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黄色的危机———长江生态安全述评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7月23日 10:12 人民网

  本报记者 白剑峰

  从空中俯视,长江如同一条黄色的飘带。水是黄色的,令人想起了黄河。

  在重庆市涪陵区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乌江是碧绿的,而长江是土黄色的,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水线。如今水土流失是长江的头号环境问题,也是长江潜在的最大危机。

  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长江中上游的心腹之患。无论是水土流失面积,还是年土壤侵蚀总量,长江流域均居我国各大流域之首。专家指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两面性:一面是“天生丽质”,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山清水秀,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另一面是“弱不禁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在长江中上游,记者看到不少陡坡上耕种着玉米等农作物,“上种到山尖,下种到河边”,当地人称为“挂画田”。尽管许多山区正在退耕还林还草,但由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盲目开垦未能完全禁止,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水土流失是长江肌体的“癌细胞”。首先,它对土地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长江流域山丘区土壤厚度一般仅为30—50厘米,有些只有10厘米左右,生态极其脆弱,土壤一旦流失,永难恢复。

  其次,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长江上游地区现有的大中型水库平均每年淤沙1.5亿吨,因淤积减少库容累计已超过100亿立方米。

  其三,水土流失加剧了贫困程度,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与贫困相伴而生,是贫困的根源之一。由于耕种的土地是“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许多农民陷入了“越广种,越薄收;越薄收,越广种”的恶性循环。

  1989年,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正式启动。主要是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形成高效益的防护体系,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环境容量。到2000年底,该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万平方公里,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侵蚀。

  记者在重庆开县关口坪小流域看到,山顶是茂密的生态林,山腰是层层的梯田,山脚是鲜嫩的果蔬。宏恩村农民夏以明告诉记者,8年前,这里是荒山秃岭,乱石林立,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粮食产量很低。经过8年苦干,这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乱流、粮果丰收,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两三百元,增加到现在的1900元。水土治理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成为长江生态安全的屏障。

  水与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土之不存,人将焉附?水土的流失,就是生命的流失,江河的流失,文明的流失。我们绝不能把一条黄色的长江留给子孙,否则将会成为千古罪人。


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