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走进中国“太空人”训练基地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3月10日 09:32 人民网

  杨颖

  在北京西郊,有一座神秘的城堡,这里是中国的航天员培训基地,也是世界上第3大规模的航天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几个同伴有机会步入了这座科技城堡,洞悉一个航天使者是如何完成地面的严格训练,最终取得上天的资格的。

  每25秒就要转一圈,那种滋味非一般人能够承受

  进入航天城,我们首先被带入转椅室。这是一间不大的房子,四面封闭,除了靠墙一台控制以外,房子中央的一张转椅格外引人注目。乍看上去,这张转椅有些像医院牙科使用的治疗椅,但一个大约半米高的棕色底座又隐隐透露出它具有更多特殊功能。

  我们被告知,这张转椅不但可以做360°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转动,而且可以上下前后摆动。转椅主要是用于检查航天员候选者的前庭神经功能,以了解他对震动及眩晕的耐受能力。当航天员候选者坐到转椅上时,双眼要戴上眼罩,头、双脚及臂都被固定。转椅一启动就开始加速,最快时约每25秒就要转一圈,那种眩晕的滋味一般人难以承受。

  从转椅室出来后进入的是电动秋千室。这里的设备有些同大型游乐场所相像,在高达数十米的钢架护卫下,一台貌似汽车的屋式秋千被4条钢臂凌空提高。电动秋千荡起时,前后能甩出15米,它主要是用于适应空间运动和开展对空间运动病的研究。

  说到空间运动病,它和一般人平时的晕车和晕船非常相似,最初也是上腹部不适,继而面色苍白、虚汗、头晕、眼花、恶心,严重的还会呕吐,但吐过以后症状会明显减轻。空间运动病一般在载人飞船一进入轨道后就会发生,持续2至4天后症状自动消失。但是,可别认为空间运动病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实际上,对于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来说,它恰恰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大问题。

  首先,空间运动病的发病率很高。据资料表明,有将近半数以上的航天员入轨后都会患上这种病,由于载人飞行的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严格,航天员入轨后需要有许多重要的操作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如果这时候出现运动病症状,就会或多或少影响其空间任务的完成,严重时还会影响到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其次,运动病的发作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初次参加航天飞行的人患此病较多,但在有些多次上天的航天员中也还会出现该种病发情形,这就不能不对原有的飞行计划产生影响。

  高速行驶时的火箭车6米之内刹车以测试出人最强耐受能力

  走进冲击塔室,一座大约有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作用是模拟飞船返回地球的冲击环境,从而加强人的抗冲击耐力及研究多方式的防护措施。早在本世纪40、5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出一种名为火箭车的实验装置,利用4支固体燃料火箭在600米长的标准轨道上对其进行推动,这些火箭每支能发出45O0牛的推力并可持续5秒钟。当火箭加速到相当速度后,立即转入一节装有机械磨擦式刹车装置的轨道,这种装置能保证将每小时288公里高速行进的火箭车在6米之内的距离完全停稳,从而测试出人体的最强耐受能力。通过几十次的志愿者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人体能耐受的直线加速度和高强度冲击力远远超过载人航天飞船在返回地球时的要求,只要措施得当,航天员重返地面是完全可能的。

  然而在真正完成载人航天的壮举之前,航天员必须对他们所将面临的各种环境和条件有充分的适应过程,否则就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或许是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参观转椅室、秋千室和冲击塔室时,我的思维怎么也离不开旋转、眩晕和坠落这些容易令人压抑的字眼。所以当走进人体离心机室时,那硕大明亮的场地竟使我的心情一下变得开朗起来。离心机室是一座圆形建筑,大约有3层楼高,若不是中间那台气势雄伟的离心机,整个场馆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座大型的体育训练馆。

  人体离心机是一种巨大的旋转装置,它的下部好似一座圆形的机械房,既可以上下伸缩,也可以左右转动。在“房子”的顶上,有一条长达16米的旋转手臂,它用结实的钢架紧紧托住了位于“臂”前方的一只椭圆形不锈钢封闭吊舱,这只吊舱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转动。因此可以建立同方向作用于航天员的超重条件。训练的时候,可以将吊舱内的空气抽掉,航天员就坐在舱中固定的座椅上,然后任由离心机不停机自转和公转。当整个离心机开起来时,就好似游乐场中的“飞碟”——无论是“房子”、手臂还是吊舱,都在不停地加速转动摇摆,但其转动的速度和摇摆角度则是“飞碟”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

  就是在离心机不同角度旋转加速度的过程中,正是飞船发射过程中第1级火箭的分离时刻。同时,第2级火箭工作及第3级火箭发动机工作时出现的加速度会相继完成。人体离心机主要是用于训练航天员对超重的耐力和他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控制室内的技术人员则会通过监测系统了解舱内发生的一切。

  当航天员走进低压舱之后舱内的空气就被摘掉

  当然载人航天是项非常复杂的科技创造活动,因此对宇航员的安全和健康的研究就成为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

  于是各种各样为适应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模拟舱,便出现在航天员训练中心。

  在所有舱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低压舱。这是一座淡绿色的T型舱,内有工作舱、休息舱和卫生舱3部分。工作舱不大,约有五六平方米,里面放着简单的桌椅和一些试验仪器,在这里有一个通往外面的小小的舱口,以供舱外的工作人员给舱内人员送食品。

  比较起来,倒是休息舱要大得多。它长约4米、宽约3米,舱内除了通往其它两个舱和出舱的门外,3张上下床和一张两屉桌把里面挤得满满当当。卫生舱里有马桶和淋浴设施,据介绍,舱内人员每天的大小便都要在此解决。

  当航天员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走进低压船之后,舱内的空气就被抽掉,航天员就此步入“太空”。

  狭小的舱内既没有电视也没有音响,甚至就连做一些摇摆幅度较大的运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舱内,航天员见不到外部人员,过的是一种与社会完全隔绝的艰苦生活,因此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就成了航天飞行尤其是长期飞行中的大问题。

  天象仪室是我们在航天城参观的最后一个训练场馆,它像一座硕大的拱形大厅,初入室内除了一座模拟航天飞船外,再也见不到什么东西,于是厅内就显得空空旷旷。

  然而,当灯光熄灭之后,我们就见到了一个极为绚丽的太空世界。此时.太阳系的璀璨、银河系的广袤无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浩瀚的星空若明若暗,把我们带到了远离尘世的静谧太空。恍惚中,“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我们见到了牛郎星的豪放,织女星的恬静,还有北斗七星的坚不可摧……

  据介绍,天象仪室是航天员模拟训练的最后一个关卡,即将飞入太空的航天员要在这里识别他未来行走所经过的路线,同时也要记清引导飞船入轨的一个个路标———那一颗颗看似相同但实际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小星星。认路是为了飞船在航行过程中,一旦自动识路系统发生故障,航天员就可以通过手动装置,识别来时的“道路”,重新回到地球上来。

  摘自《军事文摘》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