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资料:海军航空兵开辟西沙航线25年实录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4月2日 17:32 舰船知识网络版

  国歌雄壮,红旗鲜艳。1999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响,亿万观众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了西沙庄严的升旗仪式,但很少有人知道,是谁接送电视工作者的。

  今年的6月20日,一位守岛战士不慎脑外伤,生命垂危,但很少有人知晓,是谁把他紧急运回大陆,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是海军航空兵的西沙航班。25年前,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在海天之上开辟了一条航路,把西沙宝岛向母亲的怀抱中拉近了许多……七月初,我们乘坐这次航班来到了西沙,知道了这条风雨天涯路,铺满了艰辛,潜伏着惊险,也记录下战士的忠诚,赤子的情怀……

  潮起潮落海天之上辟航路

  西沙宝岛,闪耀在祖国南海深处碧波间的一颗明珠,千年百年,浪阻涛隔,华夏母亲时时牵挂,70年代初,西沙像一个流浪的游子紧紧扯住了母亲的衣襟。

  可是,那里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淡水蔬菜缺乏,交通极为不便,守岛官兵和渔民的生活保障全靠航船运输,如遇台风,岛上军民将忍饥受渴苦熬。

  大陆至西沙急需开辟一条空中航线!

  大陆到西沙必须开辟一条空中航线!

  西沙军民的期盼拨动着上层决策者的心弦,历史和现实驱动各级领导下了决心,这决心和重任历史地落在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的肩上。

  在当时,实施这个决心却有数不清的困难:飞行设备只是装有一台活塞式发动机的老旧的直五型飞机,根本不具备海上飞行条件,再加上跨海域长途飞行,航线上没有导航设施,没有备降机场和可参照的地标,只有茫茫无尽的大海,只有叠叠起舞的波涛,如果飞机出现故障,或操纵失误及气象突变,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困难,那困难,难不倒海天雄鹰在大陆和西沙之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的坚定信念。1975年5月1日,上级向海航某部下达了开辟西沙航线的命令。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精心准备,把飞机恢复到最佳状态,反复研究紧急情况下的处置,制定多种预案……

  九天后,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来临了。

  5月10日晨8时整,指挥塔上,一颗绿色的信号弹划破天际,副大队长李有存、飞行员赵坚民、领航员杨必良、机械师张广林组成的机组,驾战鹰从椰林深处拨地而起,向南奋飞。

  雷达天线在旋转,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荧光屏上的扫描线,跟踪着一个亮点;

  高空,8架战斗机分成两批轮流护航,护卫在01号直升机的前后左右;

  海面,四艘炮舰同时起航,在碧蓝的海面上犁开四条雪白的浪花……

  01号飞机飞行中途,航线上云雾渐渐增多,气流悄悄增大,搅动得飞机剧烈地震动,上下颠簸,握驾驶杆的手被震得发麻。这时,指挥所里,直接指挥这次试航的作战处王处长发出了口令:“01注意,雷达回波强烈,前面天气不好。”

  “01明白,前面有浓积云、碎云。”李有存立即报告天气情况,飞机已接近了危险区域。

  领航员杨必良果断地发出了“上升高度”的口令,可是,飞机却被旋转的气流卷了进去,地平仪失去了平衡,飞机急剧下降,四个人的脑袋同时重重地碰在座舱盘上。

  李有存、赵坚民死死地握住驾驶杆,控制着飞机。杨必良当即发出后转的口令,指挥飞机撕破云层,脱离危险区,并报告道:“五指山,01报告,飞机强烈颠簸,云中有小雨。”

  指挥员发现天气突变,耗油最大,担心飞机安全,呼唤道:“01,我是五指山,保持好飞行状态,准备返航!”

  一听到“返航”这两个字,机组成员的心里都不由得“格登”了一下。起飞前,他们就听说周恩来总理在等待着他们试航的消息,中央军委、海军的领导在等待着他们试航的消息,李有存也曾代表机组向首长表示过决心:克服千难万险,一定完成任务。现在,领导的关怀,更激发了他们前进的意志,他们请求道:五指山,01已经脱离危险,请求改变航向前进。指挥员沉吟了一会,“01,五指山同意改变航向,请随时报告情况。”他们看到漫天浓雾中,右边的云层比较淡薄,虽然潜伏着危险,但冲过去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时,在1万米高空护航的战斗机也送来了天气报告:“01,南面好天,向南飞5分钟。”

  01号钻进了浓雾中,四周一片灰蒙蒙,天海已经看不清,分不清了。几分钟后,他们冲出了20多公里厚的云层,眼前顿时一亮,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如诗如画呈现在他们面前。

  呵,看到了,右前方海面出现了一束闪光的翡翠,祖国的宝岛,我们飞来了!

  “五指山,五指山,01报告,永兴岛在右前方,请求下降高度。”

  “好,做好落地准备。”

  地面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守岛军民翘首以待。飞机盘旋了一圈又一圈,可供降落的只有巴掌大一块的小小水泥篮球场,又没有导航设备,这关键的一着着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机组紧密协调,一米一米地接近地面,终于轻轻地一震,顺利落地,欢声雷动,海鸟也被感染得绕岛奋飞翱翔。

  祖国宝岛有史以来降落下祖国的飞机,至此,西沙航班就经常穿梭在茫茫海天之间,为西沙军民提供强有力的后方支援。25年来,海航某团的官兵们在这条航线上还创下了我军飞行史上许多个第一:我军飞行员首次岛礁着陆;国产新型直升机首航西沙进行科研试飞;某型飞机首次远海夜航等……

  英雄本色牧云骑电救众生

  “哎哟!……”茫茫大海中一声惨叫,一艘台湾渔船上的一位渔民在作业时被钢缆打断了双腿,击伤了头颅,生命垂危!风雨中台胞们拼命把船驶向祖国,驶向海南岛,同时紧急向政府有关部门求援。

  团长王绍军临危受命。

  伤员被送上飞机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为争取时间,避开雷雨区,王绍军选择了海上超低空飞行方案。

  这种飞行,不仅需要飞行员的高超技术,而且有很大的危险性。飞机距海面仅有几十米高飞行,稍有不慎就可能葬身鱼腹。王绍军又是第一次飞这条航线。航路不熟悉,其危险可想而知。

  雨越下越大,云量也越来越多。飞机犹如一只搏风击雨的海燕,在风雨中展翅飞翔。

  飞机飞到距海口西北方向20公里处时,地面指挥所紧急通报:一块巨大的雷雨云正从西南方向海口机场迫近。可找场地迫降。

  前面就是一片空旷地。降还是不降?不降,危险可想而知,撞进雷区机毁人亡;降,台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王绍军凭着经验判断,雷雨将在6分钟后发展到海口机场,飞机抄近路有可能在雷雨到达之前降临。王绍军请示指挥所,命令机组人员密切注视雷雨动向,并在机场附近选好紧急情况下的备降场。

  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开始了,王绍军将飞机加到最高速度,与雷雨展开了赛跑。黑压压的乌云翻卷着借着风势向机场滚来,雷声如战鼓一阵紧似一阵,王绍军驾银鹰斜插过来,在两座高楼间穿过来,从高压电线下钻过去,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加速度,抢时间,抄近路,赶在雷雨之前。地面指挥所的官兵手心里捏了一把汗的同时,心里也不由得为机组精湛的飞行技艺喝彩加油,他们终于抢在雷雨之前,将飞机安全着陆在海口机场。病危的台湾渔民刚抬进救护车,飞机的旋翼还没有刹住,倾盆大雨就覆盖了机场。不到一个小时,跑道积水就达30厘米。

  副团长张建军这样说:“我们不希望轰轰烈烈,坚决不能有惊天动地的事,因为我们每一次飞行,都关系着祖国和人民及战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是前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驻岛战士小周体育活动后到井边打水洗澡。这里的空气湿度较大、盐分多,铁桶用不了几天就被锈蚀得不能用了。战士们就开动脑筋,割开篮球当水桶。小周兴冲冲地哼着歌儿来到井边,就在弯腰提起篮球时,一条毒蛇在他腿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张建军、周长滨、吕岸秧、田有志迅速组成机组,前往西沙执行转送病危战士的任务。

  可是,西沙的天孩儿的脸,气象难测复杂多变,起飞还不到10分钟,无线电波里就传来新的航线通报,80公里内有1——3个浓积云。

  浓积云是飞行禁区,它带有巨大的电流,能将飞机击毁。张建军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左转舵,张建军试图绕开第一块浓积云,已偏离航线9公里了,飞机还是被黑色的云层阻挡着。张建军和周长滨大队长操纵飞机下降高度,800米、600米、400米……一直下降到六七十米了,低得可以看见小岛和礁盘的轮廓了,才终于钻出云层。

  机组人员刚刚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更大的危险还在后面,第二块浓积云长几百公里,厚几十公里,像一个巨大的恶魔潜伏在飞行的航线上,覆盖了整个航线。素有大将风度的张建军处事不慌不忙,凭着20余年的飞行经验和领航主任田有志等同志提供的情况,他时而改变高度,时而左绕右转,寻找云缝。10余分钟后,他们又将第二块浓积云远远地抛在身后。张建军机组历尽艰险,终于把受伤的战士安全送回大陆。可是,没想到的情况又发生了,海南岛各个医院没有治这种蛇毒的血清,战士生命危在瞬间。

  怎么办,怎么办?张建军的脑海里如同烧开的锅,上下翻腾不止,他在想,西沙将士为国为民守岛站岗,默默奉献,在守岛战士生命垂危时,作为一名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应当千方百计为抢救战士尽心尽力。他默默地看了看身边的战友,当即请求上级,再次起飞前往广州。

  揪心扯肺的两个小时啊,张建军机组又飞回来了,他们从广州带回了血清,为抢救垂危的战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小周的父亲是浙江的一位企业家,当他带着伤愈的小周找到机组时,不由得热泪横流,他紧紧抓住张建军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是我孩子的救命恩人,你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啊!”

  是的,25年来,海航某独立团的官兵们,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度责任感,排除千难万险,越海岛、飞险区,尽显英雄本色,先后紧急转送抢救病危官兵和渔民数百人次,在茫茫海面,架起了西、南、中沙军民的跨越死亡的生命虹桥,被海南军民和台湾同胞亲切地誉为“南海救护神”。

  惊心动魂大智大勇创奇迹

  有人把海南岛比喻成一只腾飞的绿凤凰,这里天也绿,地也绿,山也绿。1993年7月25日上午,一颗信号弹为这绿色的山河增添了一抹耀眼的新绿,随着这新绿的渐渐消失,一架国产新型直升机搅动着绿风拨地而起。

  今天,副团长郑利华、熊广武完成“着水”训练后,带领机组执行往西沙运送器材的任务,起飞一切正常,坐在正驾驶位置上的年轻的副团长熊广武,按照航行调度室的指令,没有马上上升高度,保持在600米的高度往前飞,因为上层空域有兄弟部队的歼击机在训练。

  4分钟,5分钟,起飞6分钟了,突然,只听舱外“呼”的发出一声怪响,旋即,飞机便开始抖动,而且越抖越剧烈,抖动的仪表板模糊一片,一切技术参数都不见了。了解飞机知识的人都知道,直升机最怕抖动,剧烈的抖动,不但会损坏飞机的部件和设备,还损坏飞机的升力结构,造成飞机解体,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熊广武暗叫一声“不好”,下意识地向指挥所报告:“飞机剧烈抖动。”还没听到指挥所的指示,无线电联络就已中断,他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郑利华,此时,郑利华也瞥向他,两双碰撞的目光非常复杂,有对飞机突然发生故障的迷惑;有战友之间的鼓励;有保证飞机安全的决心。

  飞机抖动得愈来愈剧烈了,抖动的人上牙磕下牙,浑身像散了架,设备舱的一些部件已经被抖动得飞脱、离位。熊广武和郑利华紧密配合,拼尽全身力气死死控制着飞机,两颗心抱定一个信念,充分利用起飞高度低、迫降时间短的有利条件,一面下降高度,一面寻找迫降场。

  地面指挥人员和雷达操纵员甚至都来不及做出反映,就听不到机组的声音,看不到飞机的图像,人们心中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但还是在不停地呼叫着、寻找着,希望能出现奇迹。

  飞机在急速地下降,掠过山岗,掠过树林,掠过甘蔗田……领航员岳立军眼前一亮,兴奋得大喊了一声“前方有块稻田!”

  飞机循着喊声和领航员的引导抖动着,向那块绿地滑去。一秒,两秒,渐渐地迫近地面了,机组成员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预定着陆点不是稻田而是一块甘蔗地。豆大的汗珠顺着熊广武的发稍、脸颊流向脖颈、胸膛,怎么办?怎么办?降落吧,很有可能打坏飞机尾梁、旋翼,造成……不降吧,形势刻不容缓,已不可能寻找新的迫降地。熊广武圆瞪虎眼,瞄上了那块甘蔗田高出地面的田埂,手不颤,心不慌,就操纵飞机降了下去……指挥所和地面人员还在呼喊着飞机的代号,寻找着他们消失的方位,这时,一架民航客机掠过上空,从机上传来令人难以至信的消息。一架军用直升机迫降在××方位的甘蔗田里!

  奇迹终于出现了,原来,熊广武机组迫降后,无法与指挥所联系,焦急中,想到了在此航线上飞行的民航客机,就调整频道与其联系,让客机转告指挥所。

  司令员、政委驱车紧急赶到现场。地面指挥、保障人员紧急奔赴现场。好险好玄那!飞机前轮刚好停在不到80厘米宽的田埂上,飞机尾梁高倨在蔗林之上,前一点,蔗林会打坏飞机;后一点,田埂会将飞机前轮折断,造成机毁人亡。几十秒的空中搏斗,不差分寸的娴熟技艺,保住了国家财产,创造了该型机直升机紧急迫降成功的先例,同时还使维护人员非常容易地查清了“尾浆翼尖保护罩”脱落的故障原因,为同类机型该部位的维护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人们在盛赞他们大智大勇的同时,也纷纷祝贺他们为人民立了大功。南航、海航党委迅速做出决定:为熊广武、郑利华及机组成员分别记二等功和三等功。

  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该团官兵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大的风险也要去闯。那年11月29日,副团长郭庆兴现机组领受了载国家测绘人员联点测绘的任务,要求在当天16时以前配合测绘小组完成三亚——永兴岛——琛航岛三个点的测绘任务。

  这天,海上气象条件很差,有风有雨。飞机迎着风,冒着雨起飞了,快到琛航岛时,气候更加恶劣,乌云密布,大雨如注,飞机如一叶扁舟在风涛云浪中颠簸,前方白茫茫一片,能见度不足200米,打开机上雷达一看,到处是红、黄颜色的回波显示,云层太厚了,绕都无法绕,返航,任务完不成,因为测绘任务的特殊要求,必须限时联点完成;冒风雨测绘,风险巨大。但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风险再在大也要勇敢前行。郭庆兴和机组成员紧密配合,细心计算,减慢航速,驾机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左右冲突寻找云隙,终于准时将飞机安全降落在琛航岛上。为了防止暴雨打坏旋翼,他们又破例在岛上关车停机,在测绘人员完成任务后重新启动。

  大智大勇创造出大奇迹,多少次,他们凭着大智大勇战胜发动机温度急剧升高、空中机件故障等飞来的横祸;多少次,他们凭着大智大勇穿越雷区云层、制服狂风暴雨……他们在西沙这条航路上已飞行了4470余架次,优质安全率达100%,固定翼飞机创下了保障安全30年的纪录。(沙志亮余干珠谢池春)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