日,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宣布退役,已经15年了。这个神秘高原上的神秘基地,在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于1995年完成了交接工作后,今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正在努力进行着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座以代号命名的神秘“矿区”。而如今神秘禁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我们的车在一座久已不用的岗哨亭前停下。

  据当地陪同者介绍说,这里原来是研制基地的岗哨所在地,里面就是禁区,当时检查可严格着呢。那时侯,相信这里总是有的绿色军帽下百倍警觉的目光和手中钢枪上闪亮的烤蓝,让经过的人难以忘记。

  而今天对我们的到来,再没有任何人过问。只是偶有几辆机动车从旁边疾驰而过,渐渐地再也不见影踪。

  介绍者又说,其实,这里并不算是第一道关口。当年四周的山头上全是防空部队,隐蔽的高射炮口直指向高原蓝天。而在山的外边,又是骑兵部队。每天他们都骑着骏马,警惕地搜索着高原草甸上的一切可疑目标。

  和所有机密单位一样,从这个哨口进去,里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公安、法庭、粮油、商贸、学校、医院、广播、邮电等应有尽有,五脏俱全。直到1987年宣布退役,这个与外界隔绝了30年的“小社会”,才渐渐放开。而今,当地政府整天琢磨的是,如何更好地、更大程度地对外放开。昔日的禁区,今天期盼着更多的旅游者到来。

  进入当年的禁区,无垠的绿色草原,在我们的眼前缓缓地铺展开来。白色的羊群,皮毛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的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不时有斜披着皮衣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踏来。

  绘有藏族色彩图案的白色帐篷,散落在草原上。帐篷里传出“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优美动听的歌声。歌一般地美。这次组织者、由北京同来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新闻公关处处长许雪梅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多年。她指着草原说:“一直走过去,再翻过这座山,山那边就是青海湖。当年我们一群年轻人就曾从这里到青海湖边野炊。草原上野花五颜六色,我曾细细地数过,知名的,不知名的,共有60多种。”“真美呀!”她深情地回忆着。

  历史选择了这里,美与辉煌连在了一起。而现在一处处并不起眼的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一段段埋没在青草野花之间的铁轨,相距很远地分布在这片草原上。如果不一一作些介绍,许多人都不可能意识到,这些废弃之地,就是昔日共同创造出惊天动地的辉煌、被称作核基地的“某某分厂”。沧桑的历史,如今浸没在蓝天白云的祥和之中。

  高原的风劲猛,阳光中的紫外线更是强烈。西宁海拔是2000多米,而这里的海拔比起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3200米的高海拔让人不能急走,否则,你只有大口喘气的份而不得不停住脚步。这时肯定会有人提醒你:这里是青藏高原啊。

  熟悉当地沿革的人介绍说,位于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的这片草原,四周高山,中部平阔,环山抱水,麻匹寺河和哈勒景河从此经过。青海古属羌人生息地带,汉时设县。千百年来,此地唤作金银滩草原。历史选择了这里以后,她成为一块神秘莫测的禁区,对外是一座以代号命名的“青海矿区”,或是“二二一厂”。现在这里是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名唤西海镇。在1996年以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科学家们曾在此隐姓埋名多年。辉煌与荒凉是历史的反差。而现在的荒凉却也是另一种美好许雪梅介绍说,对外称作二二一厂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在1958年创建的。基地面积为1167平方公里,基地建有牧场、厂区、生活区、公路及铁路专用线,曾在此工作、生活的专业人员、干部和职工过万人。

  毛泽东主席曾在1958年6月有过一段讲话,他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于是,中国选择了这里,历史选择了这里。1962年下半年,中央批准实现核试验的“两年规划”,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的15人专门委员会。“全国一盘棋”,第二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陆续集中到基地,开始了研制工作。从今天已经公开发表的回忆文章里,我们知道,王淦昌、邓稼先等一批中国顶尖科学家,为了研制原子弹、氢弹,曾经隐姓埋名“神秘失踪”多年。其实,他们就是工作、生活在这里。

  我们走进当年总厂的办公楼,如今的州政府办公地点,感到很是陈旧。传达室的人介绍说,这里不久就要废弃了,州政府新的办公大楼已经竣工。我们来到一座并不显眼的楼房前,许雪梅介绍说,这是当年著名的将军楼,中国核弹奠基人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人曾在这里居住。1966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二二一厂,也到过此地。40多年过去了,现在门前的水泥阶梯已经明显磨损。可以想象,当年走在这些街道上的,不是威武的共和国将军就是中国的顶尖科学家,只有他们才真正知晓这千余平方公里之内正在进行中的伟大事业的全部及细节。

  我们在原基地的几个分厂转了转,人去楼空,大多建筑都是门窗已被拆去,有随时都会倒塌的可能。看了看几个房间,除去搬迁时的丢弃垃圾和厚厚灰土,早已空无一物。

  1964年6月6日,基地在此分厂区进行了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核试验除原料不是活性材料外,一切都是实物。如今,这里留下的是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坑,亚洲一号坑!坑的周围青草茂盛。据介绍,基地退役时,专家们曾对试验区每一寸土地进行化学清洗,并对5400多平方米的贫铀轻微污染进行了深埋和压层处理。其安全程度达到了国际最严格和最可靠的参数标准。

  模拟试验第一次圆满成功后两个月即8月20日,首次核试验装置及备品备件,在基地全部加工、装配、验收完毕启运到罗布泊。又过了两个月后的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这在当时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1987年,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维护和平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移,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宣布永久性退役。如今15年过去了。

  在一边的土坡上,竖立着1993年3月立的二二一厂“退役工程竣工纪念”碑石。与整个基地一样,这里同样是青草茂密。

  据了解,中国所进行的各次核试验都没有造成任何放射性伤害。

  和平是人类永远的追求。新世纪的夕阳静静地照在这块高原草原上,照在这块神秘禁区里已废弃的各类建筑物上。耳闻的神秘和眼见的荒凉,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反差。不过,细想一下,此类荒凉,表现的不正是另外一种美好吗!

  这里曾经创造的辉煌,共和国不会忘记。如今,老百姓在这里祥和、平静地生活

  我们来到一片居民楼前。许雪梅指着其中的一栋说她当年就住在这楼的三层。我们敲了敲门问:有人吗?一个小女孩出来开了门,问找谁。我们忙讲明原因,说是来寻旧来了。女主人正在做晚饭,让我们随便参观。环顾四周,家里家具、电器等较为齐全,是一个殷实之家,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人们已祥和、平静地在这里生活多年了,早已寻不着当年神秘禁区的影子。正如后来偶见的在路边由当地旅游局竖立的欢迎观光的广告牌,平淡如水。

  许雪梅是撤厂的参与者与见证人。1987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了撤消二二一厂的决定,到1993年基地在全国各地安置了全部职工。二二一厂是世界上第一个退役的核武器试验基地,为实现今后的永久性开放,经多方专家调查论证,指定了周密稳妥的环境治理方案,并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实施。1993年6月,二二一厂退役工程完全符合有关规定,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移交海北州接收利用。1995年1月11日,国务院颁发文件:“同意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迁至海晏县原二二一厂基地。”

  化剑为犁。金银滩从被划为禁区,到又悄悄地恢复她自然的容貌,这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

  当年的二二一厂,今天已经成为青海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总厂中心区,现在建立了一座青年公园。公园西门侧现在耸有一座16.15米高的纪念碑。这个碑身的高度,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即1964年10月16日15时。碑文为张爱萍将军所题: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碑顶部有一圆形钢球,这是当年第一颗原子弹的模型。当地对它的解释,似乎很是带有一种民间的色彩,“圆形钢球,取的是第一次试验就圆圆满满的意思”。钢球下方的装饰,是四块红色的盾牌,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旨在防御。下方是一和平鸽的造型,表示出人们对和平的热爱。背面,刻有纪念碑文。所立时间为1992年9月1日。

  有人介绍说,当年基地的同宝牧场,被保存了下来。当时的遍野畜群,是基地最佳的掩护。该牧场移交海北州时,有羊2.7万只,牛3600头,职工近千人。几十年来,牧民们身体健壮,小孩子们也都健康活泼。(本报记者唐先武)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