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军事评论:关于装备建设的理论思考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3月13日 09:00 解放军报

  荀振江

  以科技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发展,正日益成为争夺未来信息化战争制高点的关键要素。我军装备建设究竟选择何种模式?走什么样的路?这是决定我军能否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能否实现“打赢”目标的重大课题。

  基本着眼点:自主式创新

  邓小平同志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当前,世界军事较量的核心是争夺技术制高点。我们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战争中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走自主式创新之路。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不可能靠引进得到,更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购进的“飞鱼”导弹不可谓不先进,但由于供应该导弹的法国突然宣布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致使阿军打完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后便“无米下锅”。显然,坚持自主式创新才是我们的基本着眼点。

  与作战理论相适应。现代武器装备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成本越高,就越强调对战法的适应性。70年代,美国曾研制一种名叫“约克中士”的高炮,因其技术性能与作战理论不匹配,无法适应作战需要,陆军不得不停止采购,造成了很大浪费。我军武器装备亟待研制的项目很多,如何从实际出发,抓住引起战法变革的关键因素,突出武器装备对信息化战场的适应性,是首先应解决的前提性问题。武器装备更新不能蜂拥而上,不能“撒芝麻盐”似地泛泛发展,必须以具有超前性的作战理论为牵引,明确加强信息化建设这一方向。

  有所赶有所不赶。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正在加紧研究新一代巡航导弹、新型灵巧炸弹和新概念武器等,力争实现“C4ISR”系统与打击系统的一体化。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思路既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也不是不切实际地全面赶超,而应坚持重点建设和重点发展的方针,集中力量突破一些关键性技术,搞出具有自己优势的新装备,特别是研制出能夺取制空、制海、制电磁权的武器装备。

  借他山之石攻玉。当前,新军事革命为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军事技术交流,借鉴发达国家军队装备发展的有益经验。一是紧密结合军事需求,重点引进关键技术;二是把技术引进同消化、吸收及创新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三是坚持以引进技术为主,引进装备为辅的原则,充分考虑国内外的各种限制因素以及装备技术的发展潜力,做到独立自主而不闭关自守,自力更生而不盲目排外,对外开放而不失中国特色。

  最佳选择:跳跃式发展

  武器装备发展通常遵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的法则。以反辐射导弹为例,美国的“百舌鸟”、“标准”和“哈姆”反辐射导弹,作为摧毁对方雷达系统的精确制导武器,其研制和发展已有20多年,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时代,以突防能力强和命中概率高而著称。但从世界范围内装备发展的大趋势看,这种模式已经落后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拘泥武器装备发展的“代差”,打破一切从零开始的传统,跳过一代或几代的跳跃式发展的作法,已经成为可行的思路。

  瞄准“前沿”。信息化并非在机械化达到物理极限时才能产生,信息化战争也并非在机械化战争走到尽头时才能出现。瞄准信息化战争这一前沿,跨越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某些发展阶段是完全可能的。日本的电子工业之所以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猛发展,是他们在当时美国、法国等电子工业先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创新和改造的结果。这种“非零起点”的发展模式,实质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躺在巨人的怀抱里”。把别人的“终点”作为自己的“起点”,除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避免了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关键是要有“前沿”意识,科学制定长远目标。

  摒弃“尾追”。当代,随着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尾追式发展战略实现超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的理论,曾在五六十年代名噪一时,但人类20世纪下半叶的实践,却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失败。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中,只有日本是尾随西方走上发达之路的。这表明,一味模仿西方,走与西方同样的道路实现现代化并不可行。经济发展如此,军事活动亦然。我军装备发展要敢于另辟蹊径,趟出一条自己没有趟过、别人也没有趟过的发展之路。否则,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困境,而且会拉大差距。

  研改并举。跳跃式发展,并不是整体同步跳跃,必须有重点、有层次、分步骤实施。在财力有限,技术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既要考虑长远需求,又要考虑现有基础和技术支撑能力,注重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坚持一手抓研制、一手抓改造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对于主战装备和武器装备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实施重点改造,实现“一代平台、多代负载”和“一种负载、多种平台”,构成我军高中低档合理搭配的武器装备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另起炉灶”带来的花钱多、风险大的隐患,而且可以使老旧装备升值。被誉为“长青树”的美B—52战略轰炸机,已服役几十年,但经过改造后,照样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既要尽快研制少量真正管用的高新技术装备,更要加大用高技术改造现有装备的力度。

  可靠保证:衔接式推进

  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武器装备问题,要有一个近期要求,也要有一个长远目标。”武器装备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军事战略需求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因此,装备建设必须要着眼长远,搞好与诸多因素的衔接。

  与经济建设衔接。武器装备发展从根本上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制约,因此,必须把武器装备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事实上,许多现代技术(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可以军民通用或者共用,把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统一规划之中,既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两弹一星”曾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质的飞跃,同时也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仍然要坚持军民结合,充分利用国家科研成果和市场资源。对于那些国家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源,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直接利用。同时,要注意将国防科研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相联,实现成果共享,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

  与科研指导衔接。武器装备研制是预先研究、立项研制、试验定型和批量生产有机结合的过程,必须先搞好“顶层设计”,增强研制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研要走在前面;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也有科研问题;要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必须坚持科研先行,下大力把国防科研搞上去。”目前,世界各军事大国都在大力加强国防科研,我军欲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武器装备持续发展之路,就更应该在科研指导上加大投入。当代,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与武器装备的“科技密集”程度关系甚密,以科研为先导,加大科研指导的力度,才能让科研为武器装备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系统配套衔接。江泽民主席指出:“系统配套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条做不好,再先进的武器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高技术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为适应这一转变,武器装备发展必须以武器系统的整体需求为主,用系统的眼光确立单一武器的基本战术与技术指标,使其服从和服务于武器系统。目前,武器装备体系发展的趋势是:重视发展威慑与实战双重功能的武器装备;以电子战装备为代表的软杀伤武器逐渐由从属地位上升为主战装备;重点向具备先发制人的进攻优势的装备倾斜;支援保障装备成为联合作战的支柱之一。顺应这一趋势,我军装备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系统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体系的层次和结构,提高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的总体质量和效能。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