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动乱是谣言肥沃的土壤” 911后谈恐怖与传媒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0月16日 14:09 三联生活周刊

  驻纽约记者娜斯

  动乱是谣言肥沃的土壤。“9·11”美国遭袭之后,因为有了互联网,小道消息更加“轻舞飞扬”起来。以至于专门有了一个辟谣的网站,liemails.com。“9·11”之后的某天,我记得一个朋友嘲笑一个关于白色粉末邮件的谣言。那个谣言说,有些人接到一封信,信里有粉末毒药,人一吸到就死了。我们都哈哈笑。结果这个谣言成了事实,虽然夸张了一点
。我的想像是那个四处寄炭疽热菌的组织或个人在寄邮件的同时还在网上发布了这一“谣言”,以对人们心理造成更大恐慌效果。这个恐怖份子似乎很懂得“传媒”的意义。当我听到佛州八卦新闻报纸收到炭疽热菌邮件的新闻时,我还跟朋友奇怪怎么不是寄到主流媒体?笑道是否八卦新闻乱造本·拉登的谣言(八卦新闻报纸整天以名人为对象胡说八道,只不过这次是从电影明星换成“恐怖明星”而已)。所以引起了本·拉登信徒的气愤,把细菌寄到他们那里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现在主流媒体也收到了细菌粉末信件,并且也是从佛州寄出,说明其实是同一渠道。《纽约时报》收到粉末信件的记者朱迪斯·米勒,正是最近报道关于生物武器的一本书三位作者之一。不管是出于谁手,反正是冲媒体而来的。传播者往媒体机构寄,其实打的更是心理战。每天传播新闻的媒体中心一旦成了新闻主角,其效果可想而知。NBC晚间新闻主播汤姆·布罗考与CBS的丹拉瑟、ABC的彼得詹宁斯并列美国三大新闻主播,所以其助手染菌的消息当然对媒体从业人员和他们的观众都是更大的震撼,跟随便几个普通老百姓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事实上,新世纪起始的这场冲突,有太多的因素在让人们讨论,其中之一就是媒体。上个世纪初,泰坦尼克号沉没,大众是靠报纸得到消息,受难家属集中纽约等电报,既无法立即前往出事现场,也无法了解事故详情。一件惊心动魄的灾难,因为它的遥远不可及而更让人难解心结,到了世纪末还被好莱坞拍成一部畅销全球的电影,企图还原现场,仿佛人们不亲眼看到就无法接受那世纪之船已然沉没的事实。“9·11”,很难想象有人以此拍电影,因为人们已经看到了这部“电影”。所以不管恐怖份子是有意无意,都利用视觉传媒造成了最大限度的恐怖效果。困在火中的受难者还因通讯的发达可以跟家属通电话或发电邮,是一点安慰,但束手无策的感觉也更残酷。更后现代的是,一美国记者在《纽约客》杂志上报道,在中国出现了很多“9·11”事件的影碟,把凤凰电视新闻报道与好莱坞大片中的镜头剪辑起来,真真假假不知应该叫做什么,销路极佳。不管“9·11”本·拉登参与多少,这位先生一直懂得利用媒体,过去几年虽然躲在山沟里,但时不时接受或邀请记者,连美国ABC的记者也进行过采访,所以一成瞩目中心,美国电视上充满其侃侃而谈的镜头。“9·11”事件后,他一直躲着不发一言,但美国决定捣其老窝后,就又开始上镜头,号召穆斯林跟他一起干革命,不仅消灭美国人,而且要推翻他不满意的阿拉伯政权。于是乎,今天美国总统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第二天本·拉登在电视上发表讲话(以至于星期四他没再露面弄得华尔街盛传其已被捉拿继而股票大涨,弄得政府还得出来辟谣)。这在上个世纪的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是全球化和通讯技术提升的直接反映。在以前,敌对双方各自有自己的宣传机器,都是听自己一方的说法。“对敌宣传”无非是向对方撒撒传单,广播广播之类。二战中,广播新闻是新事物,在德国轰炸伦敦时,一直驻在伦敦的美国记者默罗发回的现场广播报道至今仍是许多美国电视记者学习的榜样,也对美国民众是否参战有很大的影响。越战中,电视的出现第一次把战争现场带进人们的客厅。美国民众分裂成两派,甚至还有简·方达这样的反战激进派跑到河内越共那里去拜访(如果按我们当年的情形,这应该是绝对的“通敌”),所以美国媒体对越战的报道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是美国人自二战后第一次质疑自己的政府。但不管怎样,当时你不会看到越共领导在美国电视上发表讲话。海湾战争和南联盟科索沃冲突,美国记者也还可以在现场。现在,阿富汗不允许外国记者进入(除非当他们愿意展示美国导弹击中平民区的时候),西方媒体要依赖一家在阿富汗有记者站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的新闻。结果,这家电视台就成了本·拉登和塔里班上镜头的舞台,阿拉伯世界都能够看到他们,而美国主流媒体的看法是,如果我们不播,也总有其他国家的电视台会播,或者美国的有线电视台也会播,而且互联网上也总会出现。所以本·拉登讲话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美国电视上,以至于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给几大电视网头脑们打电话,号称安全部门担心本·拉登的讲话里藏着什么给各地信徒发动下一轮袭击的“暗号”,请其考虑其播出的方式。在美国,政府干预新闻自由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所以政府即使不希望各大电视台如此大张旗鼓地播放本·拉登讲话,也只能拐弯抹角暗示一下,请各电视台酌情考虑。各大电视台决定现在以剪辑的方式播放塔里班发言人讲话,传达其重要信息,但也不再从头播到尾。致使本·拉登能在美国主流电视网频频出现的原因,反映了我们目前所处世界的紧密性。有线电视的出现,使得美国的电视几大电视网新闻不再是唯一渠道,而且移民潮使各种语言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时段。美国的新闻追求多角度,喜欢找不同观点的人来讨论争论,但毕竟是美国自己的媒体。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传播的发达,使其他国家媒体也出现在美国电视上,反映了各种角度的声音。当然,在中国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凤凰卫视和CNN。只有阿富汗人,在风暴眼的中心,却很少能看到电视。说到信息爆炸,光是“9·11”引起的信息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从“9·11”现场到遥远的阿富汗,从《古兰经》到中东历史,从恐怖组织到反恐怖行动,从导弹到细菌战争,还有各种主义、情感、原则、立场、解决方案、过去未来,搞得大家头昏脑胀。一个朋友说,从今起不再看任何新闻节目,累。大家互相能听到对方声音,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交流沟通,经常是鸡同鸭讲,各说各话。我自己因为可以在同一事件同时观看两方媒体报道,特别能体验各方媒体从自己角度出发,同一事件中的事实选取角度不同,可以让人得出非常不同的结论。除非是倾听各方声音,有独立思考能力,否则大众的观点是很容易被所谓舆论导向所牵引的,在封闭的社会更容易如此。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应思考在新世纪的各种冲突与协调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不知本·拉登有没有想过,他其实有条件做一个传媒大亨,以理性的方式反映阿拉伯世界面临的问题。那样他可能不会那么快地就让美国人听到他的声音,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他真为自己的民族着想,可能是更良性的方式。


欲了解最新事态发展
请看48小时专题报道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