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登临名舰 感受壮烈——“中山舰”修复见闻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9月24日 17:17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9月24日电(记者熊金超、陈文莉、戴劲松)

  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实物见证的中山舰,举民族团结大旗的中山舰,经专家、学者的精心修复后,恢复了1925年中山舰命名前后的整体面貌。

  电信官室的钢笔、纪年铭文的石砚、值班木牌、士兵舱内的围棋、枪支、生活用品、官厅内的佩剑、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铜像、中山舰的建造牌……舰上3000件仿制文物,引领着人们的思绪。那可歌可泣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于1910年耗资68万两白银在日本长崎三菱船厂订造的一艘钢木结构的炮舰,1913年建成下水,被编入当时的北京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广州革命政府于1925年4月13日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服役25年间,中山舰转战长江、大海,先后经历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巡防武汉金口镇长江水域时,遭日军飞机袭击。虽舰上官兵殊死抵抗,但终因舰上火力不济而被炸沉江底。

  滔滔长江已流走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但这一见证华夏民族“共敌外侮”的历史信物,始终萦绕着海峡两岸乃至全球炎黄子孙的心。

  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国家决定打捞和修复中山舰时,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华夏儿女慷慨解囊。1997年1月,在长达59年的江底沉睡之后,备受瞩目的中山舰终于重见天日。

  登临中山舰,船头甲板一面平整,一面凹凸不平,了望台右侧甲板上和右舷中部两个长宽各约1.8米的弹痕,铭刻着一代名舰的壮烈。当年,江水正是从被日军飞机炸出的这两个弹洞开始渗入锅炉舱而导致舰体沉没的。

  “三个历史年代的特征都可以在修复后的中山舰上找到。”武汉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山舰修复保护工程管理部副主任周斌说,“船体、轮机、舱室等主要设施恢复成1925年孙中山先生登舰时的样子,保留1938年的弹洞是对中山舰参加‘武汉保卫战’的纪念,凹凸不平的甲板则是1997年打捞出水时被江水冲刷的痕迹。”

  由于年代久远,所存资料有限,中山舰的一些细节已无从得知,只能根据当时历史情况推断。“1938年,中山舰在遇难之前,其上的8门火炮因抗战需要已被拆除上岸。”中山舰修复保护工程专家组组长、高级工程师李建球说,“此次修复时安装的口径100毫米、重达4.7吨的主炮和1门口径76毫米的后炮、4门口径47毫米的舷炮及两门口径20毫米的了望台炮,都是根据20世纪初期舰炮的资料进行推算后,设计和仿制的;其舰体的蓝灰色则是根据年代相似的俄罗斯阿芙乐尔号军舰推定的。在制订修复方案时,这些都得到了当时健在的中山舰幸存官兵的确认。”

  为了恢复其自浮能力,使之适于水上巡回展示,专家们为中山舰设计了自浮方案,拟建造一专用船坞承载舰体,携其航行。

  “抗日寇兮,舰殉国;保武汉兮,血染江;壮且烈兮,垂青史;忠复勇兮,永流芳。”铭刻在舰体“忠魂壁”上的绝唱,传颂着历史的辉煌与悲壮。(完)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