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中国呼唤安全战略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3月19日 12:54 人民网

  周建明

  当我们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的20年,可以发现无论从认识还是实践的角度,发展都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家战略是否只包括发展的内容就够了呢?有人认为只要发展了,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作为国家战略,安全与发展一样,同等重要,但又不能相互替代。

  发展不等于安全

  发展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确实有利于安全。但是,发展又不等于安全。

  一个国家是否安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取决于对自己的国家利益如何界定;其次取决于对所处的地缘与战略环境是否构成对国家利益的威胁;再次取决于对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战略资源的掌握,即有多少战略资源可以动用和投入到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中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具有有效的国家安全战略,即如何分配和使用资源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只有有了这样的国家安全战略,所具有的战略资源和潜在战略资源才能被有效使用,国家才能处在安全的状态,发展也才能持续和稳定,我们称之为“实现安全的发展”。

  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实现安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如何定义自己的国家利益。如果把自己的国家利益定义得越宽,那么在安全问题上要防范的威胁就越多,可能即使发展了,也会越来越感到不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安全两难”境地。以美国为例,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已没有对手,安全环境应该说是极大地改善了。但是美国仍然感到非常不安全,执意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要搞新军事革命。美国的这种行为不是因为它所遇到的外来威胁增加了,而是由于把自己的国家利益定得比冷战时期更宽,也具有更多的战略资源,从而安全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从追求相对安全转向追求绝对安全。

  另一方面,即使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没有新的界定,安全战略目标没有变化,但如果外部战略环境发生了变化,也会出现对国家安全的挑战。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环境的变化,并不完全能够由这个国家可以自己控制或决定。不管是其他国家对其进行侵略或干涉,还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上升使其他国家把它作为战略竞争者或挑战者,如近年来的“中国威胁论”,都会引起这个国家的战略环境恶化,产生不安全的因素。

  中国安全环境趋于严峻

  从这两个基本的方面来检验中国的安全问题,应该说,中国的安全环境在经历了一段较好的时期之后,已处于恶化的趋势中,而且相当严峻。

  中国的安全处境趋于严峻,不是由于中国改变对自己国家利益的界定所引起的。20年来,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求搞好和各个国家的关系,一再声明强大起来以后也不称霸,对领土争端问题坚持通过谈判解决,甚至主张搁置争议,联合开发,来避免冲突,这些基本立场,至今都没有变化。从文献资料中,虽然很少看到中国是如何定义自己国家利益的,但确实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已经通过政策的改变,体现出对新的、更宽的国家利益的追求。相反,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受“韬光养晦”的指导,没有锋芒毕露,在许多方面都是采取低姿态或克制的态度。在国防建设方面,为了支持经济建设,国防投入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

  但是,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从90年代后半期起,逐步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中国的安全环境趋于恶化。

  首先是台湾问题的变化。台湾走上了“国家化”的道路,它改变了许多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在“国家化”的趋势下,台湾出现了强烈的分裂趋向。它与我们所主张的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背道而驰的。它对我们所提出的不是如何统一问题,而是怎么防止台湾分裂的挑战。当一个国家面临分裂威胁的时候,它的安全环境必然是恶化的。

  其次,台湾问题又不是孤立的。它与美国的介入联系在一起。从总体上来说,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服从于它的对华政策,但是,一方面,台湾的变化,引起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利于我的政策调整,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大大提高了对台军售的质量和数量;美国力图在台湾不接受一个中国框架的情况下,要求两岸恢复商谈,加强了对我使用武力进行威慑。另一方面,美国的主流战略思维中也出现了把中国作为主要潜在战略对手的内容。美国要对付中国———强化军事威慑和加强改变中国的各种努力,事实上已经成为公开的政策,其背后又有美国国内强有力的政治和社会基础。中美关系中合作面下降,对立面上升已非常明显。

  发展与安全要两手抓

  仅仅上述两个因素,就已构成中国安全环境恶化,并趋于严峻。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这种环境?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意见简单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以发展求安全。简单地说,就是:即使当前出现了安全环境恶化的状况,也应该继续集中力量搞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也才能提高综合国力,防止外国对我的侵害。因此归根结底是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技术、军事实力搞上去,其核心又是把经济搞上去。另一种认为发展不能代替安全,中国必须把安全问题作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发展与安全并重,追求安全的发展。所谓把安全作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并不只是增加国防投入、发展先进军事装备,而是从清晰界定国家利益入手,根据我们所面临的威胁和所拥有的资源,形成国家安全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体系。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所面临的就不只是一个发展的大局,而是发展与安全两个大局。整个国家战略建立在这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很显然,这要求我们对战略思维作某种调整。因为国家安全战略不只是个别的强化国家安全的措施,而是形成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外交和国防战略,并且具有有效地实行这些战略的机制。

  简单地说,上述两种意见反映了对国家战略所应包括内容的分歧:只是以发展为大局,还是应该包括发展与安全两个大局。小平同志在1989年就明确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3卷348页)我们应该把这个内容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次来看待。

  在缺乏国家安全战略意识的情况下,认识上就会忽视,甚至排斥国家安全环境恶化的事实,导致在判断安全环境时失误,甚至一厢情愿地设想在安全问题上最好的可能性,并把我们的发展蓝图建立在这种可能性之上。历史经验表明,这是相当危险的。由于国家的安全战略意识不足,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思考往往在相当程度上用外交的谋略或具体的措施来代替国家安全战略。我们应该看到,“韬光养晦”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外交工作是重要的,但它还是属于谋略,而不是战略;在国防上发展“杀手锏”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也是重要的,但这只是单项措施,并不能替代完整地制定和实行国家安全战略。

  国际竞争说到底是战略竞争,不仅是发展战略的竞争,也是安全战略的竞争。只有制定和有效实行国家安全战略,才能保证安全的和持续稳定的发展。

  《环球时报》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