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抗美援朝战争的得失(1)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6月27日  (网友转贴) 作者: 岳东晓

  我读过不少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有彭德怀,洪学智,麦克阿瑟,李奇微等 人的回忆录,有后人写的有关抗美 援朝战争的书(包括中美朝韩等国的作品), 还有许多人亲身经历战争或参与有关的事件的回忆,以及有关的文学作品。其 中 我觉得徐焰的《第一次较量》(我是94年在图书馆借到的)写得很好,态度冷静 客观,从军事,国际政治等多方面对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论述,资料详实,见解 精到,分析问题深入透彻,看得出作者经过了很认真的思考。建议各位争论的网 友看一看。朝鲜战争从三八线爆发,近二十个国家卷入(大部分是象征性的), 双方投入军队多时均达百万以上,战争历时 三年,死伤过百万人,军费达数百亿 美元,最后又在三八线上停下来,从地图上看,似乎这仗算白打了。但这场战争 对许 多国家,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场花费巨大,却几乎 没有改变地图界线的战争中,谁是赢家,谁是输 家,得与失是否“合算”?

  苏、日和在台湾的蒋介石是大赢家。

  苏联没有直接出手,而它的头号死对头却受到了沉重打击,其东方的战略态势改 善,由于美陷在朝鲜战场,削弱了 它在其他战略方向的力量。美的全球战略和国 际声望受到严重打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长达四十多年的与资本主 义 阵营的对抗中赢得了一个重要的回合。而苏联是在没有付出重大代价的情况下捞 到这些好处的。另一方面,朝鲜战争打 消了中美在相当时期内接近的可能,使得 中国更靠拢苏联。一美国学者称朝鲜战争是斯大林的阴谋:鼓动北朝鲜进攻,如 果得胜固然很好,如果失败,美国势力直逼鸭绿江,中美对抗,可以消除中国与 美国缓和的可能性,让中国更彻底的倒向苏 联一边。这个说法不一定可信,但事 情的发展倒是差不多。

  蒋介石捡了个大便宜。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实是摇摇欲坠,金门小胜吹得震天 响,但无论国内国际,共产党,美 国,还是国民党内部许多人,都毫不怀疑解放 军在认真准备后可以拿下台湾。美国对蒋已经完全失望,官方称其防御圈从日 本 到菲律宾,却把台湾划在其外,蒋极依赖的美援已停了。当时公认的说法:美国 已经抛弃了蒋介石。岛内人心浮动,秩 序混乱,国民党达官要人携金带妻争相跑 到美国香港,国军兵团司令跑到菲律宾当中学老师。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蒋介 石在南朝鲜的大使就发电报告此事并作了有见地的分析,称这对台湾是个好消息 。蒋也兴奋异常。杜鲁门立刻下令第七舰队 封锁台湾海峡,大批美援抵台。国民 党政权起死回生。

  朝鲜战争中,日本作为美国战争基地在经济上获得很大好处,对其经济恢复作用 极大,据说三菱当时将倒闭,却接 到了一批美军卡车定单,起死回生。而且在政 治上,日本也捞到了很多好处,使其进一步逃脱了惩罚,其军国主义势力得以 生 存,军事力量得到恢复。韩战后的东亚局势使得美国不仅没有对日本在二战中的 罪行进行惩罚,反而全力在经济政治上 扶持日本。

  美国是输家。美国挟二战之余威,乘原子弹冲击波,傲视全球,谋霸世界,动用 了近一半的陆军,三分之一的空军 ,一半的海军,几百亿的军费,付出很大的人 员伤亡,却在一个刚刚成立一年的国家面前碰了个大钉子,没有实现其战略目 标 。其全球战略和国际声望受到了严重打击,而他的敌人却信心倍增。总起说来,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在军事,政治上都是 失大于得。而且这场战争使得美国在亚洲 多了一个难以对付的敌手,一个刚站起来的巨人。

  那么中国呢?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是输家还是赢家?

  我同意徐焰的观点: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代价是巨大的。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很大,有的资料说在百万以上,综 合各方面的情况,我认为不可信。 在《第一次较量》中,作者对各种说法进行分 析后指出了一个比较可信的数字:牺牲近十五万,伤三十余万,被俘一万多人 。 (淮海战役解放军伤亡五万多)。除了人员伤亡,在经济上也付出很大的代价。 而影响深远的是中美两国的关系,战争 使得中美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发展 正常的国家关系,反而陷入了尖锐的对抗,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这种对抗 给中国的外交和国际环境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特别严重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国际 形势的变化,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使得 解放台湾的计划一再拖延,国家长期 处于分裂状态,虽说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但国家长期的分裂,对整个民族是个 大悲 剧,给外国势力对付中国以极好的空子,这种分裂带来的痛苦和沉痛的代价 ,是加之于两岸的中国人身上的。

  我们的胜利也是巨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避免了美国直逼我国东北边防的态 势,消除了美国对我国国防安全, 特别是东北的直接威胁,使得东北这个当时全 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得以发挥作用。

  军事上,看起来双方打了个平手,志愿军无法把美国佬赶下海,美军也无法打到 鸭绿江。但全面考虑一下当时的实 际情况,就可以得出结论,美军大大的丢脸。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工业,装备一流,有最强大的海空军,而新中 国 刚刚成立一年,工业极其落后,部队装备差,开始时说不上有海空军,陆军装甲 力量极弱,一个军的炮兵装备不如美军 一个师。通讯后勤医疗等各方面的装备水 平和美军相差极远。由于没有制空权,大部队白天无法行动,补给极为困难,美 海军在志愿军入朝后虽没有大的行动,但其威胁却使得志愿军不得不将大批力量 部署在东西海岸反登陆(志愿军最多时有七 十九个师在朝鲜,其中五十三个师部 署在东西海岸防美军登陆)。在这么多不利的条件下,志愿军仍然能把美军从鸭 绿江 赶回三八线,使其蒙受“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歼灭几十万“联合国 军”,并能牢牢守住一条战线,虽然志愿军遭受 过挫折,一些仗打得不好,但无 论如何,他们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战果是了不起的,堪称军事史上的 奇迹,志 愿军指战员是真正的英雄好汉,是民族的骄傲。而且,在停战前,志愿 军在军事上是稍占优势的,美军几个月的夏季攻势, 秋季攻势,损兵折将,每天 前进不到一公里,后来上甘岭一战更是碰得头破血流,大败而归。而志愿军一次 攻势就在“联 合国军”的战线上打开几十公里宽,深二十多公里的缺口。单纯从 军事上说,朝鲜战争就象两个人下象棋,我方比对方少两 个“车”,少一门炮, 只多了几个兵,而且对方走三步我方只能走两步(大部队白天无法行动给志愿军 带来的困难恐怕比 这个比喻还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