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国际观察:从开罗会晤看美俄导弹防御之争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2月27日 19:46 新华网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4日在开罗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举行了会晤,这是美国总统布什上台以来美俄外长举行的首次会晤。由于会晤重点议题是举世注目的导弹防御问题,会晤后双方又决定成立专家小组,继续就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等问题举行谈判,因而会晤引起广泛关注。舆论认为,“开罗会晤”是美俄双方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相互讨价还价的开始,这场争论定将日趋激烈。

  美俄外长开罗会晤虽然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双方在继续进行“建设性对话”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都认为在导弹防御问题上需要进行“建设性”谈判。鲍威尔和伊万诺夫都对这次会晤感到满意。伊万诺夫说,双方不可能通过一次会谈就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同各个层面进行对话,包括专家级会谈”。鲍威尔说,会谈“气氛很好”,他期望将来能举行更多类似的会谈,以便最终消除所有分歧。双方不再强调各自的强硬立场,而是寻找共识,并表示要进行接触和谈判。

  开罗会晤表明,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的立场明显有所“软化”。这种“软化”无论从世界形势发展的大局,还是从双方各自所面临的处境来看,都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从俄罗斯方面来看,俄方已经意识到,俄目前面临的形势与几年前北约东扩时相类似,即无论俄罗斯如何反对,美国都将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也意识到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不只是威胁着俄罗斯的利益,也牵涉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安全利益,单枪匹马与美国直接斗,不仅没有力量,而且会有一定的风险。俄罗斯只有在坚持反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原则立场下,采取务实态度,积极参与,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对美国而言,布什总统一上台就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为这样的强硬立场会在国际上加强美国的地位,但没有想到这一招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变得十分孤立。美国忽略了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将严重威胁国际安全框架,同时也将破坏现有的国际军控体系,不仅遭到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强烈反对,而且也遭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盟国的抵制。值得指出的是,如果美国单方面退出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美国的国际信誉将大大降低。此外,布什政府的决定一出台,就遭到了美国国内政界和舆论界的反对,纷纷呼吁政府在决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上要谨慎从事。迫于种种压力,布什上台后不断“微调”立场,在坚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表示将与世界其它大国保持磋商,作为世界第二核大国的俄罗斯,自然是美国寻求对话的重点国家之一。

  事实上,开罗会谈之前,美俄双方都已向对方作出了一些希望就此进行双边“合作”的外交姿态。2月19日,布什在给俄总统普京的一封信中建议美俄两国共同研究导弹防御系统,俄军工企业还可以生产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些部件,将来双方还可建立导弹防御的联合指挥系统。2月22日,俄方提出与北约国家共同建立欧洲非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议,但强调要先研究是否确实存在对欧洲国家有遭到导弹打击的威胁,然后再考虑共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方认为自己的建议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有着很大的不同,既不违反反导条约,也不会打破地区战略平衡。

  当然,人们也看到,俄罗斯关于导弹防御的建议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的计划是针对战略导弹的,是追求战略优势,维护美国的唯一霸权地位。而俄罗斯的目的则是,以缓兵之计,争取欧洲舆论的支持来阻止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从而避免新一轮军备竞争的出现,以便将本国有限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发展和复兴。

  此间国际问题观察家认为,美俄之间围绕导弹防御问题的斗争将持续下去。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会轻易放弃部署“国家盾牌”的历史机遇。美国的计划将使俄罗斯丧失“核威慑”能力。对俄罗斯来讲,当年与美对峙的“雄姿”历历在目,虽然今不如昔,但也不会轻易单方面让步。此间分析家认为,美国总统布什有可能向俄罗斯作出妥协,同意削减美核武器数量,并且同意其欧洲盟国与俄一道建立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以便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协议,为美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扫清障碍。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