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焦点揭密:中国军用飞机研发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7月27日 07:58 千龙新闻网  

  千龙军事编者按,1954年7月26日中国首批飞机制造成功,并举行试飞典礼,为了纪念这一对中国航空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千龙军事频道特别推出《中国军机研发大揭密》一文,让各位网友一同回顾中国航空走过的坎坷道路。

  中国军机研发大揭密

  中国国产的军用飞机都是以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也就是一般人简称沈飞为代表的中国国有军工企业负责设计制造的。

  沈飞是中国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飞机制造公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沈飞,揭开中国飞机制造业的神秘面纱。

  从修理日本飞机起步

  事实上,在49年之前,当时的解放军就是在东北成立东北航校,修理日本飞机,培养航空人员,来发展大陆的航空工业。

  落后西方上百年的中国航空工业是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当时中国政府还派代表去苏联谈判,段子俊就是当年赴苏联三次谈判的代表之一。

  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段子俊回忆:第二个谈判定下来,成立六个大工厂,就是哈尔滨两个厂,轰炸机发动机厂、修理厂;沈阳歼击机修理厂、制造厂、发动机厂;飞机的两个管理厂,就是现在的112,410厂;南方飞机厂101制造厂,修理厂是301在南昌,再一个株洲有发动机修理厂,这次谈判下来,中央同意投资签下了协议。

  中国的航空工业从修理起步,最重要的考验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空军修理国民党和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军用飞机。

  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研究院院长徐昌裕回忆:副油箱挂着,碰到敌机的话就扔了,所以每一次扔掉副油箱,如果没有了,就要沈阳去招一些板金店,搞洋铁壶修理的工人他们都是搞那个的,用大洋铁皮、旧水桶这些东西(修理)。

  歼五飞天,中国航天初上路

  中国第一架上天的飞机是模仿前苏联雅克18练机的初教五飞机,而第一架军用飞机是1956年试制成功的歼五飞机。当时的歼五飞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七飞机总设计师屠基达介绍:歼五机那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代全天候歼击机,实际上主要是夜间用,对付美国P2V,这来的是P3V,那个时候是P2V,它夜里来,我们国家这种飞机很小,极需要有一种飞机在夜间能够对付它。

  后来中国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陆续试制出轰炸机、直升机和超音速歼击机等。在50年代末期,中国还建立起了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有了真正的飞机设计机构。但是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了,当时因为质量的问题大量停产、停飞,歼七飞机就是在这样的年代当中设计完成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七飞机总设计师屠基达回忆:我们开始搞歼七飞机改进型的时候,也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什么困难条件呢?就是文化大革命。另外,我们成都飞机厂是全国最有名的武斗的地方,全国第一次用枪武斗的,就在我们那儿发生的,中共中央还专门为这件事下了通知,处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那里是个老大问题。我们在搞歼七改型的时候,成都还在闹地震,厂里鸦雀无声,机器都不响了,停产了,没有人了,但是我们的设计人员坚持还在那儿做。

  乱世出歼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歼八飞机也是在文革时期,当一些航空工厂仍在动乱中,研发人员的坚实奋斗下,在1968年试飞成功。

  目前,中国空军除了俄制的战机之外,自制的军机以歼八战斗机为主力机。

  今年4月1日上午,中国军方发现的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EP—3接近中国领空,中国两架歼八战斗机奉命监视美机的时候,发生了中美军机空中相撞的事件,不幸遇难的中国飞行员王伟当时就是驾着歼八改良型战斗机。

  在撞机事件中声名大噪的歼八战机,据负责设计研发歼八战斗机的专家表示,王伟驾驶的是歼八的改进型歼八Ⅱ,它的性能全面优于米格—23的机型。

  在1984年试飞成功,是目前中国空军的装备机型,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说:歼八Ⅱ的设计是为了对抗当年经常到大陆骚扰的国民党先进侦察机。

  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介绍:轰炸机成员比较多,而且有一些电子仪器设备,前面有什么障碍物,仪表就指示,可以自动跳过山地。白天呢,它就用U2飞机,飞行高度很高,两万多公尺,我们的歼击机很难飞这么高。所以,那时候处于这样一个背景,怎么能使我们的飞机飞得高,而且有较长的巡航时间跟踪上。所以处于这样一个飞得高,速度还比较大,巡航时间比较长。

  歼八机不断改进,由白天型改成全天候飞机,在技术上也大为改进。

  歼八改进型飞机总工程师李明回忆:从1981年开始交歼八Ⅱ飞机,当时交白天型,一边在飞着呢,一边全天候还在做,前面虽然赶的上,后面就要你接着做,所以后面就紧接着出了全天候型。

  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研究院院长徐昌裕讲到:空气从这里进去,雷达就这么小,外面让出来,给进气,现在改成从两侧进气,雷达装置可以大一些,雷达的直径大了,它就可以看得远一点。

  歼八Ⅱ飞机是在歼八Ⅰ飞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能够在复杂气象下拦截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能够与歼击机空战,夺取制空权,并且由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80年代以来,中国南沙的情况紧张,当时能够去南沙巡逻的也只有歼八机。

  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回忆:80年代末期,90年代前期,南沙情况比较紧张,能够适应到南沙去巡逻、保卫我们的海上主权,唯有歼八,它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800公里以上,所以这个飞机有这个速度。但是其有一点不足的地方,就是到了南沙的最南端的时候,油料还是比较紧张,所以我们后来改型了一种空中可以加油的,我们就开始研究如何搞我们自己的空中加油机。

  新环境中寻生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市场经济,军事工业的一部分开始向民用工业转移,沈飞因此面临着新的困难,也面临着新的机会,如何在这种市场经济的环境当中研究设计新的军用飞机,尽量的缩小和发达国家在飞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术差距,是中国航空业,也是沈飞的重大课题。

  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介绍:军转民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概念就是转民用飞机,另一个概念就是转其他的民用产品,但是在技术上适合我们航空比较接近的,比如汽车、摩托车,它也有发动机,也有外壳,只不过它不能飞。

  作为军工企业的主要力量,沈飞一直以军机等军用工业为主,民用的生产偏弱,这些日子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军品的比重还有所增加,但是在这之前的20多年,沈飞的军民品产值和销售收入的比例常年保持在4比6的比例。

  沈飞民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明亮介绍:从军转民这个经过20年的努力,我们的民品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军民品产值和销售收入的比例以后年份保持在四、六开的水平,民品达到40%,军品达到60%。

  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讲到:如果从比例上来看,在我在任的时候大概是这样的,从产值上来看,航空的这块,包括民用、军用品在内,我在任的时候大概产值占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民用品,最后发展的趋势是,我们是想把航空的这一块还是要做大,并不是说军用品的这一快,把民用航空的这一块做大。

  以军工为基础发展民品市场,主要是利用军工企业当中原有的技术装备和优良的制造工艺和创造效益。制造飞机发动机为主的沈阳黎明发动机厂,就是利用自己特殊的高科技技术设计制造了这种QD—128燃气轮机,填补了中国系列燃气轮机当中的一段空白。这种设备已经被国务院批准,可以用于汽车的项目,并且远销国外。

  沈阳黎明集团副总工程师关志澄:我们这里是以搞透明机械为主导产品,所谓透明机械就是盘轴叶片,这是我们现在搞航空的最主要的东西,它完全是和这个相结合的,只是它用在里面发电,在国外,像JE公司,普惠公司,他们也同样是走这条路,发展研制民机,在这个航机的基础上,我们这个路是完全合我们这个长处。

  由于中国的军工企业一直都是在大型的国有企业之下,以计划经济为主,军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发展军转民的工业一直受到了国有企业的所有毙命和制约。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军事工业发展的规模一直沿用苏联模式,与此军事工业应该属于国有还是回归民间,也是时有争论。

  沈飞民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明亮:究竟是由民营企业来开发,发展军事工业,还是按照传统的想法,由政府投资来开发,发展军事工业,这问题大概是下一步需仔细考虑的问题,我感觉前者这个路子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只有我们有一个雄厚的,强大的工业基础,我们的军事工业才有可能迅速的发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急速转变下,要军备武器追得上时代步伐,往往付出的代价却是天文数字的财政经费,随着冷战的结束,将军事工业转为生产民生用品的企业,也可以为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契机。

  回首坎坷路,奋起直追当无悔

  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在提升,工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各类年轻人才大量涌现,市场经济的机制也逐渐的发展了起来。

  具有中国特色的竣工企业,包括了沈飞这样的大企业,要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摸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的航空工业将如何的登上新的台阶。

  50年代,当中国生产出初教五机的时候,中国航空业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那个时候能够生产飞机发动机的只有几个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之后于“大跃进”、“文革”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的飞机制造业远远落后于美俄等国的水准。

  中国航天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育中:中国航空工业在这个方面应当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和现在当前的先进的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觉得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七飞机总设计师屠基达:现在我们国家是第三代的飞机,但是人家第四代的飞机都已经在飞了,他们已经考虑到后面的,具体讲,现在已经开始搞无人战斗机,无人飞机过去都有,那都是简单地做战术飞行,但是他们现在要发展出去要能打仗的,能轰炸的,而且要能回来的,这种新的技术。我们差距是在拉大。

  除了飞机制造需要雄厚的资金外,军用飞机的制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的结合,不论从飞机的外观到内部的发动机、电子设备还是到军机的装备的各种武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零件都是各行业精华的体现,不过要真正搞好国防军工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七飞机总设计师屠基达:美国人正在搞两种第四代的飞机,每一种研制费都是200亿美元,200亿的美元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三线工程弄了几十年才下的这个决心,有没有可能我们将来搞一个机型,200亿美元的投资,我看是不可能的,就是我们国内的经济基础不行。所以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都要建筑在加快发展,经济发展上去了,我们的国防工业才会上去,我们的飞机才能上去。

  中国航天专家们认为,虽然目前和美国的飞机制造业的差距还有一代的距离,不过在不断的进步改善的情况下,差距会一步步缩短。

  歼八改进型飞机总工程师李明:每一步的过程,你怎么加速,掌握得更快一些,你才能把这个差距慢慢的缩短。所以我现在认为,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差一代的现状摆在这儿,但是现在比以前好的,就是预演也好,基础研究也好,应用基础研究也好,现在都有条有理的在走,这样也许我们后面,就是领导上的认识,管理上慢慢摸清它的客观的规律,应该怎么做,主观指导上要符合实际,这个慢慢地可能一步一步的缩短,不会一下子就缩短,这个不可能,因为正是打基础的时候。

  1949年之后,台湾空军常以美制先进的战机滋扰大陆。50年之后,大陆以前苏联战机和自行研发的战机装备部队,使空军战力大幅提升。50年来,中国飞机制业可以说是一步一脚印,从台海制空权的消涨,我们可以观察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轨迹。

  一个国家自行研发先进战机的能力,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缩影。(根据2001年7月7日凤凰台《小莉看时事》节目整理)


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