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抗美援朝战争的得失(2)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6月27日  (网友转贴)作者:岳晓东

  抗美援朝对中国外交也带来了很多好处,国际威望提高了,国际上得到了尊重, 苏联东欧等国家对中国也好得多了 ,西方国家虽然和中国关系不好,但中国赢得 了尊严,成为以后双方发展真正平等关系的基础。戴高乐对美国总统说:与其 等 到中共政权强大得你不得不承认他,不如现在就承认他。对于满清帝国他是绝对 不会说这种话的。国与国关系好,一种 是朋友对朋友,互相尊重,这种尊重绝非 出于道义而来源于实力,新中国追求的是这种友好,还有一种是居高临下,表面 上客客气气,其实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美国和巴拿马就是这样,抗战后国民党 政权与美国的关系也差不离。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是一切要看实用,讲GNP,国际声望,军威,能当饭吃吗 ?这 些东西不能当饭吃,却是任何 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所必须的,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 产,就象商家的牌子和信誉。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安全的保证,对 今天的 人们来说,就象空气和水一样普通,让人常常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千万不要 忘了,它们也象水和空气一样重要 。

  诚然,国家的地位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落后的国家不可能仅经过一场战争就 成为世界强国,需要在经济科技军 事文化政治多方面的努力,就象一个很饿的人 不能只吃一个饼就饱,但是我们也绝不能说哪第一个饼是浪费的。我们四十多 年 作了很多事,有对的,有错的,这些事共同形成了国家今天的国际地位。虽不令 人满意,但比四九年是强得太多了。不 能因为我们经济工作没搞好就连军事上的 成就也成了罪恶,强调发展经济也不能忽视军事,看看坐在金马桶上的科威特人 就清楚了。如果因为国家今天的国际地位尚不令人满意或共产党作过些错事就认 定抗美援朝也是错误的,那显然是讲不通的 。

  有几个问题我想特别讨论一下。

  中美长期对抗仅仅是因为抗美援朝吗?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力量对比如此悬殊 的抗美援朝是不是非打不可?是否 因为某些人的野心而驱使几十万中国老百姓当 炮灰?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四九年,那时双方 都 有接近的动作,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中共也派黄华到南京和他接触。但这并不是 说两国关系有发展的坚实基础,这只是 一种试探,据说司徒雷登要求中共遵守“ 中美通商协定”(名字记不准了,反正对中国很不利〕,并对中国的国际战略提 出要求。美国内也分成两派,一派比较现实,承认中共,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 另一派“不忘阶级斗争”,要扼杀中共政权 ,追究是“谁丢失了中国”,遗憾的 是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据说解放军渡江时美国有一个以美军全面介入中国内 战的 计划,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构筑一道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到台湾菲律宾越南的 对华包围圈,就在最近还有人作这个梦呢〕。中 共邀请司徒雷登借燕京大学校庆 到北京一谈,美国政府阻止了司徒雷登,命其归国。就是中共“一边倒”后,也 并没有排 斥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的可能性,看看 当时的文件就很清楚了。

  中国当时并不想打仗,象毛那样的天才战略家再有野心也不会在那种时候去侵略。 解放军制定了大规模裁军的计划 。朝鲜战争爆发,中共还没有作出任何动作, 美国就下令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进驻台湾。这是朝鲜战争中很重要的事件 , 而容易被许多争论的朋友所忽略。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 犯。就为这,就有足够的理由跟美国打 一仗。如果中国当时有强大的海空军力量, 会立即对美宣战的。这也是二十多年中美关系的一个死结。

  美军打到鸭绿江边,构成对中国国防安全的直接威胁,不把美国的气焰打下去, 中国将处于极其不利的战略态势下 ,不可能有一个安心建设经济的环境,东北的 这个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将被迫搬迁。国内反动势力会高涨,国际形势也很不利 。 周恩来当时说:看来非跟美国人较量一下不可了。地点可能有三个:台湾,越南, 朝鲜。在朝鲜打,最有利。抗美援朝 ,是毛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之一。不是想 打,是不得不打,不是为了出风头,管闲事,而驱使士兵手执简陋的武器与敌人 拼杀,毛的口号清楚而老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是为了个人野心驱使老 百姓当炮灰,而是敌人的威胁,国家民族的 利益要求人民作出牺牲,正如同不是 罗斯福驱使美国青年牺牲在瓜岛一样。没有哪个野心家会驱使自己的儿子去当炮 灰的 。共产党比清政府强,他们敢于斗争,共产党比义和团强,他们善于斗争, 能够赢得胜利。

  美军不一定会侵略中国,但把国家安全建立在那样一种基础上是不可能的。俄国 为何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北约并没 有说要侵略俄国,大家还是“和平伙伴关系” 嘛。那么当时中国忍下来是否就可以和美国友好,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美 国当时可以和你友好,但要你按它的指挥棒跳舞,越忍,它越嚣张,不定什么时 候就把你给卖了,国民党在雅尔塔协定 ,金门炮战就被卖过。小国有小国的活法 ,大国有大国的活法,中国不可能象有些小国家那样借着别人的保护,听别人的 摆布,一门心思搞经济。至于中国后来和许多国家关系紧张,是后来的内政外交 整个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和抗美援朝没直接 关系。

  中共军队的“人海战术”

  对此我想说明两点:

  1、 中共军队长期以来跟装备优于自己的敌人交战,部队装备差,自动火器少, 为了达成一定的火力密度,人就 得用多点,二十支步枪的火力,才抵得上一挺机 枪。

  2、 战斗中用人多,并不等于人海战术。实际上,中共军队是很讲究战术的。中 共很多指挥员没有进过正规军校 ,也有些一挥驳壳枪,呼拉拉冲上去的人。但更 多的人从枪林弹雨中学会了战争,比起那些只会照搬书本,死打硬拼的人完 全是 两回事。我曾留意过中共指挥员一些比较注意研讨战术得失的回忆录,看过一些 战争年代中共自办的军校的情况,本 人虽不敢说知兵,却也感到中共指挥员一方 面强调勇敢,一方面也很强调战术,其战术素养和指挥艺术都是很高的。在士兵 的训练中同样注意这一点。一点两面,三三制,土工作业,以及朝鲜战场上提出 “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以及令 美军胆寒的近战夜战迂回穿插,志愿 军空军从打对头到发明“筋半筋”战术,“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等等,都是对 战术 的研究结果。那个时候的中共军队对步坦协同,空地战术不甚了然,但经过 战争的磨炼,对与他们手中武器相适应的步兵战 术却实在是很有水平的。这一点 美国人日本鬼也不否认。严酷的战争,是最好的军校,最严格的考官,如果不讲 战术,死 拼烂打,怎么可能战胜装备远胜于己的敌人,怎么能战胜数量装备数倍 于己的国民党军。我以为所谓中共军队的“人海战术 ”,和国民党宣传的“农民 炮灰说‘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失败者用于遮羞的宣传借口。他们无法理解,无法 接受,也无法 向公众交代这样的事实,手握精良装备:却败在一支武器破烂的军 队手里。那些真正研究战术的人是不会这么简单的用人海 战术去解释中共军队的 胜利的。一个日本军事研究员就在书中写到:人们从宣传媒介中得到中共军队靠 人海战术取胜的印 象,但实际上中共军队在进攻中绝非用密集的队形,他们多以 连排为单位,战术灵活,多以散兵成“V”字队形冲击, 将 敌方逼入中间的火力 夹击中……。在与国民党的战争中,大部分时候中共人数少于国民党,要是用人 海战术去拚伤亡,早 就死光光了。朝鲜,志愿军的伤亡也比“联合国军”小。

  关于民意

  在几位网友的文章中常看到诸如“一个不用对选民负责的政府……”,“不顾民 意的……”,“…独裁……”等字 样,当然现在中国民主状况不令人满意。但具 体说到刚建国哪会儿,共产党是代表了全中国绝大多数的人的意志的,正因为 民 意如此,才能把蒋介石赶到台湾,那时国务院部长一半多是非共产党人士,政协 也有广泛的代表性,比当年的“蒋记国 大”和国民政府民主强多了。共产党的政 策是受到广泛拥护的,包括海外华人。抗美援朝的决策征求了民主党派的意见, 还因此引起泄密。就连“志愿军“这名字还是民主人士起的。抗美援朝得到了全 国人民的真心诚意的热烈支持,我的师长辈 中有不少是亲历者。要是有人把人民 不支持就作为独裁的证据,人民热烈拥护就是人民被奴化,那这就没法说了。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国在近百年被凌辱的历史上反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 伟大的胜利。每一个有良心,有血 性的中国人无不为之感到自豪。

  杨将军注:朝鲜南北方受损失最大,可以说双双失败。因为战前双方的目标都是 以武力吞并对方,而结果付出惨重 代价后,双方仅基本维持在三八线,而国际地 位却无明显提高。尤其是南韩则失败得更厉害。

  李承晚当局一贯顽固坚持战争反共政策,企图武力吞并北方,凡是主张和平统一 的人均遭其残酷迫害。比如金九是 著名反共人士,和蒋介石过从甚密,只因主张 和平统一而深得民心,有取代李承晚之势,竟被李承晚指使爪牙暗杀。从19 46年 到1950年,李承晚当局不断在南北分界线上武装挑衅。结果战争之初,面对朝鲜 人民军凌厉攻势,韩国军队兵 败如山倒,若无美国主子救驾,早被金日成灭掉了。 战争结束前,李承晚仍不识时务地要“单独北进”,结果被中国人民志 愿军一个 金城反击战打得丢盔弃甲,成为举世笑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虽然没有完成战争之初的目标,但金日成比李承晚强。 李承晚是一个敌人都收拾不了;而 金日成是在美军仁川登陆后才尝败绩的。在此 之前,无论是韩国军队还是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都被人民军压缩在釜山防 御 圈内。仁川登陆,主力被围,但美军机械化部队竟未能将被围人民军一举全歼, 使之凤凰浴火,很快就重上战场,给联 合国军以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朝鲜战 争结束后,一贯自诩为“民主堡垒”的美国政府,竟不敢在日内瓦会议上同意朝 鲜大选。由此可见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当时多么深得人心,就连其敌人也深知这 一点。从这点来讲,金日成没有完全失败, 甚至颇有所得。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