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从斯塔克事件看台湾成功级舰的防空能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22日  岩文

     从斯塔克事件看成功级舰的防空能力

  九年前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幻影F—1战斗机发射的飞鱼导弹误击美海军佩里级护卫舰“斯塔克”号引起世人极大 关注;今天,台湾当局把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蓝本做为成功经验引入台湾,由此产生了成功级护卫舰。此舰做为台湾海军第二 代主力作战舰只,已成为用以支撑其走向台独梦幻的工具之一。成功级护卫舰是美海军佩里级护卫舰的翻版。与佩里级相比除 主尺度增加2.5米,满载排水量增加500吨左右,以适应在舰桥后部加装2×4联装“雄风二“舰舰导弹和两座博福斯4 0炮之外,其余装备和配置模式与佩里级完全相同。因此,根据斯塔克事件中美舰人员装备的对应情况来探讨一下成功级舰的 防空能力将会得到许多新的发现。

  事件发生现场态势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七日晚十九时五十五分,伊拉克的幻影F—1战斗机升空后即被美空军正在空中执行站斗勤务的预 警机和设在沙特的地面雷达站发现。从此刻到晚二十一时十二分“斯塔克”号被飞鱼导弹击中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内,伊战斗机 一直受到美军预警系统的严密监视,并通过海军战术数据链把伊战斗机的动态情报不间断地传递给正在波斯湾海域航行的所有 美海军舰只,其中包括“斯塔克”号。事件发生后的调查证实了伊战斗机不论是在斯舰对空雷达视距之外,还是在其视距之内 ,舰上人员对伊战斗机的飞行路线变化了如指掌。因此,可以说伊战斗机的导弹攻击是在美军的监视下发生的。

  事件中的美舰反应

  事件发生当晚二十时五分,正在波斯湾中部海域巡航的“斯塔克”号舰长收到了通过海军战术数据链传递的伊战斗机 情况通报,内容包括飞机型号、飞行航向、高度和飞行速度等。虽然伊战斗机尚在舰上对空雷达视距之外,但仍然可以通过战 术数据链传递的情报不断标定伊战斗机方位。

  二十时五十分左右,伊战斗机在沙特海岸线外北纬27度30分附近,在一千米高度以下,从155度航向突然转向 73度航向,开始接近“斯塔克”号。大约同一时间,斯舰舰长命令将舰上AN/SPS—49对空雷达设定在80海里距离 上进行搜索。最终在70海里距离上发现了伊战斗机。

  二十一时过后,舰上雷达值班人员报告作战中心指挥官:伊战斗机距本舰43海里,已接近飞鱼导弹40海里的射程 ,并请示是否向伊战斗机发出无线电警告信号,但指挥官未置可否。

  在此过程中,舰上AN/SLQ—32(Ⅴ)2电子对抗装置操作人员发现本舰不断遭受一雷达搜索,经判别为幻影 F—1战斗机上的CYRANO—4雷达信号。这一判别经数据链送至空中预警机确认后,“斯塔克”号被告知此信号确来自 飞向本舰的伊战斗机。

  二十一时七分,伊战斗机距斯舰15海里。舰上作战指挥官才下令通过243.0MHz频率向伊战斗机发出无线电 警告信号。

  二十一时九分,舰上电子对抗装置操作人员发现伊战斗机上火控雷达从搜索状态转入锁定状态,时间持续数秒钟,其 电子特征信号的声音在作战中心内清晰可闻。按照飞鱼导弹攻击程序,此即为导弹发射前兆。为防止发生以外,作战指挥官准 许使舰上金属箔干扰弹发射装置进入发射状态。

  二十一时十一分,伊战斗机CYRANS—4雷达再次锁定斯舰。斯舰再次发出无线电警告信号。而作战指挥官此时 似才有所预感,将由自己操纵的MK—15密集阵系统置于手动防空模式。该系统雷达即开始搜索可能射向本舰的导弹。如果 发现目标,系统可立即给出信号提示,以提醒操作人员使其转入射击状态;同时,作战指挥官命令舰上MK—92系统中所有 火控雷达用于跟踪伊战斗机。

  二十一时十二分,伊战斗机发射的第一枚导弹从斯舰左前方击中舰体中部……

  事件发生原因

  就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而言,首先是该舰舰长在事件发生前的一个多小时内,没有按照美军驻中东部队《交战准则》 的规定行事。该准则规定:当舰长判定任何一架飞机对本舰有敌对行为的意向时,必须采取及时必要的警告与防卫措施。就佩 里级舰的情况来讲,应随时调整舰只航向,使本舰航向与飞机航向保持在90度角的位置,以便舰上所有防御武器均能有效发 挥作用。然而,尽管在《交战准则》中要求驻中东美军对两伊飞机一视同仁,但实际上在两伊战区附近活动的美军一直对伊拉 克飞机采取了一种比视伊朗飞机为“敌对目标”低的戒备程度。因此,这种心理导致了“斯塔克”号上的官兵对可能来自伊拉 克飞机的攻击(不管其是有意还是无意)毫无心理准备。舰长在有预警机不断通报伊拉克战斗机情况的条件下,直到伊战斗机 用导弹攻击雷达锁定本舰后才匆忙向伊战斗机发出警告信号,如此迟缓的预防措施已经无法阻止伊战斗机的导弹发射。

  舰上用于对空搜索的AN/SPS—49雷达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固体化,并且采用了自动目标检测(ATD)、脉 冲压缩新技术,能在复杂电子环境中有效对抗有源和无源干扰。理论上最大探测距离为250海里(1平方米目标)。但是, 其实际发现目标距离受气象条件和目标飞行高度的制约而大打折扣。如在事件发生前,对在一千米高度以下飞行的伊战斗机, 斯舰雷达是在70海里距离上发现的。同时,该型号雷达被设计用于远程搜索飞机等较大目标,因而不具备对掠海飞行的导弹 等小型高速目标进行搜索的能力。

  在佩里级舰上,装有AN/SLQ—32(Ⅴ)2电子对抗装置。主要由被动式无线电信号接收天线组件、电子讯号 数据库和分析计算机组成。在其系统数据库中,可根据战区敌方武器装备情况适时输入有关的电子讯号特征,以进行有针对性 的电子对抗作战。同时,系统还控制舰上金属箔干扰弹发射装置。在事件过程中,伊战斗机火控雷达对斯舰发射的搜索与锁定 无线电信号均被该装置截获并进行了判别确认。但是,当飞鱼导弹对斯舰进行攻击时,在末段飞行中弹上雷达制导信号竟没有 被装置发现,尽管在系统数据库中有飞鱼导弹末制导雷达特征讯号。结果,舰上金属箔干扰弹发射装置在导弹攻击过程中未做 任何反应。此情况令专家大惑不解。根据系统操作员回忆,当时系统并未发生故障。而当事人声称并未在系统上发现导弹末制 导雷达信号。看来,无论是系统本身的可靠性,还是操作人员素质均未能通过此次突发事件的考验。

  导致事件发生的最大问题当属舰上MK—15密集阵系统。从理论上讲密集阵系统是舰上抗击导弹攻击最有效的手段 。该系统在事件发生过程中虽然已经被启动,但最终还是一弹未发。而且连发现来袭导弹的信号提示亦未曾有过。在经过调查 之后结论令人难以置信。在佩里级舰上,MK—15密集阵系统位于舰桥后部直升机库上方中线位置。在其前方舰桥中线位置 上,依次设置有奥托76炮、STIR火控雷达和主桅杆。因此,相对于舰艏中线左右舷方向,各有30度左右的射击死角。 根据事件发生时在前甲板担任了望水兵的观察,导弹是从舰左舷前方大约15度的方位飞来并击中舰体(另有报道为30度方 位)。从MK—15密集阵系统的雷达未发现来袭导弹的情况看,证实了导弹确是从该系统射击死角进行攻击并击中斯舰的。 这一事实暴露了佩里级舰在武器系统设计上的重大缺陷。有此问题的还有设置在密集阵系统前的奥托76炮和STIR雷达。 在伊战斗机接近斯舰时,操作人员执行作战指挥官的命令,启动STIR雷达跟踪伊战斗机,结果却发现在当时斯舰的航向下 ,由于雷达前方主桅杆的遮挡,使伊战斗机处于雷达扫描盲区,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就佩里级全舰武器系统而言,担负各层次防空使命的标准舰空导弹、奥托76炮、MK—15密集阵系统是沿全舰中 线由前到后一字排列,而在其间则间隔有舰桥、主桅杆和烟囱。因此,各武器系统均有射击死角(STIR雷达有扫描盲区) 。在面对攻击目标时,如果不将舰体置于与攻击目标方位正横(90度)位置,全舰的武器系统就无法发挥全部效能。这就是 为什么美军《作战准则》中对该型舰有相应规定的原因。由此则引发出一个明显的问题:“斯塔克”号在有美军先进的空中预 警和战术数据系统的支持下,仅面对一个方向的攻击目标就因各种原因造成舰伤人亡的巨大损失,那么,在条件极其严酷的实 战条件下,面对各类反舰武器的全方位攻击,其对空防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究竟有多大?

  从斯塔克看成功级

  佩里级护卫舰在美海军作战使用中,通常是做为航母编队(或其它舰艇编队)的成员之一,遂行舰队防空和反潜使命 。因此,舰上武器系统的设计依据是美海军的编队作战原则。从这个角度讲,该型舰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的综合效能在设计 上是成功的,从而成为美海军中现役数量最多的一级护卫舰(共计50余艘)。同时亦成为世界军火交易市场上最畅销的舰种 。但是,该型舰一旦脱离了美海军独有的大型舰艇编队作战条件,而处于单一舰种(单舰)作战环境,得不到在美海军编队作 战条件中其它舰种在各类武器系统配置上的互相依托和补充,那么这种条件的转化就使该型舰因低成本而导致的全舰武器系统 效能的局限性及造成的缺陷暴露无疑。而在未来海战中,对舰攻击会是各类反舰兵器全方位、多层次、多批次的饱和攻击。在 这样的态势下,该型舰如何能够仅依靠简单调整舰位的机动方式来发挥全舰对空武器系统的效能,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呢?

  面对反舰武器技术在向超长距离、超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高精确性和强抗干扰性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除大力发 展多层次、高效能、高可靠性的对空防御武器系统的同时,在舰艇近程点防御武器系统配置上,亦力求确保能在全方位、全空 域上发挥作用。以密集阵系统为例:美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伯克级驱逐舰均配置两套系统(以左 右舷各一套或沿全舰中线前后各一套方式配置),以保证从各个方向来袭的低空攻击目标都在近程防御系统的作用范围之内, 从而消除了系统的射击死角。其它国家的新型舰只也采取了这种配置方式。如:日本的初雪级、旗风级、金刚级驱逐舰;法国 拉斐特级护卫舰;希腊的海德拉级护卫舰(三千吨级)等。这是提高舰艇抗导弹攻击能力的有效手段。

  成功级舰在台湾海军中,将不会有佩里级舰在美海军编队中的作战条件,也不会得到比美军早期预警和战术数据系统 更有效的战场支持。在许多情况下,它可能将面临单一舰种(单舰)作战环境,其对空武器系统的局限性无疑将会暴露在攻击 者面前。成功级舰上配备的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与佩里级舰属同一型号系列,在性能上亦不会有大的突破。这将使成功级舰在 对空防御作战中面临许多美海军舰艇不太可能面临问题。例如:该型舰上对空搜索和远程区域防空依靠的是SPS—49型雷 达和标准舰空导弹。在“斯塔克”号事件中,斯舰一直得到美军空中预警和战术数据系统的支持,雷达实际视距问题并未显现 出来。如果在实战条件下,预警系统和战术数据系统的支持因遭受攻击和干扰而效能不高甚至消失,舰上作战准备时间由于对 空雷达在不良气象条件和攻击者超低空飞行情况下,因实际发现目标的距离远低于理论值而大大缩短,这就增加了对空防御中 对目标意图判别及是否用标准导弹作出防卫部署的难度。而如果攻击者利用气象条件和超低空飞行技术,在超雷达视距(超舰 空导弹射程)上进行攻击,则突破其远程对空防御将不会是难度太大的事情。

  就成功级舰的近程点防御系统来说,其面临的问题与“斯塔克”舰的情况完全相同。毫无疑问的是它将难以应对各类 反舰兵器全方位的攻击。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台湾海军二代主力作战舰只就会发现,除成功级外,其从美国租借的诺克斯级 护卫舰(该舰为反潜型,没有远程区域防空手段)和从法国购买的康定级护卫舰(反潜型,目前亦未设置远程区域防空武器系 统,将来的改良计划是在舰桥前方装置标准导弹发射系统),舰上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的配置数量和方式与成功级舰一样,即 :一套系统置于舰后部中线上。全舰对空防御武器系统的配置方式也与成功级基本一致。因此,即便是这几型舰只编队作战, 其编队的防空作战能力也会因各型舰只武器系统效能局限性的同一而不能互相补充。这种防空效能有缺陷的编队就给攻击者提 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要解决成功级舰对空防御武器系统效能不高的问题,从技术上讲就要寻求装备有类似宙斯盾系统性能的雷达和垂直导 弹发射装置的舰只,同时采用美海军大型作战舰只上至少配置两套密集阵系统的方式。这无疑将是台湾海军今后梦寐以求的目 标。但是,武器系统的可靠性与其精密复杂程度并不成正比例。在斯舰事件中SLQ—32电子对抗装置的失常;台湾、日本 海军的密集阵系统两次误击飞机事件;以及9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演习期间,台湾预警系统误将在台岛东海岸 游弋的美海军“邦克山”号巡洋舰做为不明国籍的舰只予以甄别的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其中除武器系统可靠性问题之外, 尚有更复杂的人员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的协调性问题。

  结束语

  时过境迁,“斯塔克”号事件的发生已近十年。尽管此次事件不是在美伊双方敌对的背景下发生的,而且人们对 伊拉克战斗机攻击“斯塔克”号的动机也有争议,但通过此事件还是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在现代战争中条件险恶的战场上,构 成战场制胜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在敌对双方向战场制胜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取胜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双方对自身具备的各 方面条件掌握运用的水准和技巧,以及利用对方判断和行为失误的可能性。人们应该认识到,高技术装备并不是战场制胜绝对 可靠的条件,同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无视在战争过程中人的意志与思维方式对战略战术的制定和兵器的使用所发挥的或是积 极,或是消极的关键作用。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