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合力锻铸国防劲旅:记扬州某预备役炮兵团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8月26日 08:52 解放军报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肩扛“Y”字符号,在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里出现才十几个春秋。

  这是一支令人瞩目的部队:在全军预备役部队率先建成炮兵营自动化和车载式炮兵群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以及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多次参加过重大演习……

  这支部队,就是扬州某预备役炮兵团。

  科技创新出战斗力———

  为老装备插上腾飞的翅膀

  该团组建时,面对一堆老装备,团党委审时度势,确立了明晰的发展思路:挖掘旧装备潜力,要用时刻准备上阵打仗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旧装备的性能,保证部队能随时遂行作战任务。

  没有技术革新经费,他们四处筹措;没有技术开发经验,他们与军内外20多所科研院所挂钩协作;没有实验室,他们在12家军工和地方企业建立试制生产点……不到两年时间,他们在全军预备役部队第一个完成了炮兵营半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的改革。应用这套系统,炮火反应速度大为加快。从此,几任班子、几代官兵把科技创新的接力棒往下传,相继完成了炮兵营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的创新改革,使炮火反应速度、诸元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建成了以野战指挥车为中心,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

  “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1998年开始,炮兵团涉足这个领域,他们集中技术人才,奋力攻关,一点一点地朝着数字化传输、显示和处理、指挥决策方向迈进。历经一次次攻关,1999年底,“炮兵数字化作战指挥及训练模拟系统”终于在官兵们的手中诞生了。该系统实现了情报侦察、指挥决策、战场定位、信息处理和传输、火力控制等全程数字化、自动化。

  从炮火快反系统、野战指挥系统,到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官兵们靠60多项创新成果,给老装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广纳人才出战斗力———

  让预备役部队成为“劲旅精兵”

  部队起初编组时,预备役官兵基本上以初中生为主,科技练兵上不了档次,一次年度考核,火炮从指示目标到炮弹发射竟用了8分钟。他们从切肤之痛中认识到,科技练兵要想上台阶,非得解决人才这个“瓶颈”问题不可。广纳人才出战斗力。团领导及时调整编组思路,把地方技术密集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纳入编组视野,大量征召选配素质优秀的科技型、高学历型人才。

  1999年5月,他们在扬州大学征召预备役军官,一些年轻的教授开始以教学忙为由推辞,团领导“三顾茅庐”,与他们促膝谈心,讲部队科技练兵对人才的渴求。此后,他们又组织专家教授登上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瞻仰民族英雄史可法衣冠冢,参观梅花岭畔史可法纪念馆,使青年知识分子们深受教育。这年,100多名高学历人才先后被选编到预任指挥军官岗位。目前,全团预备役军官基本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上千名专业对口人员被选编进预备役士兵队伍。

  “同频共振”出战斗力———

  筑起部队建设大舞台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对于寓兵于民的预备役部队来说,一时一刻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针对军地双重领导的原则,定期向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军分区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凡重大问题坚持请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参与研究、集体决策;经常向各县(市)人武部通报情况,争取支持。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建设预备役部队的责任感,各级领导把部队建设作为分内事抓,筑建起军地“同频共振”建设预备役部队的大舞台。

  去年秋天,该团接到开赴千里以外参加演练的命令,动员集结时,他们向地方政府作了通报。部队刚刚离开营区,扬州市等四县(市)政府及时发出了《关于做好参演官兵家庭排忧解难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及社会为官兵办实事送温暖。部队外出参演两个月,四市(县)26支助工队、扶困队和送温暖小组活跃在城乡60多天,为预备役官兵解决家庭实际问题200多件。

  军地“同频共振”,出现了官兵走到哪里,地方政府就支援到哪里的可喜局面。(王映东徐志文本报特约通讯员王绍云)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