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长篇综述:台湾军队的战略沿革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8月8日 09:22 千龙军事  

  几十年来,台军经过不断调整、整编,其结构和面貌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蒋氏父子统治期间,军队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是维护其统治的权力支柱。90年代之后,随着李登辉分裂活动加剧,台军整建的力度加大,“国有化”进程加快,台军的性质也开始随之发生变化。台军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1.军事发展从实战型向威慑型转变。

  在“攻势战略”和“攻守一体”战略时期,虽然台湾军队建设,武器发展不算缓慢,但由于有美国的保护和存在“偏安”思想,台湾军队建设总体上来说,缺少长远设想,缺乏战略眼光;机构庞杂,军队建设主要围绕陆军作文章。因为历史条件的原故,在军队建设上,往往掺杂个人意志与人为的感情因素,军队忠于个人,严重影响军队建设。从军事上看,这一时期,台湾强调“反攻大陆”或“有朝一日反攻大陆”,因而在军事发展上,十分注重军队的实战能力,强调增强武器装备的打击能力和机动性,强调官兵勇猛拼杀,杀身成仁。

  至80年代末期,台湾当局开始转变战略思想,认为必须改变过去纯军事斗争的观念,确立军事斗争是“总体力量”角逐的新思想,强调建立一支“有效吓阻”战力,遏止战争爆发。因此,在军队建设中,突出官兵素质建设,注重提高官兵的文化业务水平;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强调高技术性、系统性。整体性,注重发挥武器装备的整体威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突出“先制”、“反制”作战,以增强威慑力度。军事发展开始从实战型向咸慑型转变。

  2.积极推行“精兵政策”。

  自50年代初期,蒋介石就开始强调“精兵政策”。但那时这只是一种手段,蒋意在通过“精兵”口号,以整编、调整方式消除异己。所以,台军始终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中循环。至80年代中期以前,台军总兵力维持在55万人左右,“小岛养重兵”,使台湾当局不堪负重,军队的现代化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进入90年代后,随着建军思想的转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台湾当局开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组、改造,使军队真正变得“精、小、强”。至90年代中期,台军总兵力降至45万人上下,军队编制体制开始趋向“小型伦”、“全成化”、“技术化”,但三军编配更趋合理,改变了过去的大陆军主义,兵员素质普遍提升,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作战实力明显增强。

  3、大力发展高技术兵器。

  长期以来,台军一直把制海、制空武器装备作为其发展重点,采取外购、自制、联合制造、技术引进等方式,大力发展、装备高新技术武器。特别是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科威特顷刻之间亡国,使台湾当局大为震惊,认为财富不足持,惟有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才可保“国家”无忧。

  此后,台湾当局大大加快了武器装备发展步代表,军费投入和也不断加大。1988年台军费开支为53亿美元,1992年上升至108亿美元,五年内翻了一番,90年代以来,台军费基本保持在110亿美元左右,分别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5%和财政总预算的22%,提

  出了武器装备以“打什么,有什么”为目标,强调保持对大出相对军事技术优势,目前,台已着手进行面向21世纪的高技术武器的开发与研制,陆军已计划发展第三代坦克,并正在加紧大研制射程100-600公里的地地导弹;海军除既定购舰外,还制定了“光华5号”、“光华6号”造舰案,拟兴建1000吨级以上二代二级在型“隐形”导弹快艇;空军将与美国“麦道”、“波音”等公司合作,研制、开发更为先进的第三代“隐形”战机。

  4.大为加强“反潜”、“反导”力量建设。

  台湾当局认为,未来台湾作战,反潜、反导至关重要,并认为台岛东部将成为主要的反潜作战区域。为了“因应中共武力封锁台湾的威胁”,强化海防御能力,于1991年12月,台军宣布成立“海军反潜作战挥部”,并在台中港成立“前进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

  ①负责反制中共潜艇封锁的海上反潜作战研究规划;

  ②负责组织、调派和协调海军部队反潜演习;

  ③战时负责指挥部队作战;

  ④日常负责派舰艇在台湾海峡巡逻,“遏制海上走私、偷渡,保卫台湾的社会及经济安定”。

  台军现有潜艇4艘,且役龄过长,拟淘汰后将总数增至10~12艘。此外,台军在所有作战舰艇上都改装和安装了反潜侦察及作战装备,而且,根据“光华6号”造舰案,还拟

  建大型反潜导弹快艇,并具有隐形性能。为了加强海军的反潜能力,1998年7月将空军的8一2T反潜机队改属海军。此外,台反导力量也不断加强。台湾当局认为,能否有效抗击大陆导弹的攻击,是台海作战争取战略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吓阻”战略目标能否奏效的关键举措。为此,1996年11月是台“国防部”成立了由参谋总部和中科院等相关单位组成的“联合防空精进专案小组”,次年,该小组就台未来发展反导武器拟定了基本指导思想和部署规划。1998年10月,前参谋总长唐飞秘密访美,就加入日美“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事项进行磋商,并将此作为目前台军最紧迫的工作之一。

  此外,从美国购买的3套“爱国者”型防空导弹在台北地区已完成部署,并计划今后年内投资10亿美元,添购“爱国者”型防空导弹。与此同时台加紧了改制“天弓”防空导弹,使其具有反导能力。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实地部署。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台湾海峡特点,仅从军事角度看“TMD”对台并无太大的价值,想成功地拦截导弹,实非易事。台湾之所以积极要求加入该系统,主要是想将台逐步纳入美日安全范围,把台湾安全与美日捆绑在一起,使美日成为“台湾独立”的保护伞。

  5.重视后备(预备)部队建设,寓兵于民。

  “精简常备,广储后备”,“平时少养兵,战时用兵多”,是台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台湾当局认为,台湾战略资源贫乏,战场空间狭小,常备兵力有限,未来防卫作战要达成“战略持久”目的,必须建立强大的后备(预备)部队,寓兵于民,依靠“全民力量”。

  因此,台湾一直十分重视后备力量的建设和储备,并在“国防”安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要求达到“立即动员、立即成军、立即作战”和“就地动员、就地作战”的目标。经过长期经营,台对其后备(预备)部队的任务、编组、动员、训练等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基本实现了法律化、制度化。特别是台湾“全民防卫动员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其动员能力有较大提高。台1998年《国防报告书》透露,当前台湾后备军人总数计有387万,其中陆军约306万,海军约45万,空军约36万;列入年度动员计划约80万人。战争爆发时,要求在24小时内,动员29万后备军人投入战斗。此外,台还将大量民营企业与军工挂钧,纳入军需工业动员体系,以便战时能及时转入军工生产。

  6.强化反共教育,加强思想控制。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一直把大陆视为“台湾惟一的敌人”。从1992年起,台湾当局开始两年一度发表《国防报告书》,均把所渭“中共武力侵犯”列为台湾“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声称“国防当以防范中共武力进犯于未然及战时赢得胜利为首要”。台湾当局竭力渲染所谓大陆军事威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所谓台湾民众“忧患意识”。控制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借以增加军费,加强军事实力,企图以武力为后盾,长期与大陆抗衡。特别是近年来,台湾当局“分裂分治”图谋、再受挫之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台军中的“反共爱国”教育与思想控制。

  为此,在组织上取消了原拟撤销的思想上以“反共教育”为中心,极力丑化大陆社会主义,煽动反共情绪。禁止官兵收听、阅看非军方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继续奉行所谓“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等五大信念,并要求坚决“服从三军统帅—领袖的领导”,思想教育强调“以新训教育为起点、部队教育为重点、学校教育为根本、后备教育为延伸”,经常性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台湾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媒,采取各种有效形式,使官兵建立“反共必胜的战备心理。

  7.适应“政党政治”,国民党逐步退出军队。

  自国民党逃台湾以来,一直是一党统治,军队是维系其统治的支柱,国民党对军队一直保持绝对的控制,经过数十年经营,使得国民党的利益与军队利益休戚相关。

  但90年代后,随着台湾“宪政改革”的发展,台湾政治开始向“多党制”、“政党政治”转变,国民党在军队中的合法地位丧失。1993年国民党不得不对外宣布“国民党在军中的党部已经撤销”,1994年4月又进一步向社会作出表态:停止在军中的一切党务活动,并声明:“军队属于国家,不能介人政治,军中不允许任何政党活动”。近些年来,随着台“国防”体制的改革,军政、军令一元化的实现,将进一步加快台军“国家”化的进程。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