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开发西北和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一)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22日  宋宜昌

  开发西北和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

  陕西,东有潼关,西有散关,北有长城高原,南有秦岭险阻险阻,形成一个天然的坚固城堡,进可图中原以制天下, 退可据险以御四面雄兵。故周、秦、汉、隋、唐定都西安达千年之久,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留下了厚重而辉煌的历史。元、明 、清三朝,陕西依然是建都北方,以北京辅控西北、绾毂西南的政治军事轴心,其在中国版图上所据的中心位置十分重要。国 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长期依托浙赣财团和英美系帝国主义势力,军事上封屏陕北革命根据地,因此造成陕西工业落后,发展 非常缓慢,195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3%,与陕西的重要地理位置不相符合。

  从一五到1965年国家在陕西大量投资,尤其侧重机械、电气、仪表、棉纺几种部类,使陕西工业有很大发展。宝 成铁路建成,西北西南连成一体,对经济促进很大。沿西安兴平、宝鸡的秦川走廊,布建了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21个 国防工业和电子工业项目,与之配套的17个大中型项目和民主德国援建的一个项目也相继建成。尤为重要的是:在陕西良好 的文化基础上,从沿海迁建、组建、合并、分设和扩建了大批高等工科院校,其中包括: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北电讯 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陕西中医学 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矿业学院等21所高等院校,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大专院校网群。学科比较齐全,专业比较 配套。在校大学生3.3万人,相当与1949年的15倍。陕西省的中等专业和中等师范教育、普通中学也迅速发展,中专 一度曾达180余所,中师60余所,普通中学1400余所(1965年)。这些大中学校,显示出陕西的文化教育资源有 极大的潜力。它们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反而在文革中遭到空前剧烈的破坏,实在令人痛心。

  到三五计划实施之前,陕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经过扩建和技术改造,60年代初建成的陕西开关整流器厂 、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高压电瓷厂(156项中的4项)组成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生产出全国最关 键最急需的高压电力输送成套设备材料。铜川、韩城、澄合、蒲白矿务局已经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工业对能源的需求。9个大中 型纺织企业全部采用当时的先进设备,形成从纺织到印染的完整生产体系。其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在全国纺织工业中已经举足 轻重。电网电力充足,为1949年的30倍,煤炭富裕,是1949年的7倍。建材业发达。在国防工业中,尤其以航空工 业、电子工业、兵器工业,规模大、设备精、技术先进,许多是同行业中的独门产品。

  陕西三线建设,投资重点在铁路、能源、国防科技和民用机械。1966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三线建 设委员会”,由刘澜涛、王林、安志文、宋平负责,机构设在西安。同年4月,陕西也成立“三线建设委员会”,与四川情况 不同,陕西三线建设开始较晚,没有四川那三年“黄金时光”,刚铺摊子,就遇到文革,一下就被冲乱了。很难理解毛泽东既 然铺开那么大那么艰巨的建设摊子,其工程即使处于和平环境,干部群众奋力拼命,完成也相当困难,却又发动文革,从上到 下清洗领导班子,无视法制秩序,接着争权不休,大打派仗武斗,又如何能去执行他深谋远虑的三线建设战略布局署。

  他既然不信任干部,为何又委他们以重任;他既然准备早打大打战争,却又临战内乱,自扰阵脚,他难道又不想打仗 了吗?又不想在西部中国建设国防工业的铜墙铁壁了吗?果真发生战争,象彭德怀等领导过朝鲜战争那些现代化战役的老将老 帅,其能力和作用难道是四野林彪、黄用胜等人(他们其实并未亲身经历朝鲜战争)所能够取代的吗?想打恶仗,(当时美国 、苏联均为假想敌,再加上台湾蒋帮和印度)却又自折久经考验,战功卓著的名将,一生用兵如神的毛泽东真以为自己一人就 胜似雄兵百万,猛将千员吗?从他所指挥过的战役看,显然看不出不是如此;如果中国真处于战争状态,那些少不更事,没有 任何经验,私心极重(通过派仗足以看出)的造反派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之流,就能替代几十年革命实践考验中的干练有 效毫无利己动机的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为代表的几十万干部群众吗?总之,文化革命在经济上破坏的,正是毛泽东精心谋 划,下定决心干成的那些规模宏大的蓝图。这些计划如此之大,不但中外历史上从未有过,(除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工业东 迁),就是国民党政府抗战时期的内迁,与之相比,形同儿戏。

  从1966年到1969年,陕西全境在文革中动荡,风急雨骤,无人不受其累。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6 6年下降12.7%,其中工业下降18.4%,重工业下降达21.8%。1968年,工农业总产值在很低的基础上又下 降了28.3%,其中农业下降11.5%,工业下降38·6%,重工业下降竟达52.8%。从而使1968年的工农业 总产值大大低于50年代末期水平。农业有些产品产量,甚至低于50年代除的水平。仅仅两年时间,生产倒退了十年,就是 发生一场战争,就是真正有某个敌国长趋入侵关陕(连日军侵华部队在整个八年战争期间也未曾做到过),所造成的破坏,也 决不至于如此。

  与川、黔、滇一样,陕西省三线建设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铁路建设。共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33.1亿元,正线铺轨 里程1009公里,交付营运里程887公里,建成电气化铁路510公里。先后开工建成的线路是:阳(平关)安(康)线 、西(安)韩(城)线、梅(家坪)七(里镇)线和跨省的襄渝铁路干线陕西段。

  阳关线飞越嘉陵江、汉江等27条江河,穿过高耸的秦岭巴山绵延不绝的山峰。全线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工程浩大 ,环境艰苦,任务艰巨,隧道桥梁长度占铁路总长的26%。襄渝铁路陕西段,是整条襄渝铁路工程最艰巨的地段:从白河站 到大巴山站262公里,隧道180座,桥梁203座,桥隧占总长80%。山坡险陡,连支帐蓬的平地都没有。先要放炮炸 出巴掌大的平地才能支帐蓬安家。汉江两岸大多地段为易碎岩石,铁路沿线又多不同公路。大大增加了施工的艰巨性。根据成 昆铁路经验,铁道部工程系统、铁道兵部队、百万陕南民工和大批年轻的中学毕业生,在陕南的山沟江河畔顶风沐雨,日夜施 工,仅用3年,就于1972年10月铺通阳安线。由于山陡运量大,1973年9月铁路电气化工程上马,1978年全线 电气化。阳安线对于加强关中和陕南的交通,开发陕南经济和三线建设,保障湖北、陕西、四川的联系,意义十分重大。

  陕西的三线从一开始就被冲乱了。到1969~1970年陆续恢复时,结合四川经验教训略为调整了部署。为了保 障已建成的庞大机加工、轻纺工业体系以及新建工程,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建设局、陕西省建设公司分别设计、施工和 建成了秦岭、韩城、渭河、略阳、石泉等中型火电站,使用了当时先进的2×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和400 吨/小时悬吊式中间再热直流锅炉。甘肃刘家峡大型水电站建成后,使用当时全国最高的33万伏超高压远程输电线路(刘家 峡—天水—关中输电线),于1972年电力输入陕西电网。

  陕西的煤炭储量在2000亿吨(1992年)以上。占全国第二位。由于文革动乱,1968年产量一度跌到19 58年以下。1970年采开始恢复建设,又受到批林批孔影响,直到1980年才陆续达到矿井设计能力,全省原煤产量1 792万吨,开始由煤炭输入省变为输出省。后来乡镇中小煤矿蓬勃发展,到80年代末期,竟占有煤炭总产量之一半。19 89年陕西产煤3149万吨,回想起国家对大中型煤矿的大量投资,而对中小煤矿窑的投资甚少(主要靠集资),所产生的 利益、效率、抗冲击性(如58年大跃进、文革)以及个人、地方得到的实惠和对其相关产业、生活的拉动、发人深省。

  1970年开始的四五计划,已无法称其为一个经过周密计算建筑在客观基础上的理性计划。它本身就是一个“纲要 ”,而且还是“草案”。昔日那些睿智、精明、干练的高级行政干部已经被大量的新面孔所取代,其中大部分穿着军装,没有 谁了解他们的业务能力。偶然剩下几个老干部也惊魂未定,言辞谨慎。有鉴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多数指标没有完成,68年的 经济水平倒退了3~5年,武斗峰烟刚熄,大学停办5年,研究院所门可罗雀,高级知识分子大部分失去了工作机会,谁真正 相信那些抽象的数字和文章能变成行动和产品。林彪一派此刻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权利,顺着毛泽东的意愿提出许多闪光的指标 :1975年钢产量3500~4000万吨(实际上1976年采生产了2046万吨);棉花产量7200万担(197 5年产量4100万担);石油、天然气在我国动力结构中比重由17%上升到31~38%,煤炭比重由83%降为69~ 62%,南方各省区到1972年煤炭自给(五十无视地下资源的现实,其结果是每年把数千万吨宝贵的原油烧掉,花大量人 力物力在少煤的南方图劳无益地找煤);划分西南、西北、中南、华南、华东、华北、山东、闽赣、新疆10个经济协作区。 每个大协作区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学等工业。山东、闽赣、新疆等地区,要建立小而 全的经济体系(本来中国经济就已经够封闭了。59年中苏之争以始,进一步封闭,尤嫌其还不够,自己又给自己划地为豁, 造成完全闭死型的小农经济体系——连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未如此干过);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大办小煤矿、小钢厂 、小有色金属厂矿、小化肥厂、小电站、小水泥长和小机械厂,轻工产品除少量由资源限制,需要由国家统一调拨外,省内尽 量自给。

  划分经济区,实际上各省农业连续两年下降,已无力提供积累,重要企业的利税有被中央划去,即便有心也无力去实 现纲要草案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中共九大之后,林彪一伙权利大大膨胀,急于巩固和消化成果,四人帮也忙于站稳脚跟,采取 了“稳住上海,搞乱全国”的恶毒方针,根本不管中国人民的死活。他们哪里能反应下情,汇报文革带来的残烈破坏、生活凋 弊,去拂逆毛泽东的意志和欲望。周恩来总理虽然页提出了计划生育等正确的方针,但无法坚决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 即无力也不想去行使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绝对经济权利,说是下放,实际是一部分撒手不管,最关键的部分管起来又不会管。 毛泽东此刻非常关心削弱和平衡林彪一伙大大膨胀的权利,中国国民经济象一个无头巨人,跌跌撞撞地前行。并终于在庐山会 议上把想法付注实施。

  一五、二五期间,陕西的国防工业以常规兵器为主。60年代以后,重点投资在航空工业上。这种投资事先事后都争 议颇多。

  航空工业,属于二十世纪的新型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涡轮发动机为代表(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现代航空工业是人类科学、技术、管理智慧的结晶,它的投资量巨大,涉及的基础工 业和尖端产业极广,所需的各类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极多,倾城倾国,对决策者尤其是高级决策者,专业知识的要 求十分苛刻,一念之差,一招不慎,就会使大量金钱、物质、时间付与流水。因而,在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国家里,对航空 工业敬畏有加,谁也不敢贸然投资。稍大些的项目,往往几国和办。当今世界上,也只有美国、前苏联发展出一整套军用、民 用航空工业和科研体系,法国。英国仅在几种部类上有自己的或联合的航空工业科研体系,其余列强,只能望而兴叹。  新 中国刚成立,就卷入了朝鲜战争中的激烈空战,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战争,使共和国认识到 必须有自己的现代航空工业。旧中国的工业科研基础薄弱落后,新中国的决策者敢于优先建立现代航空工业,改变一穷二白的 面貌,其胆识魄力相当惊人。

  最初,国家领导人对发展航空工业相当慎重。1952年,周恩来、陈云、聂荣臻、李富春等多次开会研究航空工业 部署。李富春强调,要积极创造从修理过渡到制造必须的=具备的几个条件:整套的技术资料,整套的技术装备,必须的生产 面积,保证原材料供应和有关工业部门的配合发展。陈云指出,飞机工厂严格地说就是精密机械制造厂。由落后到先进,由简 单到复杂,才合乎规律,急躁是不行的。飞机是由零件组成的,一定要把制造零件的继承打好,否则反而会慢,欲速则不达。

  在苏联援华的156项中,航空工业占13项,包括飞机制造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机载设备制造厂,构成了航空 工业第一批骨干企业。当我们分析陕西航空工业基本建设的成败得失时,回顾一下早期那些航空项目高效建成,高效投产,很 快形成生产能力的经验是有意有益的。

  (未完待续)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