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台湾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概况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21日  岩文

  时下的台湾岛上“台独”祸水四溢横流,泛滥成灾,持续不断地毒化着台湾民众的心理,并被一些居心叵测的政客煽 动成为一种社会情绪,给整个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崛起进程投入了太多的干扰因素。以目前的形势而论,不论台湾的政治领导 人如何更迭,也很难看出这股以民族良心的湮灭和国家意识的异化为特征的“台独”祸水有收敛的势头。由此,在政治上就有 了所谓“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相对主权的国际关系”、“两个国家的特殊关系”的鼓惑之说,在军事上则有保持对大陆装 备优势的部署并为其投入巨额资源。这场后果难以预料的政治赌博进行到这种状况,已经给台岛社会带来了某种盲目的心态, 以致于岛上媒体可以宣称“如果大陆发动两个陆战师级的登岛作战,则将会有大半被歼灭在台湾海峡之上,尸横遍海……”。 当然,台湾军政高层十分明白台岛社会、民众和军队的最大弱点在于“心理脆弱”。为了应对这一很难扭转的弱势,经过反复 的对比研究,他们认为在台湾岛上构建TMD系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措施。于是,就又有了ATBM、TAIWANMD、台 湾的NMD等等军事战略和系统目标的出笼。

  美国是TMD的始做俑者,并一直把其作为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牟取自身战略利益的工具。因此,在向台湾引入TD M的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始终是积极而明确的。根据其最新的研究报告指称,在向台湾输入TMD系统方面有9种运作模式和4 种组合方案。台湾对待TMD的态度与其在“台独”问题上的转化程度有关。随着李登辉在“台独”的政治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对TMD的态度亦从一开始因技术、经济风险而产生的疑惑和犹豫,转变成目前在政治、军事上的积极与肯定。现在,台湾 在构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个敏感问题上的态度已十分明确,与美国的协调运作更在加紧进行之中,因此,人们自然会非 常关心台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内涵何在。

  1998年是台湾对是否引入TMD的态度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当年初,在李登辉的授意之下,台军“参谋本 部”正式成立了“TMD专案研究评估小组”,同时委托岛内的学术机构对有关专门议案进行研究,从此开始了对引进TMD 系统与相关技术的正式作业。在此过程中,台军方的“评估小组”与美军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赴美了解美国构建弹道 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战略思想和相关试验的进展情况。根据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协同战区导弹防御准则”,对弹道导弹的防御 应包含4个主要部分,即:主动防御、被动防御、攻击行动和C4I(指挥、管制、通讯、电脑与情报)。在美国对台输入T MD的相关分析报告中指明“台湾的防卫策划者可能倾向发展……主动防御方案之外的导弹防御作业”。根据台媒体披露的情 况分析,在台湾发展TMD系统的作业中,不论是在基本战略层面,还是在实用技术层面,美国的帮助均起了关键的作用。

  基本战略

  对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的资源投入并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这是广为人知的事实。在这方面,美国凭借 其经济技术实力分别在陆基、海基的不同系统上按高、低空域划分,展开了多个项目的研究,但至今仍然只是在防御近程弹道 导弹的低空域防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构建一个完整的,能够对不同射程的弹道导弹在不同空域进行拦截作战的 防御网的目标依然很遥远,对此,台军方是非常清楚的。尽管如此,台军方仍然计划用10年的时间,投入3000亿新台币 的巨资来构建一个低空域弹道导弹防御网,重点防御射程在600千米以内的弹道导弹。对花费如此巨资构建一个实际作战效 能尚无定论的弹道导弹防御网,在岛内乃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但其实台军方在作出此重大军备战略调整的决定时所考量的问 题层面与诸多非军事因素有很大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即是所谓“全民国防心理建设”,而在美国为台湾构建TMD所做的分析 报告中,也同样突出地提到了“建立信心机制”的问题。如果以当前实际存在的社会心态、力量规模,以及大陆对弹道导弹技 术掌握的水准来衡量,台湾军政高层对构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效能分析突出显示了解决台岛社会“心理脆弱”问题的动机, 只是如果在政治走向层面作出错误的选择之后金钱能否买来稳定的民众心态,却是难以预料的事情了。

  美国在军事上拥有全面的技术和力量优势,因此美国所设计的弹道导弹防御网的功能重点就是击落来袭的弹道导弹。 台湾的地理环境、资源规模和力量形态与美国相比迥然不同,因此,台军方对将要构建的弹道导弹防御网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即:以对弹道导弹的防御为核心,实现一个能够覆盖全岛的全能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在防御目标层面,既要能够对不同射程的 近、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同时要能够对不同速度的巡航导弹进行拦截,并且还要能够对飞机作出防卫反应;在系统的 信息化方面,台军方要求系统在反导作战中能够对来自不同方位、不同空域高度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指挥管制,同时 ,还计划把台湾现有的制空、制海、反登陆作战的三军信息系统一并纳入这个全能防御系统,以便减少指挥管制的信息交流层 次,在指挥层面实现三军信息一体化和多种作战模式信息一体化;在系统的反应速度层面,则以对弹道导弹防御作战的需求为 基准,这是因为台军方认为:一个能够对弹道导弹做出及时反应的防御系统在应对其它常规目标(如飞机、巡航导弹等)方面 将是游刃有余的。

  情报作战与早期预警

  有效及时的情报收集是使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够有效运作的前提。因此,台军方在情报作战层面有着一个非常系统的 规划。根据美国为其提供的情报信息,台湾判定大陆一个M11导弹旅可能配备有16辆机动发射车和近百枚导弹,加上相应 的辅助车辆,一个旅级作战单位将会有上千兵员。这样一个庞大的作战单位的移动是较难加以隐蔽的。因此,台军方将会构建 一个包括人基、卫星、飞机、无线电侦听等多种情报收集手段在内的情报作战体系。人基情报是最传统的情报收集手段,但对 应弹道导弹防御,最有效的情报手段是卫星侦察。当前,台湾最常用的卫星资料是由法国的SPOT卫星提供的,但台军方认 为这种情报来源控制在别人手中,并不是最可靠的手段。因此,台湾将会以准备购买并发射的资源卫星为依托,建立自身的卫 星情报体系;飞机侦察在战争中是常用的情报收集手段,但是台军队现有的RF—5E侦察机的升限、速度较RF—104还 差,此机种能否进入大陆上空进行情报收集作业并顺利返回台岛是很成问题的。因此,台军方准备引进装备有能够进行全天候 侦察作业,并能够实时将情报信息传回地面的合成孔径雷达的RF—16侦察机,以重建能够进入大陆上空进行情报收集作业 的能力;在无线电侦听手段方面,台军方宣称其侦听范围可远及大陆西部的甘肃,而今后将会用更先进的跳频设备强化其无线 电侦听能量。

  在对弹道导弹早期预警能力层面,这是台湾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的最大弱点。,台湾只能依靠美国提供的早期预警资 料进行作业。因此,台军方十分关注美国专门为监视战术弹道导弹而研发的SBIRS预警卫星的进展,以求在此方面获取尽 可能长的预警时间。作为一种补充,台军方已经拨款建立侦测距离达1000千米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台军方预期此雷达对 射程在600千米的弹道导弹能够提供7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这种雷达站将会设在台岛东部的山区,以求利用其东部山脉的 高度和相对大陆而言所具有的一定安全纵深。

  火力配署

  在台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火力配署层面,台军方已经明确为首先以构建低层防御系统为主。这其中即有低层反导兵 器技术较为成熟并能投入实用的原因,也有台湾认为从经济角度考量,大陆针对台湾部署的弹道导弹以射程在600千米以下 的型号为主的考量,而这一类弹道导弹是低层反导兵器的主要打击目标。在低层反导系统中,有陆基和海基两类,陆基兵器包 括台湾已经购得的“爱国者”PAC2和正在购买的PAC3,以及台湾生产的“天弓”2导弹;海基兵器则由美国已经同意 售台的“宙斯盾”级舰为平台进行部署。在作战构想中,陆基和海基系统将会互相补充,并和台军其它类型的导弹一起构成一 个多层次的反导体系。

  在高层反导兵器层面,美国尚在进行系统试验,台湾虽未马上列入部署计划,但已将其作为中远期目标进行资源配置 和装备规划。在高层反导兵器中,除陆基系统需另行配置外,海基系统则可利用已有的发射平台(如“宙斯盾”级舰)进行部 署,有较大的灵活性。

  指挥与通讯系统

  在导弹、飞机等高速度兵器出现以前,战争均是在较低的运动速度中进行的,所以,对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要求不高 。那时的军队指挥体系以纵向流程为主,中间环节较多。随着作战兵器的高速化,战争节奏日趋加快,对军队指挥体系反应速 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高反应速度的要求在弹道导弹防御作战中更为突出。提高军队指挥体系反应速度的办法之一是减少 纵向层次,再一个就是设立横向信息传递渠道。如美军利用空中预警机上的管制人员直接指挥作战飞机就是一例。横向信息传 递渠道能够提高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但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中也容易造成系统的失控和信息堵塞。为了解决“高速度”和“ 有序控制”的矛盾,美军创造了以高速度、大容量计算机为平台,以专门设计的多界面交互式“战斗管理程序”为依托,按照 所谓的“信息水晶球”理念构建了能够适应高强度、高速度战场环境的全新的军队指挥系统。人在这个指挥系统中是监控者, 而所有纵向、横向的信息输入交换与输出,信息处理与运算,情报分析与判断,以及火力分配与发射都由计算机进行。根据构 建台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战略,台军方已经明确,其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将会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设计,这是 因为台军方判定从技术层面考量,这是实现其全能防御系统指挥中心高效运作的最好途径。

  通讯网络是构成指挥体系的基本要素,台军方为构建其全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通讯网络制定的原则是:所有军种的指 挥体系、兵器在一个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宽带网上,高速度地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以便做到处于不同战场位置的武器平台之间 的信息互补,从而更精确地反应出战场的态势,并为在不同武器平台间实现中继导引创造条件。日本防卫厅已经计划在今年5 月份利用这样的网络将其陆海空自卫队各自的指挥系统与中央指挥系统(NCCS)联网,组成一个高技术防卫网络,这个网 络包括中央系统、陆上自卫队参谋部、海上自卫队参谋部、航空自卫队参谋部、情报支援系统5部分,这个网络将能够对在日 本周边发生的战事、灾害、导弹试验、不明船只等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以达成自卫队有机、高效地发挥作用的目的。同时, 日本还计划用秘密网络将美日司令部的指挥体系联为一体,以便用数据通讯的方式交换有关的情报信息并实施美日军队间的协 调指挥。在这方面,美国售台的E—2T预警机应该是首先具有此能量的平台,但除此以外,包括台军队二代兵力中的多数装 备距此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导致协调作战的能量有限。如:“强网”系统虽然可以管制飞机和防空导弹,但飞机与地面雷达 之间不能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海军的“大成”系统只是在海军的舰艇与岸基雷达、岸舰导弹作战单位间实现了信息传递,但 与陆、空军作战单位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则十分薄弱。与弹道导弹防御作战中大范围的信息来源和传递速度的高要求相比,这样 的通讯网络状况显然是不能适应的。因此,对通讯网络的改造将是台军方最优先考量的问题,并会充分利用美国、日本可能对 其提供的所有技术支持。

  民防措施

  在一般战争条件下,民防措施的完善与否对稳定社会心态,减少人员损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 ,以色列、瑞士等国在民防设施与民防体制的规划建设方面有着系统而成熟的经验。为了应对所谓“大陆的导弹威胁”,提升 台湾民众的精神承受力,台湾将会规划覆盖全岛的民防通讯网络,并为家庭单位构建具有三防功能的地下掩体,以实现民防的 体系化。

  台军最新动向

  目前,台军为尽早完成构建其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预想,实现“战管自动化,防空整体化”的目标,正在加紧进行基 础性的建设工作。被台军方视为未来“数字化”战场基础的“战术区域通讯系统”(IMSE)已于2月份完成战术测试并开 始在其陆军第六军团投入使用。该系统是由美国提供的最先进的军用通讯系统,可提供高速、高精度的战区网络通联,并将会 通过台军的“潜龙光纤”与衡山指挥所联通,此后,该系统还会配署给台军第8军团和第10军团,以构建完整的陆军IMS E,完成全岛的通讯网络;在加速筹建区域作战管制中心和空军作战中心自动化作业方面,已经完成3处区域自动化作战管制 中心(ROCC),同时增加备份的AOC/ACC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的功能;在“强网”系统方面,第2阶段建设是从19 96年开始的,此计划有9个项目的研发整合运作,预计在2002年完成。此后,一个代号为“安宇计划”的项目将对“强 网计划”进行再次更新,计划将从今年开始编列,在2004年完成,包括将台军现装备的7套2D真空管雷达更新为新型的 3D雷达,对台军已经装备的4套3D雷达和4套机动雷达进行性能提升并增购4套雷达等,以强化其中、低空搜索预警能力 。

  该文原载《舰船知识》杂志2000年第四期,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