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5月8日 08:02 解放军报

  编者按:士官制度改革,是我军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从1999年这项新制度出台,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新制度的实施对我军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士官的选取、教育、管理、培训、使用、考评、奖惩、进退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广大士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还有什么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派记者赴三军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撰写了8篇“调查与思考”。这些稿件力求贴近基层实际,从领导机关、基层带兵人和士官等多个视角,对士官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从今天起,本报将在一、二版陆续刊出这组稿件。

  优化我军兵员结构的重大变革

  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牵动着千军万马。1999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新的士官制度改革由此启幕,我军兵员结构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2000年元月,全军首次选取的士官和从原志愿兵套改的士官,以几十万人的阵容,戴着银灰色的不同级别军衔的肩章,行进在我军的士兵行列里。绿色军营星光灿烂。

  2000年12月,士官开始有序地进出。

  这项制度实施一年后的今天,全军部队的士官人数已占士兵总数的近40%,高技术部队达到60%以上。全军部队所有建制班班长全部进入士官队伍,全军42大类、千余种专业、数千个专业岗位编配了士官,一批女士官第一次载入中国军史。高级士官走上了技术复杂、特别重要的岗位。

  数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1978年至1999年,我军曾经实行过21年志愿兵制度,志愿兵在士兵中占的比例比较低。那时,大部分志愿兵分布在司机、炊事员、机关打字员等岗位。而今,我军几十万士官中的85%分布在基层和作战、训练第一线的重要岗位,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志愿兵的概念,跨过了一道从旧质走向新质的分界线。江主席在1997年12月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把兵役制度、士官制度的改革作为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施一年多的实践说明,这项制度不仅适应了新的形势,而且深层次地改变了我军兵员成份,优化了军队员额编制结构,提高了士兵队伍的素质。我军新的员额结构已经产生并将继续生成战斗力。

  新制度产生巨大凝聚力

  那是去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沈阳军区军务部副部长蒋光辉刚刚入睡,电话铃又响个不停,某集团军军长向蒋副部长提出多要几个选取士官的指标。为挽留人才找指标的电话,使蒋副部长十分为难,也使他十分振奋。

  蒋副部长谈到,1999年首次选改士官时,由于士兵们还不能透彻地了解士官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各部队尽管做了许多“留”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少优秀的义务兵还是没留下。许多部队指挥员忧虑:那些素质高的战士不愿当士官,将来的士官队伍会不会成为低素质的队伍?一年后,情况迥异:有专长的优秀士兵都急切地要求改士官,这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做“走”的工作。这种现象反映了新的士官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为广大士兵所认同。

  纵观三军练兵场,可以说士官制度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已经给我军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士官担任建制班班长,稳定了部队管理、训练的骨干队伍,基层建设不因为老兵退役而减弱;二是大批士官走上各部队技术密集型的重要岗位,并直接操纵主战装备,最大限度地稳定三军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可以说,广大士官队伍支撑着我军基层建设的大厦,构成了部队战斗力最为活跃、最为稳定的要素。

  在沈阳军区某师训练场上,记者看到,在单兵训练阶段,分队军官与士兵分训,士兵的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实施,而分队军官则集中精力攻克军官训练科目。某集团军参谋长艾虎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官素质要求更加苛刻,兵练兵的“绝活”、官练官的本领,是通行于发达国家军队的基本做法。如今部队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合同训练由军官组织,军官和士官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北海舰队某支队五级士官苗杰,谈起舰艇枪炮维修专业是那样自信:“我比美军的士官素质高!他们的武器装备坏了交技术人员修理,我既会操作,又会修理,还会教学。”这位多次随舰远航的高级士官并非言过其实。他研制的“舰载导弹快速检测系统”,把单舰导弹弹架协调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8,操作人员减少到原来的1/4。目前,这套系统已获准批量生产,不久将装备海军所有舰艇部队。一个士官的能量居然会有这样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记者和某师士官教练员标兵闫长春、海军某部技术尖兵苗杰谈起新的士官制度,他们说,新的士官制度之所以受到士兵们的拥护,这里面当然有个人利益的因素,因为新的士官制度改善了士官的福利待遇,拓宽了安置渠道,保障了士兵的权益,对士兵产生了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为士兵的成长、才能的发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他俩快言快语:过去选取志愿兵不少是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而且是“一改定终身”,没有淘汰的机制,熬上13个年头,转业搞个城市户口就是目标。现在不行了,士官要带兵、管兵、练兵,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没有真才实学踏不进士官的门槛,就是进了这个“门”,不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也会被淘汰。新的士官制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说明这项决策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实际和军队发展的趋势。

  基层盼望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阳春三月,记者就士官队伍建设问题来到济南战区进行专题调查。在某集团军记者与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一行不期而遇,原来他们也是在作士官队伍建设专题调查的。

  陈司令员与记者谈到,士官队伍的强弱对基层至关重要。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四总部出台了《关于改革与完善士官制度实施办法》、《全军士官编制标准》、《士官管理规定》、《士官学员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等,这些新的制度和政策怎样落实?加强士官队伍建设,领导机关、基层干部和士官本身还要做些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士官队伍素质?如何解决好士官在生活、工作和婚恋方面存在的困难?迫切需要各级领导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并继续完善配套政策。

  记者和基层官兵的看法完全一致: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士官队伍素质是士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某团流传着两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级士官吴汝军是团里有名的训练尖子,可是当他上军事心理学课时,却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搞得自己下不了台。另一名士官在讲解军事地形学时,紧张得浑身冒汗。

  这两位士官的尴尬,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士官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还达不到作为思想工作、军事训练、专业技术、行政管理骨干的要求;士官队伍迫切需要再培训。据调查,靠士官院校培训士官,对于基层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部分士官都直接从义务兵中选取,他们从义务兵转变为战士的教官,光靠自身努力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培训士官需要各级领导机关拿出办法来。

  诸如此类的问题,牵动着各级指挥员的思绪,各部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可以预见,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现代化士官人才方阵必将诞生。(本报记者苏若舟欧世金本报特约通讯员田兆广)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