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中国维和民警在东帝汶

http://www.jczs.com.cn 2001年2月27日 08:00 解放军报

  联合国东帝汶维和任务区。一架标有“UN”字样的直升机轰鸣着从云中飞出,降落时螺旋桨旋出的风浪把芭蕉叶、灌木丛吹得剧烈地抖动着。

  机舱门打开,只见两名身着藏蓝色新式中国警服、头戴联合国天蓝色贝雷帽、胸佩鲜艳五星红旗徽章的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与几名身着各国军服的维和官兵,矫健地从直升机里鱼贯跳出,旋即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之中……

  这两名维和民警叫王昌宏、郭宝山,他们是巴巴拿鲁地区警察局的中国维和民事警察,正与联合国维和部队一起执行任务。

  联合国维和民警在东帝汶的职责是,维护法律、维持治安秩序、培训和建立当地警察队伍。中国维和民警在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岗位上,以精湛的业务技能、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和各国同行的广泛赞誉。

  来自北京市公安局的罗晓宇,在一年的维和任务中共干了三种工作:开始在帝力市看守所,后来到帝力市警察局侦查队,最后到帝力市警察局大要案队。刚到东帝汶时,罗晓宇面临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作为非英语国家的维和民警,与英语国家的民警相比,英语的听、说及写作能力相对处于“劣势”,尤其是不同国家维和民警的英语口音不尽相同,在语言交流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罗晓宇的同事来自加纳、菲律宾等国家,他们的口音很重,不容易听懂。罗晓宇便把不同的英语口音录下来,反复听,反复记,不到一个月,就熟悉了各国同事的口音。后来,外国同事都说他的英语和工作能力“很棒”。

  调到帝力市警察局侦查队后,维和民警是按顺序轮流接案的。一天晚上10时40分,上晚班的罗晓宇快下班了。这时,来了一名报案者,说他的孩子被绑架了,知道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这个案子正好轮到罗晓宇接,他想如果仅做个笔录第二天再处理,肯定会影响到案件的侦破,但在夜间一个人去处理此案,既危险,又不符合侦查规定。后来,罗晓宇等来上晚班的另外四名其他国家的维和民警。他们一起来到村里,抓获了嫌疑人,并做好笔录。夜里监狱不收人,警察局没有临时监室,罗晓宇又找到临时值班人员看守嫌疑人,等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时了。

  在中国维和民警中,有3名女民警,来自黑龙江省公安厅的陈洵就是其中之一。陈洵在帝力市警察局特种案件调查部门工作,主要负责家庭暴力、性骚扰、强奸、虐待儿童等案件。她的同事中,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维和民警。虽然国籍不同、语言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相处得非常融洽。

  刚到任务区时,由于帝力市的大部分房屋被烧毁,他们的办公室是在没有房顶的房子上用一块铁皮搭成的,在雨季,外面下大雨,办公室里下小雨,直到后来搬到简易活动房里,条件才有所改善。对陈洵来说,工作忙起来时,中午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没谱。她说她在国内有过艰苦生活的经历,适应能力很强。

  陈洵在工作时,曾遇到过几次非常危险的情况。一次,她和一名美国搭档到一个村里抓捕嫌疑人。先抓了一名后,他们来到另一名嫌疑人家。经过一番搜索,发现嫌疑人在附近的树丛中,双方对峙起来。陈洵临危不惧,让美国同行在正面牵制住嫌疑人,自己从另一侧迂回包抄。只见她迅即飞身上前,用枪指着嫌疑人大喝:“别动!”嫌疑人还想反抗,陈洵飞起一脚,将嫌疑人的武器踢开,将嫌疑人制伏。

  中国维和民警的出色工作在东帝汶赢得了广泛称赞。有的外国民警说,在10年前,能与中国警察在一起工作,是不可想象的。现在能与他们共事,说明中国在发展,并参与国际事务,正在以一个大国的形象发挥她应有的作用。(邵清滢)

关闭窗口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