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赤潮——蓝色国土上的红色幽灵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6月9日 02:03 人民网

  赵永新 潘开亮

  5月的大海,天蓝海碧,正是“海阔凭鱼跃”的黄金时节。然而,一个人们不愿看到的幽灵正悄悄袭来:5月10日上午10时,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中国海监”飞机在舟山群岛海域巡航时,在北纬30度到30度20分、东经122度40分到123度的中街山列岛海域发现了大面积赤潮,赤潮颜色为褐红色,呈条状、带状分布,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另据“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报告,同天上午在长江口附近海域也发现了大面积赤潮。据东海分局的专家分析,目前是赤潮多发期,东海赤潮有持续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有关方面特别是浙北和长江口沿海地区要密切关注赤潮动态,加强监视、监测和通报工作,做好沿海海水养殖、捕捞作业的预防措施,控制赤潮危害……

  什么是赤潮

  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屈强介绍,被喻为“红色幽灵”的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通称为“有害藻华”),是海洋中某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赤潮的危害性极大。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或者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无毒赤潮生物则因其产生的粘性分泌物堵塞鱼、贝的呼吸系统,或者由于赤潮生物大面积衰亡时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而造成大面积的鱼、贝窒息死亡。

  研究表明,赤潮不仅给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给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给旅游业和人类带来了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赤潮灾害已居世界前列。以渤海为例,1989年8月下旬,渤海第一次发生大面积赤潮,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而1998年发生的历时71天,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最近7年间,渤海共发生赤潮20余次,影响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从全国来看,仅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资料显示,80年代我国近海记录到赤潮75次,90年代则高达234次;一次赤潮的面积从几平方公里扩大到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发生区域从近岸局部海域发展到整个近海海域;灾害损失从90年代初期的近亿元增至90年代末期的近10亿元。1998年在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持续了30多天,一次造成约4亿元的渔业损失。

  海洋专家指出,我国的赤潮已呈现出发生频率增加、爆发规模扩大、原因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的发展趋势,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将严重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赤潮从何而来

  赤潮危害如此之大,那么赤潮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研究表明,赤潮的主要成因来自于生物、物理和化学三方面因素,但从根本上分析,影响赤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即海洋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剩。追根溯源,这些氮、磷正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制造的废水、污水和废物。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农业生产施用化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的氮和磷,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有机物和油,以及生活废水中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磷,都源源不断地随污水流入江河,最终汇入大海,使海洋真正成了一个大型垃圾场。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海量不断增加,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为赤潮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渤海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污染80%以上来自陆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由陆地排入渤海的污水总量约30亿吨,所携带的污染物约70万吨。渤海海域受污染面积也正在不断扩大,1992年,渤海受污染水域面积仅占整个海域面积的25%,而现在已超过60%。海洋的严重污染,导致了赤潮灾害的频繁发生。

  预防为主防控治结合

  “从国内外赤潮管理实践经验看,对大范围赤潮的防治技术还很不成熟,难以投入实用。对赤潮的发生进行控制,则需要对海洋环境污染进行大规模整治,必须要有大规模财力、物力的投入和相应的产业政策做保证,并且要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屈强副司长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国力,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应是以赤潮灾害监测为基础,以减灾防灾为突破口,按照预防为主、防控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全国赤潮监测预警系统和赤潮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等措施,减轻赤潮灾害经济损失,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据介绍,目前建立赤潮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说是“条件基本具备,还需加大投入”。经过多年努力,国家海洋局现已建立起由卫星、飞机、船舶、浮标和岸站组成的国家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网络,培养了一支有较高技术素质、常年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预报、警报业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完善了海洋科研体系,“九五”期间对赤潮灾害卫星遥感、航空光谱测量、船舶现场调查采样、实验室贝毒检测等赤潮监测技术和灾害分析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尽管如此,现有的监测手段在监测布点、频次、项目以及资料传输的要求上与海上赤潮监测高密度、高频率、应急性的技术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基础上对海上监测站点进行必要调整和增加,补充必要监测能力,加大监测业务运转经费的投入,势在必行。


军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