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战略视角 > 正文
评论:由美国战略动向考虑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5月15日 00:29 环球时报

  周建明

  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许多人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仍抱着乐观的期待,认为中美关系不会有大的改变,然而,在小布什上台的几个月中,中美关系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状况: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向小布什作的新一轮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把战略重点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美国侦察机与我军机碰撞,并侵犯我领空;美国不顾中国的反对,强化了对台的军售;美国不顾中国反对,再次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和陈水扁在美国过境;小布什扬言,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美国将协防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在太平洋的航母将增加一倍,美国针对中国部署的核武器也将增加一倍;小布什在5月1日明确宣布,将突破1972年美苏关于反弹道导弹协议的约束,发展导弹防御体系。

  这种态势,打破了一些学者认为中美关系上半年会有摩擦,下半年会改善的预期,而实实在在地给我们上了一课:美国已经在实行针对中国的战略调整,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威胁来源,也作为美国要对付和防范的主要对手。再对中美关系抱有幻想,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会误国误民。我们必须根据这些新的情况,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作出新的判断,也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考虑我们的对策和各项工作。

  美国为什么要把中国作为自己的战略对手?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与克林顿总统共同提出了中美“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时过不到四年,美国又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确实出人意料。但是,只要仔细观察美国战略界的轨迹,就不难发现,今天的这种变化又不是突如其来的。

  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建立在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战略思维上。按照这种思维,冷战结束以后,已经没有一个大国可以成为美国的对手。美国可以通过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化,通过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体系;通过接触和交往,把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克林顿的对华政策也有接触和遏制两个方面,但是以接触为主。在安全上,美国防范的主要是“无赖国家”,因此美国的国防战略是要求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性战争———分别以伊拉克和朝鲜为对象,而在战略上,美国有许多方面要与中国合作。美国的军费开支也大幅下降,从1985年4000亿美元的水平,下降到90年代3000亿美元以下,最低的年度为2500亿美元。

  但是,克林顿的战略思维并没有被美国战略界所接受。从90年代后半期,现实主义在美国的战略界重新占了上风。这种思维认为:今天的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结束危险和混乱的世界,是一个靠强权,而不是靠法制来治理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化和民主化,并不能取代国际政治中以大国的实力对抗为基础的地缘政治。在这个世界中,美国所受的威胁更加分散,更加直接,更加明显。美国目前具有经济优势、军事优势、技术优势和外交影响力。如果不利用这些优势参与世界事务,持续对潜在和长远的竞争保持战略的优势,世界会变得更危险,美国和盟国的利益会受到更严重的威胁。

  同时,美国的经济力量主要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而并不总是按照国家利益行事。如果没有一种明确的、压倒性的国家威胁,美国就无法把各种资源的优势集中到一个战略方向上来。因此,美国需要确定一个长期存在的主要威胁来源,作为国家安全战略要解决的目标,来凝聚各方的共识和集中使用资源。

  美国现实主义的战略思维认为:从目前的世界情况来看,美国并没有同一等级的战略竞争者,而存在着地区的战略竞争者,其中最主要的是俄罗斯与中国。俄罗斯的威胁在于掌握着仅次于美国的战略武器库,但俄罗斯是一个仍没有结束混乱的国家,前途未卜。中国的威胁在于中国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地区性大国,随着中国的实力上升,中国有可能在亚太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且台海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将直接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从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看,中国仍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而俄罗斯已经接受了西方的一套。从战略意图来看,俄罗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实行战略收缩,无意与美国对抗,而中国因台湾问题,也因随中国实力上升而导致的民族主义高涨,存在着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的战略界明确地把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威胁来源和主要对手。

  有了威胁来源的目标,就可以推动美国国防战略转型

  小布什在竞选时所宣称的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已经明确地反映了战略界现实主义的思维,执政以后,就顺理成章地把这种思维转变为政策。实际上,小布什的竞选班子和执政团队,就是由这些持有现实主义战略思维的人组成,有些还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冷战的参与者,甚至在80年代,就认为美国没有必要为了对付苏联而太迁就中国。

  在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主要战略考虑是:

  防止中国进一步成长为与美国同等级接近的战略竞争者;防止中国在亚太地区向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利益挑战;防止中国与其他地区竞争者结成可能的联盟。

  按照这样的战略意图,一个以威慑和遏制为主的对华战略已经十分明朗。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问题虽然不是美国战略现实主义的重点,但却是动员国内各种力量为战略目标服务,凝聚共识的重要工具。因此,美国利用人权、民主、自由问题继续对中国施压是必然的。

  从美国战略的调整与对华的战略意图来看,期望下半年中美关系能转好是没有根据的,抱这样的希望只能进一步麻痹自己,以致完全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美国EP—3侦察机碰撞我战机事件也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中美在战略上要较量的重头戏还在后头。

  对于美国战略调整,为什么我们的认识大大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存在着片面的理解。在冷战时期,和平只是指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这种和平是有条件的。它是建立在超级大国之间都掌握着可以摧毁对方几十次的核武器,形成了建立在确保相互摧毁和大规模报复基础之上的战略平衡,因此只有冷战,而没有世界大战。

  冷战结束以后,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在按照自由主义的战略思维来构建国际体系的条件下,美国没有改变确保相互摧毁和大规模报复基础之上的战略平衡,它使防止大国之间的战争仍成为可能。但是,我们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延续自由主义战略的可能性,对以实力对抗的地缘政治仍是世界政治的主要内容没有足够的认识,对美国战略界现实主义的崛起没有警觉,甚至许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不可能。这种情况导致了我们的认识落后于现实的发展。

  另一方面,对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过于乐观,也导致了许多同志过高地评价了和平力量的增长;评价霸权主义受到的牵制;评价经济全球化对和平的贡献。这样就把对世界趋势的判断建立在缓和是世界的主流的认识上,而对于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意图和能力估计不足,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以我们为主要对手估计不足,对我们可能面临的严峻局面估计不足。

  从美国现在的战略意图来看,美国已经明确要打破在确保相互摧毁和大规模报复基础上的战略平衡,而构筑美国本土和盟国的绝对安全,同时建立在海上、空中和太空的控制权,能有效对付任何威胁。从美国的军事的、经济的、技术的、外交的能力来看,确实有条件支持其国家战略向这个方向移动。美国的盟国对此虽看法不一,但并不能阻止美国朝这个方向行动。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的利益冲突,也并不能改变美国战略调整的意图。我们所面临的战略压力大大增大了。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是被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主要的对手,而不是次要的对手。这种态势不是暂时的,而是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性,而不是从最好的可能性,从现实的情况,而不是从理想主义的概念和原则出发来考虑我们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统一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严峻的形势下站稳脚跟。▲


军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