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20世纪我国航天“星”光闪耀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0月9日 22:40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李斌邬焕庆)我国航天将加速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引起此间舆论关注。那么,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绩,国际竞争能力如何呢?来自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航天工业分论坛的消息说,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过几代航天工作者不懈努力,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都得到了长足进展,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空间技术成就斐然: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各类应用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以及宇宙飞船,运载、卫星技术日趋成熟,科研、生产设施完善,系统工程管理有序,基本形成了以总体设计、总装、系统试验为核心,关键分系统配套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历经考验的返回式卫星平台、通讯卫星平台、气象卫星平台、对地观测卫星平台、科学实验小卫星平台以及满足国内外发射需求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航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打下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空间应用效益明显: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接收网络覆盖全国陆地、海域,能够处理、分发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行业性、区域性机构遍布全国。目前,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天气分析、预报不可缺少的手段。资源卫星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国土普查,森林、草场、荒漠化监测,农业估产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

  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率已经从1985年的68.4%增加到90%以上。专用VSAT网广泛建立于邮电、金融、气象、新闻、交通、石油、水利、电力等部门。卫星电视远程医疗网络建成使用,远程教育系统形成相当规模。广播通信卫星正在为实现全国“村村通”、大西北开发以及其他领域信息化作出重要贡献。卫星导航定位在我国的应用迅速发展。

  空间科学向纵深发展:我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地位。围绕返回式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和载人航天开展的空间流体力学、空间材料科学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目前已经具备在空间进行流体、生物电泳等科学实验的能力。200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同欧洲空间局签署了“空间探测双星计划”协议,共同开展对空间磁暴触发机理的研究,这是我国空间科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