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群英托起冲天剑——记二炮工程学院202教研室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9月11日 07:50 解放军报

  李军、本报特约记者何天进、 本报记者毕永军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2教研室,是一个闻名全军的“功臣教研室”:第二炮兵部队的发射专业指挥技术人才85%以上的是从这里走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0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们,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默默托举起共和国的冲天长剑!

  谋打赢时不我待

  铸神剑呕心沥血

  在一般人眼里,教员是个四平八稳的职业。然而,走进202教研室,记者发现无论是年过半百的老教授,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走路风风火火,做事紧紧张张。

  “不紧张不行啊,”教研室主任杜忠东实话实说:“军事斗争准备事关重大,院校不能拖了打赢的后腿。”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教学、科研中遇到各种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急需。某新型号导弹尚在研制阶段,他们就承担了先行教学的任务。为及早拿出教材,教研室选派3名教员到试验基地跟踪见学,与试训队同场操作,加班加点整理资料。返回学院后,几个人又夜以继日地苦干,很快拿出5本共计60万字的专业教材。他们创造了当年受领任务,当年拿出教材,当年实施教学,第二年便培养出首批该型号导弹发射专业人才的纪录。

  超越自我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然而,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教员们却一次次勇敢地向自我挑战。

  某项目进入试验阶段时,当地遇到了40多年罕见的持续高温。原教研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先祥,忍受着右脚根骨刺和胸、腰椎骨质增生带来的阵阵疼痛,顶着酷暑,坚持和课题组奋战在试验现场。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硬是咬着牙带头苦干3个月,顺利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测试任务。这项成果获得了军队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填补了我国战略导弹武器某装备的空白。

  干工作你争我抢

  对名利你推我让

  面对有关教研室主任杜忠东的几个数字,记者产生了好奇:他当了12年副主任、主任,居然没有立过一次功,没有几个像样的科研成果。要知道,这里的一般年轻教员都有七八项成果!

  是不是杜忠东能力有限?不是!教员们和系领导对他的一致评价:“他是一位老黄牛式的领导,是一片扶红花的绿叶,他的成果都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的确如此。在学院,教研室就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验室建设,行政管理,教学保障,乃至教员结婚,家属找工作,哪一样都需要人操心费力。这些“杂事”,杜忠东都主动揽过来了:“你们放心地搞教学和科研吧,保障的事有我!”时间久了,他出名挂号的机会少了,工作量却有增无减:曾连续5个春节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度过,年年超教学工作量,是教研室授课任务最多的教员之一。

  即使是这样,杜忠东也毫无悔意。去年,202教研室承担了第二炮兵下达的“某型导弹模拟训练系统”紧急研制任务,黄先祥带着室内的几名骨干教员全力投入攻坚,教学、生活、后勤等保障则落到杜忠东一人身上。正当攻关较劲时,弟弟从山东老家接连发来三封电报,说父亲患了重度前列腺增生,要他回来照顾治疗。一方是忙得不可开交的各种保障工作,一方是病中急待照顾的父亲,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杜忠东百感交集。他把父亲送进医院后,又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待父亲的病情好转出院时,科研成果也相继诞生,并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讨论署名时,大家一定要让他排在前面,他却坚决把自己的名字删去。

  创一流逐浪攀峰

  抓改革大刀阔斧

  承担着为第二炮兵培养导弹发射专业人才重任的202教研室,从12年前诞生那天起,就是学院的“主力”之一,教员们也因此超负荷工作。近年来,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教学任务日趋繁重。怎么办?

  迎着困难上,在创新中找出路!去年,202教研室适应国家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打破旧的教学模式,进行“粗放式教学”。即改变过去的一个装备开一门课的做法,着眼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在通学、通教、通用上下功夫。初步的探索表明,学员综合素质高了,后劲大了,教学上的矛盾也得以解决。

  与此同时,他们在相关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人才培养上,确立了培养复合型新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手段上,积极研制开发模拟训练装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在教员队伍建设上,下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广泛开展“过教学关”和“争当学科带头人”的竞赛活动。目前,该室已形成一支素质全面的学术梯队,拥有教授、副教授7人,博士6人,硕士15人。

  干工作倾心尽职

  建功业赤心奉献

  “爸,你不会又是骗人吧?我都不相信你了,这可是第三回啦!”今年3月,刘先煜教授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又打来电话。

  “不会不会,退休命令很快就要下来了!”刘教授说。其实,谁都知道,不管这次能不能被批准退休,他都不会丢下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今年65岁的刘先煜,已经两次推迟退休了。1995年底面临退休时,因当时教研室任务重,续任了3年。1998年底,他又到了退休的年龄。40多年军营生活,多少次聚散分离,这一次终于可以团圆了!老伴高高兴兴地打点行装,准备和他一起在北京与儿子和女儿一起安度晚年,可这个团圆梦刚刚升起就变成了泡影。由他主持的一个大型科研项目正处于攻坚阶段,上级又批准他续任。老伴无奈地走了,刘教授一人留了下来。

  如今,刘教授的第二次续任期虽满,但某项的科研课题正在推广使用阶段,而且,考虑到部队的急需和他的能力,上级又给他下达新的科研任务。看来,全家人做了5年的团圆梦,还得延续下去。

  这几年,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不知有多少单位,慕名到202教研室挖人才。可几年过去,除了第二炮兵范围内的调整外,202教研室不但没有被挖走一个,还挖来几个尖子人才。

  今年35岁的硕士生导师、现任室副主任的张志利教授是个博士生,爱人周继荣任国家某重点研究院副主任设计师、某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副总设计师。周继荣的单位早闻张志利的大名,便一次次动员小周让爱人调来,并许以种种优厚条件。可不曾想,几十天过后,周继荣一纸要求调到学院的报告却递了上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家是越跳槽待遇越好,工资越高,你可好,到了学院升不了官不算,工资还要减半。图个啥?”面对好心人的劝说,小周总是笑答:“就图张志利能安心地干他的事业吧!”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