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周边军情:俄军联勤保障又有大动作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3月28日 14:50 解放军报

  王凤才 梁山

  为提高保障效益,节约国防资源,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和联勤化的新方法,俄军即将正式出台一种全新的保障模式,即国防部所属部队的后勤系统将与内务部、边防总局、铁道兵总局等联邦强力部门所属部队的后勤保障系统进行大联合,建立“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

  ①精简重叠机构提高保障效益俄罗斯把负责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下属有军事力量的部门称为“强力部门”。目前除国防部外,俄还有内务部、边防总局、铁道兵总局、安全总局、对外情报总局、特种建设总局、警卫总局、政府通信与信息总局、联邦税务警察总局、民防事务、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后果部等12家强力机构。这些强力部门都下属有一定数量的部队和力量。比如,国防部辖4大军种8大军区,内务部队辖有7个军区,边防部队设有9个军区,民防部队有9个地区中心等。这些强力部门所属的部队都有自己的后勤机关和部队,各自独立组织所属部队的后勤保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运力的极大浪费。如在北高加索战区,各军兵种和强力部门都有自己性能完全相同的基地、仓库、医院、生活服务企业等保障机构,有的距离很近,只有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都维持着大量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员和设施。

  “强力部门交叉重叠的后勤机构设置使得国防经费使用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与国家经济实力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叶利钦在1997年的联邦安全会议上如是说。为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当年决定借鉴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保障经验,将相互分散、自成体系的内务部队、边防部队、民防部队、铁道兵部队等的后勤保障机关、力量、机构、设施予以合并重组后,纳入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系统,建立一个打破各强力部门界限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

  俄罗斯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保障体制从1993年1月1日开始在全军范围内启动。各战区按辖区大小划分为3~5个保障区。每个保障区设一个地区保障中心。中心由各军兵种的基地、仓库、医院、修理机构和保障力量以及当地军事经济基础等联合组成。地区保障中心依据总部的供应标准和部队需求,对辖区内的所有驻军实施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的联勤保障。到2000年,俄罗斯国防部系统内的区域联勤保障体制已在大部分战区内运作了7年,得到了1994~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实战检验。俄军据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种区域性联勤保障方式被俄军视为平时后勤保障的最佳模式和战时成功遂行有效保障的基本保证。

  ②按专业分阶段逐步实施

  据俄军总后勤部部长伊萨科夫上将今年3月10日介绍,从1998年开始俄军就会同其他强力机关着手拟订强力部门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组建计划和实施步骤等文件,并陆续在条件成熟的后勤有关勤务中予以展开。按照原来的一体化联勤系统组建计划,到1999年年底,完成合并强力部门军交运输勤务和兽医卫生勤务的立法工作,并从2000年开始建立强力部门的这两个勤务的联勤系统;2000年强力部门结束起草油料勤务及卫生勤务(包括科研工作)的合并立法工作,并于当年开始筹组新的保障系统;2001年完成合并强力部门给养勤务和被装勤务的立法工作,强力部门军官实行统一培训,从2002年开始全面转入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

  但由于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爆发和2000年第3轮军事改革的开始,加之在强力部门之间组建统一保障系统的难度较大,一体化联勤系统的筹组工作一度搁浅。

  今年年初,在普京总统的直接过问下,联邦有关部门负责指导新的联勤保障系统的委员会已经组建起来,并基本制定出了新的实施计划,年底前将呈交总统批准。据透露,俄将分阶段、按后勤专业勤务逐步建立强力部门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到2001年强力部门将全部结束所属后勤部队和后勤设施合并重组的立法工作,并于2002年全面启动一体化保障系统。

  ③以国防部后勤为主平战有别

  俄罗斯强力部门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实施方案是:

  以国防部总后勤部为基础,吸收各军种保障机关和强力部门保障机关人员参加,组建直属总统(或联邦安全会议)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委员会,撤消各军种和强力部门的后勤领导机关。

  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将以国防部系统的原有区域联勤系统为基础组建。国防部所属各军区原有的3~5个保障区,将根据强力部门部队及其后勤的配置情况,在数量和规模上作相应调整。即部署在某一地区(地域、守备区)内的各强力部门的后勤部队和后勤机构将进行优化重组,由统一的指挥部门管理,负责对该地区(地域、守备区)内的国防部所属诸军兵种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所属部队实行一体化联勤保障。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主要保障力量将由军区原物资保障旅改为抽组而成的保障部(分)队,其编成视保障区大小和保障对象的多少而定。纳入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各强力部门本身还将保留一定数量的后勤力量,用以向本系统部队提供专用物资和专用勤务保障。即师、团、营建制后勤、卫生、技术修理、运输部(分)队不编入该系统,不负责平时本部队的保障,只参加军事训练和专业训练,维持高度的战备水平和规定标准的物资储备。

  ④实战检验效果良好

  俄军从1997年开始酝酿建立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已先后有几个勤务组建起了专业勤务的联勤保障分系统,并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派上了用场,收到了很好的保障效益。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联邦部队首次正式在战时部分地试用了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中的物资供应分系统、卫勤保障分系统、军人日常生活保障分系统和兽医卫生分系统。俄军总后勤部伊萨科夫在回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油料保障时说,由于经费紧张,俄军拖欠了地方单位数额巨大的油料供应款,结果在攻打格罗兹尼时,地方供油商拒绝继续向部队供应油料,而参战的内卫部队虽然有大量的油料储备,但我们无权、他们也没有义务向国防部所属部队供应油料,结果对整个作战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后勤部门汲取上次的教训,将每月8000万卢布后勤保障经费中的80%都用在了采购和建立油料储备上。尽管如此,随着攻打格罗兹尼战役的开始,正规军部队油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第58集团军除了命令其物资保障旅的运油营从莫兹多克的物资补充基地紧急前送油料外,还向联合后勤指挥中心火速呈递报告,请求距第58集团军物资保障旅只有两公里的内卫部队某油料基地给予帮助。后者接到联合后勤指挥中心的命令后,不仅允许第58集团军从该基地领取油料,还派出自己的运力帮助前送。58集团军后勤部长战后感慨地说:“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此外,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国防部卫生系统派出了30多个医疗机构、3个特种医疗队总计2500余名医疗救护人员。国防部、内务部和边防总局3家的野战医院都设在莫兹多克。他们接受联合后勤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对陆军、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边防军的所有“军事伤员”进行医疗救护,不分“你的”和“我的”。3个特种医疗队不仅救护和后送正规军的伤员,还兼顾其他强力部门的伤员。所有伤员都能就近治疗,不管救护所和医院是“哪家的”。

  ⑤难度不小问题不少

  据俄军报刊报道,强力部门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组建工作“并不顺利”,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有些强力部门受利益驱动,不愿将本系统的保障力量和保障设施全部交到“公共储钱罐”中。二是车臣战争中统一后勤保障系统的运作实践表明,已经制定出的有关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指导性强但可操作性差。三是合并强力部门的后勤机关和后勤力量,改造后勤设施,统一有关装备和器材的制式标准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组建进程,“即使合到一起了也将难以有效运作”。

  强力部门领导人在联邦安全会议上呼吁,建立一体化联勤系统难度很大,必须实行统一的国防订货、统一的预算计划、统一的标准制度,确立和完善各强力部门后勤各勤务的经济和组织机制。为使统一的后勤保障系统正常运转,各相关强力部门的保障勤务必须实行集约化,建立所要求的物资储备,规定各种部队的统一保障程序、监督检查程序、统计与审计程序。

  摘自《中国国防报》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