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深度分析:美、台策划的“台独”战法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7月18日 15:57 舰船知识网络版

  人们已经看到美国对其亚洲军事战略的调整再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影响力扩散的帝国式的“冷战目标”,表明亚太地区是美国在21世纪力图继续保持对全球控制力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这种战略调整极大的改变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国际政治背景,为“台独”问题国际化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台湾在美国新全球战略中发挥稳定持久的作用,使美国构筑的遏制、围堵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军事链条不发生断裂,美国和台湾,特别是台湾都在不断加强针对祖国大陆反击“台独”军事手段的研究,以便对自己的
军事部署和作战训练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些研究中有四种“特殊作战手段”被列为重点,即“太空战”,“地对地弹道导弹战”,“空降战”和“濒海山地作战”。

  就太空战的政治和技术含量而论,台湾本来不具备进入这一作战样式的资格。但恰恰由于美国新亚洲军事战略的产生,使得台湾具有了依托美国太空战力与祖国大陆进行抗衡的可能,当然,一旦因“台独”问题引发台海战事并导致发生太空战的可能,中国直接或间接的对手还是美国。当前,太空战正处于从技术概念和战术论证向实战装备研发和新军种建设过渡的重要时刻。有专家分析,美国的“天军”将在2015年前后建成,其作战手段将包括天基激光武器、动能武器、粒子束武器等。NMD也将是“天军”的重要作战职能和装备构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天军”的作战目标就是要夺取“制太空权”,瘫痪敌对国家利用太空获取信息的能力,阻断敌对国家利用太空进行信息交换的渠道,封杀敌对国家的人员、武器在太空际的行动自由,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这方面无疑比其在常规战争模式中的“制空权”层面有着更大的技术优势。美国的太空战力对台湾来说无疑极为重要,特别是美国“天基信息网”的强大功能,由于其隐蔽性和对地面战争的制胜作用,将会是美台军事一体化架构中关键的链接环节之一。当然,台湾也并未完全放弃开发自身太空战力的努力,利用欧洲的太空技术建立自己的军事卫星系统就是证明。

  美、台认为,发动太空战的国家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国力和很高的科技水平”这样两个必要条件,以及“拥有太空指、管、通、情、侦、监体系和瘫痪在轨空间飞行器能力”这样两个充分条件。现在,除美国完全具备上述4个条件外,俄罗斯必要条件不足,而中国充分条件不够。对中国而言,太空的指、管、通、情、侦、监体系正在建立之中,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这一体系的建成大约可在2005年左右完成。而在瘫痪在轨空间飞行器能力的研究方面,则美、俄、中都在研发之中,美国走得快一些,但是,中、俄的潜力以及两国利用各自特有技术进行合作的前景不可小视。中国的太空战潜力到底有多大?

  这常常被认为是很难推测的问题。举例而论,由美、俄牵头,聚16国之众,自1993年开始运作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十分明显的把中国排斥在外,当时的中国虽掌握了基本的太空技术,但在载人太空飞行和空间站技术层面还是空白,这里大有技术封杀的味道。但是,“国际空间站”尚未建成,中国的“神舟”飞船已经上天,并具备了多乘员组、多功能舱组合、较长在轨飞行的能力,而不是美、苏首次载人太空飞行时使用的那种来去匆匆的“太空过客”的载具,其中的技术含量决非同一层次;“北斗”导航星系统的建立使中国具有了摆脱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最终实现自主全球定位导航的潜能,这是体现世界性大国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现在的“北斗”导航星系统只是一个二维导航定位系统,并且只能在亚太区域发挥作用,但是这足以为中国管理一个庞大的全球定位系统提供必要的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只要再补发3颗地球同步定位卫星和3颗运行于地球两极间高轨道的移动星,或者补发3颗地球同步定位星和9颗3组在特定轨道运行的移动星,即可构成三维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或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不论在经济层面或技术层面,这一系统对中国而言已不是难题;中国的“资源”、“尖兵”系列卫星在获取地面信息的能量和精度层面,已经具备全天候和米级的水准;至于在太空战的硬杀伤手段层面,有消息说中国已经具备使用小型“杀手卫星”和激光武器摧毁敌方卫星的能力。这种消息尽管无法证实,但美、台所重视的正是由此透射出的中国所具有的太空战潜力,特别是中国在研发小型卫星层面已经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在世界军控体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台湾作为一个地区,它在弹道导弹的研发层面处于“失控”的状态,这恐怕还是得益于美国的庇护与支持。早在1970年代,台湾中等射程的弹道导弹技术在经过8次试射之后已经成熟,只是由于当时美国的国际战略和国家利益并不需要台湾实施这种技术,故尔对台湾“紧急叫停”,使之转而成为技术储备。现在,美国调整后的新军事战略无疑又需要台湾将此技术储备转变成为挑战祖国大陆“和平统一”政策的战争工具,所以,最近台湾在谈论两岸的弹道导弹战力时就显得更加的肆无忌惮。声称即使按照现在的技术标准,台湾在掌握射程达1千千米的弹道导弹的核心技术层面,如制导精度、火箭燃料系统等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大陆的“反制手段”已经形成。台湾在弹道导弹研发层面的考虑,主要是在“战力”上与大陆形成对抗,以弥补台湾军事力量在综合战力方面的明显不足。

  以大陆在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4个型号弹道导弹为例,台湾认为,Y方队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作战目标是美国或其他威胁到中国国家利益的亚洲以外的国家,因此台湾可不予考虑;V、W方队的短程弹道导弹因制造成本低,机动性强,易于大量部署,将是“大陆攻台”的主要兵器。但是由于射程的原因,这两种型号的导弹必须在距离台岛相对较近的地方发射,这一距离大多在台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故而存在可以利用美国提供的战场实时情报,使用F-16战斗机的对地攻击能量“予以打击”的可能;对于X方队的中程弹道导弹就比较难对付,此型号的导弹可以部署在台湾空军作战半径的范围之外,亦可同时威慑台湾,以及美国在日本、太平洋岛链和东南亚区域的军事存在,而且因导弹射程远,重返大气层后弹头速度更快,是目前TMD系统所难以拦截的。正因为如此,台湾才把这一型号的导弹作为其TMD系统能量的目标,并要求美国在技术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

  2000年8月,台军举行了“汉光16号”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在陈水扁就任台湾“总统”后台军进的一次大规模综合军事演习,用台军高层话来说,是要让新的“三军统帅”陈水扁“大开眼界”。与以往的演习相比,此次演习在作战模式上有一重要的新内容,既为台陆军总司令陈振湘在演习中大力阐述的“反空降场地机动阻绝”理念。面对大陆空降兵战力的日益增长和空降兵在未来台海战事中的特殊作用,台军方提出要在“全民国防,国力整合,支援动员”的体制下,充分利用制式和非制式装备器材,在台岛上可能被大陆使用的空降场地设置“阻绝场”,使得空降场不能或难以被使用,从而对“空降部队的集结造成迟滞”,再由台军地面部队“围歼”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汉光16号”演习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场面,在事先设定的场地,由铁丝网、木桩、电杆、废旧车辆,以及近百辆高高举起挖掘臂的民用掘土机构成了一个“阻绝场”,在许多车辆的高处都焊上了磨尖的钢筋,以“戳死大陆空降兵”。此举有人“叫绝”,亦有人称其为“秀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是“秀”也罢,是“技”也罢,台军方非常重视反空降作战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作为特种作战手段,他们最惧怕的就是当台岛西侧沿海一线面临大陆登陆部队的冲击时,大陆空降部队对其“第二防线”,以及军事、政治、经济核心部位的威胁。

  台“国防部”推算,台湾全岛约有适合空降作战的场地91处(其中23处为机场),而在台岛北部就有34处。面对如此众多的可空降场地的设防问题,如何“高效率地动员军、民器材”,是保证实施“机动阻绝”的关键。根据美国在《两岸军力报告》书中为台湾提供的情报数字和分析预测,目前大陆空降部队战力为3万人,驻地在中国大陆的中间部位。这一部署态势原本是将空降部队作为应付中国周边突发事件的“应急部队”。但在面对美国调整后的亚太军事战略和陈水扁上台后台湾的政治走向导致可能发生的台海军事冲突时,这一部署方式和力量等级已明显不足。因此,美、台认为,大陆将会极大地扩充自己空降兵部队的战力,并在现有的空降作战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能够实施成建制的大规模“机降突击作战能量”。美、台推断,大陆现有的空降作战能量以全部军事空运能力为限,大约可一次空投一个整师近万人,如果再动员近400架民航机,可增加空投2个整装空降师的能量。但台军方认为,自己可能面对的大陆空降战力的上限是7个空降师,而这样规模的空降战力要控制台岛所有的战略要地只需不到4天的时间。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台军方极为重视“数字化地面战场”的构建,强调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主导原因了。在“汉光16号”演习中,台军方要求其各级军官研读解放军的《四战丛书》,并在1995年就将解放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空降作战》一书颁发其军队各级,以熟悉大陆的空降战法。台军方认为,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闪电战法”,空降战是“大陆攻台”最可能首先使用的人员登岛手段,为此,大陆已经在西北、华中和华南等地设置了与台湾主要空军基地同比例尺的演练场地,以供空降突击部队训练之用。台军经研判后认为,大陆空降战力也有明显的弱点,如由于台岛空域不宽,空降只能在较窄的战场正面展开,同时实施大规模空降数量受限;大陆空降兵驻地距台岛相对较远,空运时间长,不宜隐蔽行动;现有空降和机降运力明显不足,且装备性能较差,只有少量俄制大型运输机,没有空投重装备的能量;2个空降航次之间的备便时间约需6个小时左右等等。大概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会有台军“反空降场地机动阻绝”理念的出现,并为台军实施机动反空降作战提供了空间。

  在台军近些年举行的军事演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如下场景,不论是在濒海滩头反登陆作战演习,还是在岛内地面作战的演练中,台军都会大量使用坦克、自行火炮、雷霆2000自行火箭炮、武装直升机、战斗机等具有高机动性能和大规模杀伤能量的武器装备施行压制、突击作战,并特别强调战力的强杀伤性和在各个防御层次之间的高机动转换能力,而这与台军方认为的“大陆一直在重点演练濒海山地战”有关。翻开台岛地形图我们即可看到,遍布台岛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几乎占据了全岛面积的四分之三。特别是在台岛北部,作为全岛军政中心的台北市周围几乎全是山地,而台北市则居于其中小小的盆地内,大陆如要攻台,并达成“首战必克“的目标,不给外来势力插手台海战事的机会,就必须克服解放军在濒海山地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层面经验不足和装备配属不合理的问题。为此,台军方一直在重点收集大陆沿海各军区、战区高层首长有关“濒海山地战”的言论和文章,并总结出了解放军“濒海山地战”的4个战法原则,既为“‘进攻性作战行动”,“登陆战的后续作战行动”,“具有战役决战性质的作战行动”和“占领全岛目标的作战行动”。台军方认为,大陆已经专门组建了适应“濒海山地战”原则的部队,配发了专门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新型的防空导弹和自动化防空高炮,此类部队都具有战场自动化指挥的能量,现至少可以在师一级作战单位进行熟练的大规模对抗演练。在实战演练中,特别注重在“林密山高,坡陡谷深,雨多雾浓”和“河网交错,池田遍布”等易守难攻的特定地理条件下的战役、战术动作的创造,同时也十分重视在遭受敌方高机动性火力攻击条件下的战力协同、后勤补保、战力保存和恢复的能量,最终目标是要在成熟的“濒海山地战”原则下,演练出一套有效的“联合作战,立体突破,纵深攻击,远程奔袭”战法。因此,台军方将继续向美国求购M1-A1主战坦克、大口径自行火炮、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具有高机动性能,高杀伤火力的新式装备,以图用更强的战力阻遏、抗击大陆的“濒海山地战“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岩文)原载《舰船知识》杂志2001年第8期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