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经历艰苦训练 中国首批宇航员整装待发(附图)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3月8日 11:08 人民网


宇航服设计师们试穿宇航服

“神舟”飞船在测试中

  1999年11月20日,多年来秘而不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熊熊烈焰中发射升空。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又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世界各地媒体都在传播这样的新闻:“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举世瞩目,更成了老百姓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纷纷猜测中国的宇航员何时升空?各种媒体也时不时地敲着“边鼓”,“中国宇航员待命升空”等大标题纷纷见诸报端,一时虚实结合,真假难辨。

  去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在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中,“白皮书”提到一句话:“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按照“白皮书”的要求,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十五”期间将加快研制和试验,以期在新世纪初期实现中国宇航员遨游太空的梦想,并建成一定规模的航天研制体系。从今年起,我国将发射多艘无人飞船,在此基础上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中国的宇航员送上太空。目前,宇航员的培训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中国的宇航员究竟是些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可以被挑选上?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已经有40年载人航天史的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及美国是如何走过来的吧。

  40岁左右的科学家、工程师可能当上宇航员

  在美国,宇航员的挑选和训练由美国宇航局负责。

  1959年,美国为执行水星计划,从美军军官中挑选了第一批宇航员,其选拔标准是:一、有1500小时以上飞行驾驶经验的军用喷气式飞机驾驶员;二、从试飞飞行员学校毕业;三、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由于当时的飞船座舱比较狭小,身材高大者在里面行动不便,要求宇航员身高不超过1.8米;四、有工程学或科学方面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

  1962年,宇航员的年龄限制改为35岁,身高放宽到1.83米。

  1976年7月,美国开始为其航天飞行计划选拔宇航员,开始将宇航员分为驾驶员(包括指令长)和飞行任务专家两种。前者主要负责航天飞机的驾驶工作,后者负责飞行计划的协调、航天器的维修保养、施放(回收、修理)卫星、进行舱外活动,还要处理其它特殊飞行任务的问题。申请当驾驶员的人,必须具有工程学、物理学或数学方面的学士学位,有更高学位者优先考虑;至少有1000小时的飞机驾驶经验,有20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者、能驾驶高性能喷气式飞机者或有试飞经历者均优先录取;必须通过体检,符合美国宇航局规定的一类体检标准。申请当飞行任务专家的人,必须具有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或数学方面的学士学位,体检符合该局规定的二类体检标准。

  曾经面试过宇航员候选人的一位专家总结说,美国宇航局要寻找的人是具有较深科学背景的、有所特长的人。

  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同美国差不多,后来也有所放宽。选拔对象从开始时的歼击机驾驶员,改为后来的试飞飞行员。从1967年起又改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最大年龄限制则放宽到40至46岁之间。

  当年美国的登月宇航员在训练时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行走20—30公里

  符合条件的人被选拔上以后,还需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最终成为宇航员。

  除了参加与飞行有关的一般性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外,宇航员们还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才能过关。比如,为了适应太空飞行期间失重和旋转带来的刺激,对宇航员的训练甚至包括花样滑冰、降落伞的自由落体、体操、绷床等。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旋转台训练,即把人固定在旋转台上,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受训者一开始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长久训练就可逐渐适应。飞船进入宇宙空间后,远离人群,除和地面联系外,与世隔绝,长期的寂寞生活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宇航员能够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隔离室训练便应运而生。隔离室几乎不受任何声响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绝一样。

  宇航员还要进行各种安全脱险训练,如弹射塔和飞机的跳伞训练,降落在海上或陆地的求援训练,正常飞船溅落在海洋时从飞船出来的训练,穿着宇航服的训练,等等。这些都是必须的训练项目。

  宇航员的训练有时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苦得多,有些训练甚至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苏联宇航员在一年的时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当年美国的登月宇航员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行走20—30公里。如此体能训练,不是一般人所能受得了的。

  中国宇航员不会拖航天工程的后腿

  中国的宇航员什么样?很多人都在急切地等待答案。其实,宇航员的选拔条件在哪个国家都大致相同,都需要有强壮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各种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耐受及适应能力;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操作能力;更要有献身精神,以适应航天探险活动等等。而在训练方式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按照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以及完成飞船与太空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第三步,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早在1968年,我国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把我国宇航员送上天进行各种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比如对宇航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特殊的训练;研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证系统,其中包括宇航服的设计。此外还有太空食品及饮料的研制等,为宇航员上天创造必备的条件。

  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所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科技工作者都在竭尽全力地工作着。苏联和美国在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分别进行过7次和21次无人飞船升空试验,只有当飞船做到万无一失,才能送宇航员上天。中国也一样,一旦飞船经过几次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声令下,宇航员决不会拖航天工程的后腿。

  只要了解了有关宇航员的一些基本常识,我们就可以勾画出精心挑选出来并接受了严格训练的中国宇航员的轮廓了。至于究竟谁能成为中国第一个登天英雄,或许只有等到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那一刻才会见分晓。(环球时报冯雯、冯春萍、时旭)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