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大众传媒与军事心理战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4月10日 07:17 解放军报

  ●蔡惠福

  军事心理战,是以特定的信息媒介为武器,通过有效的信息刺激,改变对方的心理状态,导致其意志衰退、思维混乱、决策失误、战斗力下降的作战。大众传媒———报纸、书刊、广播、影视、网络等,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军事心理战的重要武器。

  大众传媒是军事心理战的利器

  “报馆一间,犹联军一队也。”拿破仑一语道破了大众传媒与战争的关系。信息是军事心理战最核心的武器。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传送,所以,心理战离开媒体无法实施。在心理战借以使用的诸多信息传播媒体中,大众传媒由于具有强渗透力、强负载力以及较好的社会公信力等优势,无疑是开展军事心理战首选的重要媒体。

  军事心理战实现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陷敌于广泛的道义谴责之中,置敌于心理弱势和劣势;二是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得到高度支持,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三是以正义之师的形象激励参战人员的斗志和士气,造就官兵的战场心理优势。军事心理战的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大众传媒。军事心理战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和士气,使对方产生疑虑和恐惧,战斗力弱化。这种作用于精神意志的软杀伤,离开大众传媒便难以实现。破坏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击垮敌方的精神士气,最重要的环节是要转变对方的态度。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完全可以通过对信息有选择、有指向的传播,对“议题”有主导、有重点的设置,从而产生告知解释劝服的社会效应。大众传媒所具备的这种功能和效应,决定了它可以为心理战在实施心理威慑,进行精神杀伤等方面提供优质而有效的服务。

  军事心理战的要旨在于攻心夺气乱谋。所谓乱谋,就是对敌人进行心理扰乱、迷惑和欺骗,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大意,促其在理智上犯错误,作出导致失败的判断和决策,以达到不战而胜或小战大胜的目的。谋略对抗,实际上是双方的决策对抗。众所周知,心理欺诈的实质是令对方判断失误、决策失误、行为失误。这里,令对方判断失误是欺诈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人的所有判断都是对信息接收、解读、分析、推理的结果。任何判断都离不开信息。按照传播学家H·拉斯韦尔的观点,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便是监视环境,即人们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连续不断地传递信息,掌握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作出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即将发生什么的确认,从而决定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任何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中,始终贯穿着选择。在战争中,传媒可以通过有选择的信息传播,制造虚虚实实,浓浓淡淡的“战争迷雾”,令对方捉摸不定,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实践表明,大众传媒对信息定质、定量、定向传播的功能,对实施谋略欺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传媒技术为军事心理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媒介即信息”,人们掌握利用什么样的媒介,就意味着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大众传媒在20世纪末的巨大发展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增大了信息承载能力,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优化了信息传输的质量,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空间,这无疑为军事心理战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报业尚不发达,无线电广播诞生不久,大众传媒的覆盖面、渗透力、影响力毕竟有限。1943年7月,美军在攻打西西里岛的战役中,欲加大心理宣传的力度,限于当时的条件,只能用大炮发射传单,在发射中遇到了诸多麻烦。而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出兵伊拉克时,他们向伊境内和伊军占领区空投了九千多个能收到“海湾之声”的袖珍收音机。据介绍,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甚至把电视广播站办到了飞机上。美国有关部门特意为赴伊拉克作战的部队提供了一套新颖独特的无线电广播设备,安装在经过改装的EC—130飞机上,建成了空中流动广播电台,在战区上空盘旋着向伊拉克官兵播音,把军事心理战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进行声音和图像的合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些特技手段可以为图片替换背景,使声音张冠李戴,让形象面目全非。以此用于军事心理战之中,“偷梁换柱”,“以假乱真”,“无中生有”之类的兵家诡道之谋,更显出空前的奇效。例如,运用计算机合成技术,通过画面中人物和景物的更换、剪接,可以制造出诸如“美国军队在莫斯科红场上列队前进”、“某国领导人与敌国秘密会谈握手言和,签订不平等条约”、“某国军队开动坦克轧向手无寸铁的群众”等无中生有的照片和电视画面,这对人们的心理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技术比较落后,目前所使用的电视转播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上是租用技术发达国家的卫星频道,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控制和影响。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完全可能根据需要全部卡掉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节目,而换之以西方国家制作的节目。这种带有信息霸权主义色彩的现象提醒我们,为了在现代心理战中争取主动,争取优势,必须用高新技术武装大众传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互联网络正快速走向人们的生活,走向普通家庭。这种正在崛起的媒体,不仅具有兼容性强、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获得信息便捷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使信息传播出现了“小众化”,具有交互性,可以在点与点之间进行。因此,它可以对特定的用户施加心理影响。有材料称,这种做法,在美国干涉海地危机时已开始有所运用。从而验证了未来学家的预言:“媒体,包括自今还未曾想到的各种宣传渠道和科学技术,都将成为未来战争和反战争中知识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力求大众传媒对军事心理战致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传播以效果为命脉。当它服务于军事心理战时,更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力求大众传媒对军事心理战致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传媒信息用于军事心理战,重要的是增强可信度。信息对受者来说,只有“信”才能“听”。“取信于民”、“取信于兵”、“取信于敌”,是成功地进行新闻传播心理战的必要条件。传播策略与方法是传播致效的重要变量。如前所述,为军事心理战服务的新闻传播,目的性极其鲜明,所以更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善于运用各种技巧,以求最佳传播效果。传播学在技巧与效果研究中提醒人们注意的若干原则,在军事心理战时更值得领会和掌握。首先,“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的问题。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材料,称为“一面提示”;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作集中阐述,意旨明快,简捷易懂。但容易被说服对象产生心里抵触。“两面提示”能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而且,“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给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免疫力。但是,由于同时提示对立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难度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提示对方观点时分寸把握不好,反而容易造成为对方作宣传的结果。因此,两种方法的运用应区别对象、时机和环境。其次,“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的问题。传播学研究认为,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时,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也应明示结论。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这一原则在宣传心理战中当然是值得借鉴的,但应该看到军事心理战中新闻宣传的特殊性,注意从隐蔽性原则出发,尽可能地将观点结论寓于材料之中,宣传者只讲事实,只提问题,让对方去思考,去回答,去作结论。第三,“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的问题。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实验均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说服效果,在为军事心理战服务的新闻宣传中,实现两者的结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大众传播学把受众视为新闻传播活动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运用大众传媒为军事心理战服务,要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民族性格、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特点,熟知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优劣对比及其变化,必须下功夫研究了解对方喜欢什么、反对什么、厌恶什么、期望什么,了解对方内部的“不和”和“不满”,瞄准其心理的要害和弱点,确定传播内容和可以采取的方法。这样才能确保传播的信息内容深入敌人的心中。同时要注意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的心理状况也不会固定不变。战争状态下,当对方的形势有利,情绪可能比较稳定,士气就会比较高昂,对胜利充满信心。而一旦对方军事上失利时,其心理活动则会较多地表现失望、沮丧、悲观。所以,为军事心理战服务的新闻传播要保持自己的针对性,就必须根据不断发展的战争形势,适应人们变化着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施法,谋求心理宣传的最大效益。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