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蓝天医院”饮誉海空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6月19日 08:17 解放军报

  毕桂海 狄晓东  王惠然

  救人分秒寸金,变送伤员到医院为空中手术并非天方夜谭

  海湾战争中,有报道称,美军曾进行过直升机空中完成抢救伤员部分手术的尝试。在直升机上实施手术,便于争取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把野战医院搬上蓝天,是我军卫勤工作者的一个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经军地协作,已在海军航空兵某舰载直升机部队变成现实。

  1994年初,作为“共建”对子的海军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二院,开始了利用军队现有装备和地方医疗资源进行平战结合的空中医疗救护探索。当时,舰载机部队和地方医院成立了26人的“空中急救试验分队”,结合海航部队直升机训练,先后在地面、礁岛和海面进行了30余次相关项目的急救训练。

  第一次现场救治演练在黄海某海域拉开了帷幕:“海战”中,两名战士不幸从“中弹”的快艇上落入海中。后方医院接到通报后,两架小型直升机似离弦之箭飞向指定海域。在目标上空35米处,直升机悬垂用吊篮把一名有浮游能力的伤员救上直升机;另一架直升机迅速放下悬梯,救护人员顺着悬梯将另一名无浮游能力的伤员背上直升机,并立即模拟空中手术。

  高空颠簸状态下能穿针引线,静脉滴注,运刀自如,中国急救史上前所未有

  直升机成为救护工具容易,但把手术台搬上直升机直插蓝天则有许多难关。飞行中手术双方的相对固定与灵活移动的矛盾、飞行颠簸对手术器械运用的影响、心电图受飞机电磁的干扰、医疗电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等大量难题接踵而至。部队卫生队长王敬军、青岛医学院院长曹广镛和附二院有关医护人员及飞行专家们几乎每天泡在各大图书馆、实验室(场地)。3个月后,难关被一一攻克。

  不久,一场接近实战的空中急救演习开始。副团长杨德存亲自驾战鹰载着空中手术组直飞蓝天。首先是动物脾切除手术:打开腹腔、切除脾脏器官、输血、缝合,一切顺利。突然,直升机遇到一股气流,发生抖动。王敬军等人按照预案及时采取稳固措施,凭着娴熟的技术,使缝接血管韧带一气呵成。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接着,手术组又进行了肠吻合,腹部火器贯通伤急救,动物气管、静脉切开及心肺复苏等10余种手术,成功率达100%,并获得几乎与地面一样的效果。军地合作首次把手术台搬上蓝天大获成功,在中国急救史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蓝天医院”先后迅速飞临各种目标,上百名危重伤病员转危为安

  从那以后,该舰载机部队的各种型号直升机便不时在海岛、水面、山岳丛林上空执行救援任务。1995年,驻守某海岛的一位海军干部值勤时摔下悬崖。直升机从起飞救援到完成手术只花了55分钟,使垂危伤员转危为安。

  1999年烟台“11.24”海难事故发生后,“蓝天医院”迅速升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空中搜寻,协助舰艇成功营救遇险人员10余名,受到中央军委和海军总部高度赞杨。7年来,“蓝天医院”先后升空上百次,救治了特殊情况下的危重伤病员100余名。

  2000年5月27日晚,由上海开往大连的“大庆254”油轮在海上行驶中,轮机长黄新突患急性阑尾炎,不能上岸诊治,病情又无法得到控制。有关方面向海军求助。半小时后,一架“超黄蜂”直升机携带4名医护人员紧急升空,很快在东经121度54分、北纬34度28分处发现了油轮。船上没有直升机平台,风大浪急。“超黄蜂”顶着风浪放下救生吊篮,救起了病员并在空中完成了心电图测试、输液、输氧等各项术前救治,为降落后进一步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7年磨一剑,军地协同平战结合将手术台搬上蓝天,引起国内外同行和媒体关注。中国急救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同时也标志着我军战场救护又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和空间。某舰载机部队一大队被海军授予“海空先锋大队”称号。国外一家军事刊物曾经撰文写道:“烟台海难事故让我们有了惊人发现,中国战场急救拥有了先进的手段。”


军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