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赤胆铁心的指挥官——巴顿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12日  许华


美国陆军上将巴顿

  “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观的竞赛。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洗涤一切污泥浊水。”——美国陆军上将巴顿

  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中,时常涌现出一些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天才人物。他们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斗志和勇气,又不 乏浑然天成的指挥才能,所以能在广阔的疆场上建立不朽的功勋。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史密斯·巴顿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 璀璨将星。

  出身豪门投身军旅

  1885年11月11日,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州南部雷克维尼亚德的一户豪门人家。父亲是一位律 师,曾担任洛杉矶的地方检察长;外公是当地首富,曾担任洛杉矶首任市长。巴顿的祖父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担任上校骑兵 团长,阵亡于南北战争;祖父的兄弟也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并参加了南北战争。巴顿自幼崇拜军人祖先,将他们视为自己“行 动的楷模,前进的灯塔”。他曾写道:“我的祖先一直在催我奋进。如果我稍有迟疑,我就可能玷污我的血统。”

  在帕萨迪纳市,巴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最爱历史课,认为历史是由伟人们的个人品行所决定的。从中学开始,巴 顿就显露出强烈的表现欲和荣誉心,特别重视荣誉并向往军人生涯。1903年9月,17岁的巴顿进入弗吉尼亚军校,但巴 顿心仪的却是著名的西点军校。1904年6月,巴顿终于考入了西点军校;父亲给他写信说:“你身上具备优秀军人的血统 ,要正直、勇敢、整洁,那么你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西点军校,巴顿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注意锻炼勇气和胆量,甚至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1908年夏,巴顿如愿 以偿地当上西点军校学员队副官。1909年6月,24岁的巴顿结束了五年军校学员生涯,从西点军校毕业,他以优异的成 绩引人注目:学业优秀、训练成绩第一,同时也是几项田径比赛纪录保持者、特级射手、优秀击剑运动员。1909年夏,巴 顿被分配到伊利诺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出任骑兵连少尉,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骑兵连长朗西斯·马歇尔上尉对巴顿作 了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位特别有希望的年轻军官,他能力非凡,前途远大。”巴顿也立下雄心壮志:“即使不发生战争,我 也要当上将军。”

  1911年12月,巴顿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次年夏季,巴顿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 五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同年底,他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 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年轻的巴顿少尉大开眼界,研究军事理论,撰写军事论文。在陆军参谋部任职期 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顿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 军部队,使他初扬其名。1913年夏,巴顿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此行不仅使巴顿的剑术大为长进,而且他还学会了一口流 利的法语。初经战火的洗礼

  1913年,巴顿少尉进入赖利堡骑兵学校学习。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巴顿向上司请缨赴 法国参战。而当时的东部军区司令伍德将军却婉拒道:“我们不要像你这样的青年在外国军队中浪费生命。”1915年6月 ,巴顿从赖利堡毕业。不久,巴顿赴德州布利斯堡第8骑兵团任职,他在率部岁旅长越翰·潘兴准将参加对墨西哥作战时,被 选为临时副官。巴顿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受到潘兴的赏识。1917年初返回国内时,潘兴因战功晋升为少将并出任南方军区 司令,巴顿则晋升为中尉,仍继续担任临时副官。

  1917年4月6日,美国政府对德国宣战。潘兴将军率领首批参战部队赴法国与英法联军共同对德作战,他立即召 巴顿同行。夏天,他们抵达法国,英国远征军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帅对巴顿十分欣赏,有一见如故之感。作为美国远征军司 令的副官,领受临时上尉军衔的巴顿,负责指挥司令部直属连和一个摩托车分队以及防空工作,但他却渴望踏上战火密布的前 沿阵地。在此期间,巴顿开始对新式武器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步体验到坦克部队是一个重要新兵种。

  不久,晋升为临时少校的巴顿奉命创办一所坦克学校,他以此为基础组织和指挥一个坦克营。巴顿为自己能成为美国 第一名坦克指挥官而感到自豪,他立即向英法联军的坦克部队讨教,于1918年春开始训练,尽管他此时手中仅有10辆坦 克和200名士兵。

  4月底,在首次装步联合作战演习成功之后,巴顿晋升为临时中校,并获准组织并指挥一个轻型坦克营(下辖3个连 )。两个月后,他又将这个营扩建为第一个坦克旅(下辖2个营、每个营有3个连)。巴顿的情绪十分高涨,他给国内的妻子 写信说:“现在我走得既快又远。”1918年9月,美国赴欧洲远征军总数已达150万,当时巴顿指挥的坦克旅已拥有1 44辆坦克。9月12日至15日,巴顿率部参加了圣米耶尔战役,表现英勇;26日,他又率部参加了默兹亚拉冈战役。在 前线受伤住院治疗期间,未满33岁的巴顿被晋升为临时上校。然而,令巴顿深感失望的是,就在11月11日他33岁生日 这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了。

  告别战场的凄凉岁月

  由于参战,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成为经济和政治的一流强国;但因大战结束后,美国处于和平主义思潮的笼 罩下,军队受到很大冲击。部分军官恢复了永久军衔,巴顿由临时上校被降为上尉,然后又晋升为少校。在这种情况下,巴顿 仍不灰心,继续致力于坦克部队的一系列工作。但是192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法案》,将陆军再度削减为12万5 千人。法案规定坦克部队配属于步兵而不再是独立兵种,坦克部队以连为最大编制单位,每个步兵师配属一个坦克连,由步兵 司令统一指挥。更令巴顿感到伤心的是,1920年全年的坦克项目经费只有可怜的500美元。这年夏天,巴顿以无可奈何 的心情挥泪告别坦克部队,他在告别演说中说:“坦克部队有我的心血和希望,我相信它是不会消失的,总有一天,我还要与 它重聚,我的生命与荣誉全都与它息息相关。”离开坦克部队后,巴顿少校先到迈尔堡的第3骑兵团担任中队长(相当于步兵 营长),负责在华盛顿阿林顿公墓为阵亡军人举行丧礼。

  从1923年起,巴顿先后到赖利堡骑兵兵种学校高级班和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取得优异成绩 并被选入参谋团,赴斯科林菲尔德兵营和夏威夷军区担任人事处长、情报处长、计划与训练处长。夏威夷军区司令威廉·史密 斯少将评论巴顿说:“此人在战时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平时却是一个捣乱分子。”1928年,巴顿少校在华盛顿的骑兵司 令办公室任参谋,1931年夏,进入美国陆军最高学府——陆军大学深造,次年7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回迈尔堡骑兵团任副 团长。1935年,刚刚晋升为陆军中校的巴顿再赴夏威夷军区出任情报处长,此时他已年满50岁。对一个50岁的新中校 来说,巴顿深感自己的军界前途有限,经常以酒消愁。

  在夏威夷期间,巴顿撰写了一组军事论文,其中一篇题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的论文,论述了美国在太平洋 的地位与夏威夷的重要性,认为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既是潜在的危险也是可能发生的事,并预言这种偷袭对美国将是灾难。但 他此时的预言却未受到任何的重视。

  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结盟,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组织,世界局势日趋紧张。19 38年初,巴顿中校奉调赖利堡骑兵学校。几个月后,他晋升为陆军上校,调任德州克拉克堡的骑兵团长。回到野战部队的巴 顿上校欣喜若狂,因为他隐隐约约开始嗅出战争的味道了。巴顿全心投入部队临战训练中,他了解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 指出:“不管那些老顽固对未来战争中骑兵的前途如何高谈阔论,我还是要说,当战争来临,在美国军队中是不会有几匹战马 的。”但巴顿的这些言行,却招来不少人的反感,一些人称他是“战争狂人”和“克拉克堡的疯子”。

  1938年11月27日,巴顿上校突然被调任迈尔堡要塞司令,巴顿为自己不得不离开野战部队而感到伤心,甚至 泪流满面地认为自己在军中的前途已到此为止了。但是,这次调任却非同寻常,这是刚刚升任陆军副参谋长的乔治·马歇尔遴 选巴顿为美军建立一支具有实战能力的坦克部队。马歇尔曾对部属说:“巴顿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就知道这一点。”被马歇尔列入启用的名单中,对巴顿的一生意义深远,应当说,马歇尔将军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名将的 原因之一,是他具有“伯乐”一样的知人善任长处。

  从克拉克堡到迈尔堡的这次调任,是巴顿后半生的重大转折点;马歇尔对巴顿的知遇和友谊,使得巴顿能在大战中凸 显指挥才能,创立赫赫战功。到迈尔堡上任之后,巴顿决定要把他们训练成一支精锐部队。同时,他还关注德国新的战争机器 及其全新的战术构想,并潜心研读英国人富勒、利德尔·哈特,德国人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法国人戴高乐等人的军事著作;似 乎是养精蓄锐地安心等待世界大战的来临。

  重返作战部队

  1940年7月10日,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命令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由此展开了美军装甲部队发展的序幕。新组 建的装甲部队被编为美国陆军第1装甲军,其中第1装甲师设在诺克斯堡,第2装甲师设在本宁堡。不久,巴顿上校被马歇尔 派往本宁堡第2装甲师出任装甲旅的旅长。同年9月,巴顿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的代理师长,并被晋升为陆军准将。时来运转 的巴顿颇为得意地说:“万事俱备,只欠一场热闹的战争了。”

  巴顿很快就组建了由3个旅组成的第2装甲师,全力以赴地加紧训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 可以挽救美国人的一加仑鲜血。”他喜欢用粗鲁的言语激励官兵们:“你们想打胜仗吗?你们想活着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吗?那 么,你们就认真刻苦地投入训练吧!不要摆花架子,把你们的刺刀插向敌人的心脏。这是一种粗暴的训练方式,但它既可以打 胜仗,又可以减少伤亡。”

  1940年12月,巴顿率部进行了一次往返于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和佛罗里达州的巴拿马城之间400英里的长途行 军。巴顿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一家报纸评论说:“巴顿具有难以想象的神力,他能使陷入泥沼的坦克重新启动。”次年1月, 巴顿又成功地组织了一次盛大的公开阅兵并正式宣布:“我们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不久,巴顿被 正式任命为师长,并获得了少将军衔。

  1941年6月,陆军部组织了一场全军性的模拟近期欧洲大战的演习,巴顿指挥第2装甲师在演习中大出风头,他 的指挥和协调能力受到高度赞扬。同年12月上旬,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此时,巴顿又幸运地被提升为第1装甲军的军长; 两个月后奉派赴里弗宾德沙漠创建装甲部队训练基地。他在这里对装甲部队的作战方式、指挥和后勤系统作了大胆的改进,包 括破天荒第一次通过无线电从空中对部队进行指挥和坦克作战演练等。巴顿还向上司要求参战,他表示:“我要用鲜血来证明 汗水学到的东西。”

  1942年7月30日,巴顿突然被派赴欧洲参战;北非登陆作战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直接问巴顿:“你愿意放弃手中 这一个军的部队,率领一个师参加战斗吗?”巴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如果能让我参加战斗,我甘愿当一名少尉。”

  在北非点燃“火炬”

  1942年8月3日,巴顿从华盛顿飞赴伦敦参加拟定代号为“火炬”的作战计划。有人高度评价了巴顿此次为期1 0天的伦敦之旅:“要是没有巴顿的富有感染力的热情和乐观主义,没有他在访问期间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建议,那么,火炬 计划就会被束之高阁。”

  1942年10月24日,一支由102艘船舰组成的舰队,载运着24000名美军北非登陆作战西线特种部队, 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起航驶向北非。11月8日凌晨,巴顿将军指挥的西线部队如期在卡萨布兰卡以南15英里的萨非 小镇顺利实施登陆。巴顿亲自在海滩前线督战达18个小时,极大地稳定了初战的军心,他后来回忆此事说道:“人们认为军 队指挥官不应去干涉这种事情,但我的理论是,一位指挥官必须激发部队的士气。”登陆之后,巴顿立即亲率第3师执行主攻 任务,进攻卡萨布兰卡。11月11日是上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也是巴顿的生日,当他准备率部猛攻卡萨布兰卡时,驻守该 城的部队向他投降了,给他送来“一个绝好的生日礼物”。美军官兵们由此经历了现代战争的洗礼。而此役的胜利,也使巴顿 的名声大震,开始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作战会议,领袖们对巴顿及其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决定由巴顿指挥 美军于夏季进攻西西里岛。但是,不久突尼斯战场的美军第2军却受到德军隆美尔部的重创;巴顿立即临危授命去重振第2军 。3月6日,巴顿正式出任第2军的军长;但三天后隆美尔回国治病去了。很多人庆幸隆美尔的离去,而巴顿则大感失望:“ 我花了多年时间磨练自己,准备对付这个家伙,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为对他了若指掌, 我平生的愿望就是能同他捉对撕杀。”

  巴顿一上任就严格整肃军纪、恢复士气,他规定:“凡在战区,每个军人必须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后勤人员也 不能例外,违者予以处罚。”他在短时间内跑遍了第2军所属4个师的每一个营以激励士气。3月12日,巴顿晋升为三星中 将,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孩提时代还不知道有上将,而如今,我想要得到四颗星,我一定会得到的。”巴顿还向上级建议, 获准把艾森豪威尔派到第2军的高级联络官布莱德雷将军任命为第2军的副军长。从此,两位风格迥异的优秀将领开始并肩作 战,他们同舟共济,互相配合,屡创佳绩,在战争史上成为传世之美谈。英国亚历山大元帅在自传中对他们二人评论说:“两 人的军人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不耐烦于按兵不动;一个却不轻易积极行动,除非他明确看到了行动的目的。两位都是 优秀的军人。”3月17日,巴顿指挥第2军对德军进行强大攻击,他亲临前线督战,使一度士气低落的第2军重新打出了军 威,取得了盖达尔战役的胜利。就在战局进一步发展之际,巴顿于4月16日接到命令,回摩洛哥继续负责制订西西里岛进攻 计划,第2军的军长职务由布莱德雷继任。

  挺兵西西里岛

  1943年春,世界大战的形势已发生变化。刚刚结束的为期长达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轴心国损失了150 万军队、3500辆坦克、12000门大炮和3000架飞机;苏联军队开始实施反攻。5月中旬,在北非的德、意军队向 盟军投降。年初卡萨布兰卡会议确定的西西里岛战役势在必行,美英联合参谋部规定西西里战役的目标是:(一)迫使意大利 退出战争;(二)分散德军对苏联的压力;(三)为未来在欧洲大陆实施围歼计划而准备和锻炼队伍。

  4月中旬,巴顿中将飞抵阿尔及尔,正式出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一职。5月中旬,联合参谋部确定了西西里岛登陆 战役的作战方案:7月10日实施登陆。7月10日零时,巴顿在抵达西西里岛海域的美军登陆船团,向美军全体美军官兵发 表了简短而激动人心的广播讲话,巴顿满含热泪结束了这次简洁的战前动员讲话,站在他身旁的海军中校布里顿说:“我看见 巴顿将军眼里闪着自豪的光芒。此刻,他觉得不是站在军舰的甲板上,而是站在荣誉的顶峰上。”

  7月10日凌晨2时45分,代号为“赫斯基”的西西里登陆战役打响了。美军像潮水一样迅速冲上沙滩,意大利守 军的防线不堪一击,立即土崩瓦解。为防止意军的反击,巴顿命令美军立即将坦克和炮兵部队输送上岸。次日上午,巴顿在众 人的簇拥下登上西西里岛,突然有一发炮弹在近处爆炸,浪花飞溅了巴顿的一身,他毫不危惧地大步踏上滩头,随军记者们用 手中的摄影机记录下了这一段珍贵感人的历史性镜头。

  但就在巴顿的美军积极向北推进时,突然又接到命令,将其所使用的重要北进通道124号公路转让给蒙哥马利将军 的英国军队使用。这道命令来自担任地面作战总司令的英国人亚历山大将军,这一做法显然表达了英方对美军作战能力的怀疑 和蔑视态度,此举将美军排斥在主要作战行动之外,使美军完全丧失了夺占墨西拿的机会,对于美军是一种奇耻大辱。但是, 内心恼怒的巴顿却从盟军的大局出发,默默服从了这道命令。7月16日,亚历山大将军又进一步命令:蒙哥马利所部英军进 攻墨西拿;巴顿所部美军为其提供侧翼和后方的安全保障。美军评论家对此作出一致的评判:“蒙哥马利将获得一等奖墨西拿 ,而美国人连安慰奖(西西里首府巴勒莫)也被剥夺了。”

  尽管巴顿作出了艰难的让步,但获得较佳条件的蒙哥马利英国第8集团军仍受到德军的严重阻击。而巴顿的第7集团 军却进展神速,很快就攻克了阿格里琴托和恩佩多克莱港,美军的作用已由助攻转为主攻。巴顿设法说服亚历山大将军同意, 由美军来攻占巴勒莫。巴顿立即指挥美军部队实施北进攻势,第3师、第82空降师和第2装甲师编成一个暂编军,限令自7 月19日起的5天之内拿下巴勒莫。暂编军立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推进,于21日占领卡斯特尔维特拉诺,22日抵达巴勒莫 城下。23日,巴顿随第2装甲师以全胜姿态开进巴勒摩。巴顿亲自指挥美军攻占巴勒摩,是机动战役的一个范例。美军在4 天内疾进200多英里,伤亡仅300人,但打死打伤敌军6000人,俘敌44000人,击落飞机190架,缴获大炮6 7门。巴顿在日记中写道:“将来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学员应把巴勒摩战役当作使用坦克的典范。我把坦克远远地放在后面,这 样敌人就不知道将在什么地方使用坦克;而后,当步兵攻破缺口时,坦克便迅速地蜂拥而上。这种方法能保证胜利,减少损失 ,但要成功地使用这种方法,则要有优秀的指挥官。”巴顿还谦逊地将此归功于暂编军的军长凯斯将军,他说:“凯斯将军在 巴勒摩战役中表现了完美的指挥才能与魄力,他应该受到赞扬。”

  8月初,巴顿创造性地连续实施了三次小规模两栖跃进战斗行动。8月17日,意、德军队全部被赶出了西西里岛; 上午,巴顿将军乘坐三星的指挥车驶入墨西拿城,他胸前挂着艾森豪威尔在此前一天刚刚颁发给他的第2枚优异服务勋章。巴 顿终于抢在蒙哥马利的前头,为美国人及其军队赢得了战场上的荣誉。西西里战役的战果十分显著,盟军部队损失了3100 0人;轴心国部队死伤33000人、被俘132000人。

  值得指出的是,在巴顿将军的指挥之下,美国军队在此次作战中展示出巨大的战斗潜力,再也不会被别人视为能力有 限的二流军队了。但谦逊的巴顿却将此成就归于美军官兵,他在一份嘉奖令中指出:“第7集团军的官兵们,你们经历了血与 火的洗礼,获得了胜利的荣耀。经过38天连续不断的战斗和辛劳,你们给战争又增添了一个光辉的篇章。你们摧毁了敌人的 荣耀,你们的威名将永世长存。”

  但是,对于勇猛善战的巴顿将军而言,西西里岛也在他的指挥生涯中留下了一道重重的阴影。这道阴影就是著名的“ 打耳光事件”。8月5日巴顿在美军医院里发现未受战伤的士兵(其实患有炮弹休克症)而大发雷霆,动手打了这名士兵的耳 光,并扬言要枪毙他。此事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巴顿被艾森豪威尔将军责令作出公开道歉。事后,应陆军部的要求,艾森豪 威尔提交了一份关于此事的正式报告,尽力保护了巴顿这员爱将,他指出:“巴顿在这一事件中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了解此 事的官兵都感到气愤,但巴顿本人爱护、鼓励并在物质上帮助士兵,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其结果是,在整个西西里岛战役中, 第7集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我亲自监督了对此事的全部调查,并采取了在当时看来适当的步骤,因为我相信,巴顿在 任何进攻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在这种进攻战中,作为一个集团军的司令官具有忠诚、勇敢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是非常 重要的。”

  巴顿的暴躁性格毕竟对自己的前程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艾森豪威尔在给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信中坦诚相告: “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把巴顿提升到集团军司令以上的职务。”果真在后来有了集团军群司令的空缺时,艾森豪威尔根本就 不考虑升用巴顿。

  悠闲的旅行家

  西西里战役使巴顿将军因战功卓著而声名大噪,但“打耳光事件”又险些断送他的高级指挥生涯。在盟军横渡墨西拿 海峡后挺兵亚平宁半岛激战之际,为开辟第二战场而横渡英吉利海峡赴欧作战的“霸王行动”的准备工作也在秘密进行当中, 而渴望再建战功的常胜将军巴顿此时却只能屈身于西西里岛巴勒莫金碧辉煌的王宫之中,在参谋人员的陪同下虚度时光。

  其实,盟军统帅部没有派巴顿指挥意大利本土战役,而将他留在西西里岛,乃是出于一种特别的“军事考虑”。因为 巴顿在北非和西西里岛两次战役中战功卓著,已引起德军对他的恐惧,德军统帅部将巴顿喻为“美军中的隆美尔”,将他视为 最危险的作战对手。巴顿的行踪已引起德军统帅部的密切注视,他们甚至认为巴顿出现的地方,极可能是盟军下一步的主攻方 向。德军情报部门十分关注巴顿的行踪,希望藉此来了解和判断盟军的战略意图和动向。基于这一情况,盟军统帅部将计就计 ,决定让巴顿在地中海地区四处周游,以转移德军的注意力。

  于是,刚刚创下赫赫战功的巴顿将军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成为一名悠闲的旅行家,做一次次“痛苦的旅行”。根据 安排,巴顿将军带着庞大的参谋团,走访地中海各地,煞有介事地显示他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期间,巴顿及其随行人员先后抵 达阿尔及尔、突尼斯、科西嘉岛、埃及、耶路沙冷以及马其顿等地。1943年11月11日,巴顿在自己58岁生日这一天 参加了一次战士公墓的纪念典礼,他发表演说:“我认为,为国家而死,死得其所。我并不为他们的牺牲而感到遗憾,我们到 这里来是为了上帝,因为这些人还活着。”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心声:“我希望在1944年参加规模更大、战绩更佳的 战斗。命运之神将继续保佑我沿着命运之河漂流。”

  早在1943年8月,美英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就决定于1944年5月实施在法国登陆而进攻德国腹地的“霸王行 动”。同年11月底12月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又会聚伊朗首都德黑兰,讨论“霸王行动”;会后,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 将军担任“霸王行动”的指挥官。获悉此情后,身在西西里岛的巴顿立即提前给在阿尔及尔的艾森豪威尔送去两只圣诞节的火 鸡,向他暗示:巴顿待命于咫尺,招之即来。

  在艾森豪威尔再三的权衡之下,经请示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批准后,艾森豪威尔最终任命年轻谨慎的布莱德雷担任“霸 王行动”的美国地面部队指挥官,而只任命巴顿为布莱德雷手下的第3集团军司令。1944年1月下旬,巴顿被免去西西里 战区的指挥职务,奉命前往英国。来到英国之后,巴顿原先的旅行工作并没有立即结束,而是要在代号为“刚毅”的欺骗行动 中扮演主角。此时,盟军统帅部已将“霸王行动”的作战的登陆地点确定为法国的诺曼底。为诱使德军在防御盟军登陆的地点 和时间上作出错误的判断,盟军统帅部决定实施“刚毅”欺骗行动,目的是要诱使希特勒认为盟军主力的登陆地点是加莱地区 ,而诺曼底方向的“霸王行动”仅是佯攻而已。

  为此,美军集团军群新任司令官布莱德雷在英国东南部虚设了一个第1集团军群司令部,由巴顿出任司令官,摆出一 副强攻加莱的阵势。这个虚设的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设了许多指挥机构,架设了多部电台,频频发出假电讯,还用各种材料伪装 了许多飞机、坦克和登陆艇等重型武器装备。这些假象意味着盟军将在加莱地区大干一场。在此期间的一段插曲,使巴顿倍感 愉悦,英国陆军参谋长步鲁克元帅向巴顿授予英国高级爵士勋章(巴顿此后可自称是乔治·史密斯·巴顿爵士),这位以出言 谨慎而著称的帝国陆军元帅向巴顿坦言:“我认为你比任何一位将军都有资格获得这一爵位。”

  1944年3月20日,德国国防军统帅部的战事日记上记载:“现已查明,过去在北非以强悍著称的巴顿将军,现 在英国。”后来局势的发展表明,盟军的“刚毅”欺骗行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德军在加莱方向部署了主力部队,从而使得盟 军的诺曼底登陆行动得以顺利完成。而巴顿出任司令官的美国第3集团军,在1944年1月下旬时,其先头部队尚在从美国 前往英国的越洋航渡途中。巴顿上任之初的首项工作,是在纳兹福德的一座男爵庄园里设立了自己真正的司令部,并千方百计 地将昔日在北非和西西里的参谋们召集到此。

  第3集团军缺乏实战经验,不够强悍。部队全部抵达英国后,巴顿立即投入全部精力进行战前训练,他在训练中告戒 自己的士兵说:“你们为国家献身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要让德国人为他们的国家而死,则更有远见、更为宝贵!”

  在对第3集团军进行紧张的临战施训的空档,巴顿专门研究了英国名将惠林顿的战例,还通读了弗雷曼所著的六卷本 《诺曼征服史》一书。为准备在西欧大陆实施大兵团的远距离作战,巴顿还花时间研究了美国内战时谢尔曼将军的远征战例, 他还特别与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大兵团远距离作战问题,进行多次有益的切磋和探讨,获得了不少宝贵的教益 。而利德尔·哈特也对巴顿深表钦佩,他认为巴顿是具有高超军事素养的天才军人,对战争有敏锐的感觉和高度的理解力,对 美国军队的整体素质和各方面的细致情形都了若指掌。

  巴顿将军的努力没有白费,第3集团军在战前整训之后,面貌焕然一新,官兵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1944年春 末,巴顿在一次战前演讲中所:“在我的演讲中,我总是强调战斗和杀人,以及每个人各尽其责,而记者们却往往对真枪实弹 一窍不通而误加报道。军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伙夫和清洁员也不例外。······二十年之后,当我 们的子孙问你在大战中做了什么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羞愧了!”

  重返欧洲大陆

  1944年6月6日凌晨,诺曼底登陆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强大的盟军部队按照计划强行登上海滩并迅速巩固了滩 头阵地。当诺曼底海岸炮火连天之际,巴顿将军却远在寂静的英国,摩拳擦掌却无缘上战场。当时传说第3集团军在7月底不 会投入战斗,巴顿禁不住感叹道:“我有一种可怕的感觉,在我投入战场之前,战斗就会结束,时间的拖延对我十分不利,难 道在大攻告成之前,我就要老死他乡吗?”巴顿在长叹之余,每天都枪不离身,晚上睡在指挥车上,随时保持枕戈待旦的备战 状态。

  其实,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让巴顿在英国按兵不动,可说是用心良苦:一方面他给巴顿的任务不是登陆强占滩 头阵地,而是稍后向内地作纵深扩大战果;另一方面也是要继续实施“刚毅”欺骗行动,迫使德军不敢贸然将加莱地区的守军 部队调援诺曼底。

  巴顿一直密切注视着“霸王行动”的进展。7月6日,在战役开始的一个月后,巴顿终于获准披挂上阵了;他乘坐的 C—47运输机在4架战斗机的护卫下,直接飞往法国诺曼底海岸。飞机着陆之后,巴顿立即与布莱德雷等将领会商作战事宜 ;同时,巴顿第3集团军的参谋长盖伊将军也率领参谋班子从英国南安普顿乘船渡海。在位于法国科唐坦半岛中部的布里克贝 克小镇设立了集团军的司令部;但由于这一司令部尚属机密之中,且巴顿在诺曼底不能暴露身份,因此心急的巴顿也不得不暂 居在小镇之中。此时,巴顿自己的第3集团军正在英国海岸整装待发,然而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之后的攻势进展缓慢;美军 第1集团军和英军第2集团军在经过7个星期的战斗之后,未能给巴顿及其部队创造出在右翼突击的机会。

  当时,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也意识到自己的攻势将难有顺利进展,所以他决定取消目前的攻势,进行更大胆、更坚 定和新的“眼镜蛇”计划——突破敌阵地攻向阿弗朗什。起初,巴顿对此计划没有兴趣,但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后,却发现这个 计划竟然是自己原来制订的一个计划的翻版。不论是否有意,布莱德雷是受到了巴顿的启发,抄袭了巴顿计划中的内容:借重 装甲部队,利用公路网实施纵向进攻,集中兵力突破狭窄地段、发挥空中优势,以及攻占阿弗朗什等等,当然,“眼镜蛇”计 划中也不乏有布莱德雷的创见。对于“眼镜蛇”计划的发表权问题,巴顿表现出宽阔的胸怀,他对自己的秘书说:“只要让我 执行这项计划,即使功劳都不属于我,我也毫不在乎。”

  7月20日,传说德国国防军的军官曾企图谋杀希特勒,战争似乎有可能因此而草草结束,巴顿为此急得快要发疯了 ,他再次急切请求布莱德雷让他的部队立即投入战场:“看在上帝的面子上,你得在这战争结束之前让我投入战斗。”布莱德 雷被巴顿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他向巴顿保证:在“眼镜蛇”计划的行动展开之后,立即安排巴顿率部参加战斗。

  7月25日,在盟军总司令爱森豪威尔亲临前线督导下,盟军的大规模突击,展开了“眼镜蛇”行动。在2430架 轰炸机投下4000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后,纵深地段上的德军部队伤亡惨重,盟军的“眼镜蛇”行动从一开始就取得大胜, 布莱德雷面临着一个问题:下一步行动究竟用不用巴顿?布莱德雷对巴顿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他自己曾说:“他本人对巴顿 的感情是错综复杂的,他不是我挑选的集团军司令人选。他是否能通情达理地接受我们两人职位的颠倒,对此我是有顾虑的。 ”

  后来,布莱德雷拿定的主意是:“即使让巴顿上战场,也不给他实际指挥权。”在“眼镜蛇”战役进行时,布莱德雷 将巴顿完全排除在指挥系统之外,却又安排巴顿所属第3集团军下的第8军在战役中担任主攻主角;后来在战役进入关键阶段 而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时,又于7月28日命令巴顿以第1集团军副司令的名义赴前线督战。布莱德雷交给巴顿的任务是:“ 监督第8军扩大战果,打开布列塔尼的大门”,并尽快让第3集团军下的第15军参加战斗;并且还特别规定:“只有在第3 集团军全部投入战斗之后,巴顿才能指挥第8军”。面对布莱德雷如此苛刻的安排,连巴顿的参谋人员也气得大声漫骂起来, 认为布莱德雷既要巴顿在前线卖命,又怕巴顿抢功,完全是利用巴顿来榨取他付出的心血。

  但是,巴顿不在乎自己实际上被降职任用,而是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战场上去。巴顿驰抵第8军司令部后,立即将2个 装甲师调作前锋,快速向阿弗朗什前进,这一改用装甲部队打头阵的战法立即收到了奇效:7月30日,这两个装甲师分别攻 占了格朗维尔个阿弗朗什。巴顿的装甲部队推进速度之快,令德军出乎预料,甚至连美军自己也大感震惊。当巴顿的装甲部队 传来捷报时,布莱德雷为自己对巴顿的猜忌和防范之心而感到十分的内疚。从此之后,布莱德雷认为自己离不开巴顿,他们两 人的关系因此变得融洽和谐起来。

  从布列塔尼到塞纳河

  1944年8月1日,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日子,美国第12集团军群正式编成,由布莱德雷担任司令 官(接着第1和第3集团军也正式成立),下辖第8军、第15军、第20军和第12军。由于第3集团军仍在执行欺骗行动 ,所以它的成立在此时仍属于机密;而对于巴顿指挥第3集团军参战的消息,盟军也予以严格保密。8月1日中午,第3集团 军的司令部迁到库汤斯东南的宾加德,巴顿向司令部成员发表了讲话:“先生们,今天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伟大的时刻即将 来临,部队马上就要出发投入战斗,我们必须沿着正确的路线全速前进,这可能会导致战争比人们预料的更早地结束。”巴顿 终于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作战了!

  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第3集团军参战后的第一步任务是向西夺取布列塔尼半岛,占领半岛上的重要港口。但经过对 战局发展的深入研究,巴顿认为布列塔尼的战略价值已降为次要地位,战役的重点已转向科唐坦以南、西南、东南的开阔地域 ;另外,随着战线的迅速推进,布列塔尼半岛沿海港口的意义已不像“霸王”计划所预料的那么重要。此时,巴顿将目光指向 了昂热;昂热位于阿弗朗什以南约100英里处,是法国首都巴黎的南大门,是盟军下一步向德国边境挺进和围攻巴黎的必经 之路。

  为了尽快结束布列塔尼地区的战斗,巴顿直接指挥第8军的第6装甲师攻向布列塔尼半岛的布雷斯特港。在此期间, 巴顿又重演了在西西里岛的那一幕,亲临前线指挥调度陷入混乱之中的车辆。在巴顿手下的第4装甲师攻占瓦纳和洛里昂,从 南面切断了敌军的退路,为歼灭布列塔尼半岛之敌奠定了基础。此时的盟军最高统帅部终于接受了巴顿的建议,及时修正作战 计划,只派少量部队进入布列塔尼半岛,而将盟军主力部队向东推进,扩大欧陆的占领区。于是,美军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第 3集团军的主攻方向都指向法国腹地,这正是巴顿在数周前所作的判断。

  应该说,布列塔尼战役在此显示出巴顿的胆识和勇气,正如马歇尔将军公开指出的那样:“布莱德雷将领导诺曼底登 陆行动,但他是位只着眼于有限目标的将领。我们一旦行动起来,巴顿才是那样有魄力、有创造性、迅速果断的猛将。”8月 6日,盟军在法国境内的攻势顺利地达到了既定目标,但巴顿情报部门报告:“德军的大规模反攻正迫在眉睫。”按常理而言 ,面对盟军如此强大的攻势,德军即便不作全面撤退,至少也应缩小战线,但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在此时已变成了丧失理智的赌 徒,命令德军发动孤注一掷的大规模反攻。

  8月7日,德军发动大规模攻势。美第7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的结合地莫尔坦成为交战的重地。在美军的强大空中 优势面前,敌军损失惨重。到8月11日,德军的反攻已成为强弩之末。就在莫尔坦战役吸引了盟军统帅部注意力之际,巴顿 提出一项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军发动正面进攻之际,对敌实施侧翼迂回战,在法莱斯歼灭德军主力。巴顿的第15军和第20 军奉命绕过德军的抵抗,于8月8日分别攻占拉瓦勒和勒芒,进抵卢瓦尔河一线。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又一次以自己的名义 ,下达了巴顿所构想的作战命令,但他所决定的包围范围却比巴顿设想的还小,使坦克部队失去足够的机动空间。尽管自尊心 又一次受挫,但好战的巴顿还是庆幸自己的大胆意图被保守的上司采纳了。

  令巴顿感到安慰的是,由勒克莱尔将军指挥的法国第2装甲师在此次围剿之前,被编入美国第3集团军,使巴顿如虎 添翼。8月11日,巴顿亲自指挥对德军的围剿行动。强劲的围剿行动进展顺利之际,过于谨慎的布莱德雷于13日和14日 下达了两次停止前进的命令,使数万德军得以侥幸逃脱了被围歼的命运。法莱斯围剿战役结束后,布莱德雷对自己的失误感到 内疚和自责;巴顿对此作了一针见血的剖析:“布莱德雷的座右铭是有疑即停。”

  在诺曼底登陆之后的布列塔尼半岛战役和法莱斯围剿战役中,巴顿指挥的第3集团军战果辉煌。但由于“保密”之故 ,外界并不知道巴顿的所作所为。其实,德军统帅部清楚地判断出巴顿及其部队在战场上的行动,只是美国民众还被蒙在鼓里 。巴顿为自己及部队在显赫的战功下默默战斗的处境十分不满,他不止一次地对布莱德雷抱怨说:“这种保密行动已把第3集 团军的功绩全部掩盖,那我怎么能使全体将士保持高昂的士气呢?”布莱德雷只好建议盟军统帅部让巴顿及其部队“亮相”。

  8月14日,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正式同意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结束“秘密状态”。随后,巴顿在第3集团军司令 部发表演讲:“自8月1日参战以来,我们从阿弗朗什向东推进了150英里,解放了法国大片的领土。迄今为止,第3集团 军比有史以来的其他军队都前进得更快、更远。”这一天,盟国的报纸和广播充满对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战绩的热情颂扬,巴 顿的名字再次享誉世界。

  公众舆论的颂扬,激励了 第3集团军的斗志;巴顿从8月14日立即奉命率部向东继续挺进。在相继攻占了奥尔良 、沙特尔城之后,巴顿的第3集团军进抵巴黎城外30英里处,其所属的第12军、第20军和第15军已将巴黎包围起来。 巴顿视征服千年古城巴黎为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大事,但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却主张暂缓进攻巴黎,因为德军在战略上已放弃 了巴黎,盟军不应放过追击德军的机会,可待歼灭德军主力之后再回头收拾巴黎。

  布莱德雷命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向塞纳河方向全速前进,粉碎德军逃脱的企图。巴顿的装甲部队像插上了翅膀的猛虎 一样向前狂驰;德军部队纷纷抱头鼠窜,溃不成军。到8月2 5日,第3集团军在巴黎以南的塞纳河上游和特鲁瓦河段上占 据了4个桥头阵地,并将芒特的桥头阵地交给友军部队。这一天,巴顿第3集团军的法军第2装甲师,威风凛凛地开进了巴黎 。

  巴黎的解放,意味着伟大的诺曼底战役取得了全胜的结局。在1944年8月,巴顿率领第3集团军向前推进了50 0英里,解放了47829平方英里的土地,敌伤亡及被俘达十多万人,巴顿自己仅付出16000人的微小伤亡代价。对于 第3集团军士兵和巴顿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伟大而豪迈的8月。

  攻 入 德 国

  8月25日,巴黎解放。同一天,布莱德雷命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分左、右两路于翌日从塞纳河边出发,沿巴黎向东 的两条公路继续追击,目标是梅斯——斯特拉斯堡战线。第二天,巴顿的大军渡过塞纳河,踏上了新的征程。8月30日,巴 顿第3集团军的先头装甲部队进抵至距莱茵河不足100英里处的南锡时,因燃油用尽而被迫停滞不前,巴顿对布莱德雷大声 咆哮:“真该死!只要你给我40万加仑汽油,我在两天之内就可以让你进入德国。”但在此时,英国蒙哥马利的部队也在“ 争攻”挺进,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为顾全大局,不得不对英军作出一些迁就和让步。

  9月初,在缺少汽油的同时,巴顿又不得不奉命停止进攻,于是第3集团军痛失长驱直入歼灭德军的良机。在这短短 的5天里,得以喘息的德军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使盟军面临更加艰苦的战斗局面。对于艾森豪威尔限制巴顿而迁就蒙 哥马利的举动,战史专家埃赛姆做了这样的评论:“上帝赐予了爱森豪威尔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和美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军队, 但在决定性的时刻,他却没有使用他们。”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德军趁此在“西墙”一线部署63个师来阻挡盟军的前进。而巴顿第3集团军所面对的是以坚韧凶悍而著称的沙场老 将冯·龙德施泰特将军所指挥的德国第1集团军,由7个师和1个装甲旅组成的强大的火力网,是整个德军防线中最坚固的地 段。

  9月5日,第3集团军向德军防线发动攻击,但攻势严重受阻于德军有组织的顽强抵抗。面对受挫的攻势,巴顿抱怨 上级命令而使第3集团军错失了进攻的良机。此后又屡经挫败,直到9月19日才突破德军的“西墙”防线,攻入德国境内并 占领沃尔姆斯。但是,盟军的后勤补给又一次拖住了巴顿的进攻脚步。9月25日,第3集团军又收到采取守势的命令,但巴 顿则告戒属下说:“我们必须控制一条河状的出击地带,以便恢复攻势时可以迅速行动。”因此,第3集团军在战场上不得不 停下来;但巴顿每天都亲往各部队视察以鼓舞部队的斗志。出身豪门的巴顿从不耻于与士兵们为伍,这一点给官兵们留下了难 忘的深刻印象。

  1944年10月18日,布鲁塞尔会议确定了盟军下一步的作战方案:第3集团军的任务是在后勤补给条件许可的 情况下,从沃尔姆斯和美因兹河之间强渡莱茵河。11月8日,第3集团军在倾盆大雨中发动强劲攻势,在猛烈的炮击之后, 装甲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阵,巴顿欣喜不已地吼道:“我为德国人感到悲哀,尽管泥泞造成战役诸多不便,但第3集团 军仍捷报频传。”到12月中旬,第3集团军完全突破了“西墙”,将德军驱逐出摩泽尔河、尼德河和萨尔河三个坚固防御阵 地,控制了德国重要的萨尔工业区,有效地支援了北路蒙哥马利英军的进攻行动。11月25日,第3集团军凯歌高奏进入梅 斯特城时,巴顿检阅了自己的部队,并做了精彩的演讲:“我们的胜利,主要依赖于持续不断的进攻,及运用正确的作战方法 ,揪住敌人的鼻子,猛踢他们的下腹······。”

  跨 越 莱 茵 河

  然而,盟军的节节胜利使盟军过于乐观,让很多人认为德军已经不堪一击。不过,麻烦事终于发生了,12月16日 凌晨,德军13个步兵团和10个装甲师秘密进入攻击集结地,于拂晓前向美军第1集团军与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兵力薄弱的 阿登山区发起突击行动。在2000门大炮齐声怒吼之后,德军坦克与步兵像潮水般地扑向美军;从梦中惊醒的美军损失惨重 ,阿登山区防线被突破,德第5装甲集团军正蜂拥而入,军情十分危急!

  艾森豪威尔于12月19日召集紧急会议,巴顿临危授命,要率部驰援阿登山区。会后分手时,当时刚刚晋升为五星 上将的艾森豪威尔对巴顿开玩笑说:“真好笑,乔治,每当我的肩上增加一颗星,我就会碰上敌人的进攻。”巴顿戏谑地回答 说:“每一次你遭到攻击时,我都要来为你保驾。”说毕,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巴顿在短短3天内,将第3集团军从 萨尔地区快速调往阿登山区。21日,巴顿在第3集团军的作战协调会上确定了作战的目标:“我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要把 德国鬼子从洞中拉出来,将他们全部歼灭!”

  巴顿制订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将比利时东南部小镇巴斯通作为要地,以精锐部队坚守该镇,牵制住德军,由第3集团 军在正面发动进攻。12月22日凌晨6时,第3军在大风雪中展开攻势,军长米金利将军的杰出指挥才能受到巴顿的赞扬。 为拔除巴斯通这个障碍,德军调集重兵拼命围攻巴斯通;而盟军的空中力量对巴斯通守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援。12月26日, 美军彻底击溃了围攻巴斯通的德军,阿登战役开始出现有利的重大转机。

  12月27日,巴顿命令第3集团军加强攻势,全力向乌法利兹推进。当时天气特别寒冷,美军顽强进击,德军节节 败退。1945年1月16日,第3集团军南北夹击,拦腰斩断了德军的突出部,在乌法利兹胜利会师;23日,美军攻占圣 维特;27日,巴顿的先头部队抵达了乌尔河。

  阿登战役终于以巴顿第3集团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最大的一场阵地战。希特勒的垂死 挣扎使德军损失800多辆坦克和千余架飞机,伤亡及被俘的德军达10余万人。这也是巴顿第3集团军最残酷的一次血战, 有1万人战死和7万人受伤。巴顿第3集团军在阿登战役中表现杰出,在短时间内转战兵力之多、运动距离之远、推进速度之 快,在人类战争史上都留下了空前的记录。

  然而,在全军官兵欢呼胜利之时,勇猛无畏的巴顿将军却默默躲入办公室,神色黯然地写下一首凄婉忧伤的诗,以表 达他对阵亡者的缅怀和对战争残酷的认知,这从另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虎将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噢!乌法利兹,小小的城镇,

  我看见他们依旧躺在那里;

  起伏破碎的街道。

  只有飞机在上空翱翔。

  夜色如墨的街道,

  见不到一丝可怜的灯光。

  永恒的希望和恐惧被带入地狱,

  就在昨天晚上。

  阿登战役结束后,盟军虽已掌握主动权,但德军在莱茵河西岸仍驻有85个师的兵力。盟军统帅部决心再发动一次总 攻击;但在制订作战方案时,美英两方在军事指挥权上又发生争执。拥有阿登以北所有部队指挥权的蒙哥马利强调:盟军无力 在两个战场同时发动进攻,因此必须选定一个主攻战场(即他指挥的北部战场),将主要兵力都投入北部战场。蒙哥马利可谓 是聪明过人,这样既可以获得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又可以阻止巴顿抢功。

  此时在西线战场,美军投入有50多个师,而英军只有15个师,蒙哥马利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布莱德雷和巴顿 向艾森豪威尔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并以辞去指挥职务相要挟,但左右为难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向英军妥协,在作战计划中除 作战部分之外,几乎全部采纳了蒙哥马利的意见;而巴顿第3集团军又被迫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

  这一次在美英两军的争执中,布莱德雷坚决地站在巴顿这一边;他告诉巴顿,第3集团军可酌情实施“进攻性防御行 动”。1945年2月6日,第3集团军在一周内取得了艾佛尔战役的胜利,清除了莱茵河西岸的残敌;2月22日,第3集 团军再度发动猛烈攻势,在4天内肃清萨尔河——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敌军,攻占奥萨尔堡,并在萨尔河对岸建立起一系列的 桥头阵地。3月1日,巴顿用一个装甲师的部队攻克德军重镇特里尔城。2日拂晓时分,巴顿接到上级的命令:绕过特里尔, “因为攻克它需要4个师的兵力”。巴顿笑着收起了电报,对属下说:“那好吧,我们遵命绕过特里尔,继续前进。”

  在艾佛尔战役即将结束时,德军9个师退至摩泽尔河以东,在洪斯吕克山一带建起一道防线。巴顿率领第3集团军又 猛扑过去,于3月18日攻占科布伦茨,取得了法尔茨战役的胜利。3月21日,巴顿的部队全速向莱茵河挺进,于次日实现 了对莱茵河以西德军的合围,俘敌11000名。此时,巴顿的部队已将盟军后续部队远远地抛在后边,他们没有空中掩护和 地面炮火的支援,甚至没有获得上级授权发动继续的攻击行动。但巴顿此刻清楚地意识到,良机可遇不可求,况且蒙哥马利的 英军部队也正要渡越莱茵河而大出风头。

  3月22日夜,巴顿第3集团军的第5师出其不意,一举渡过了莱茵河。次日,巴顿打电话给布莱德雷:“上帝保佑 ,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美国第3集团军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有一段插曲值得一说,蒙哥马利原定于3月24 日渡过莱茵河抢功,英国首相丘吉尔还专门为此精心写成一篇演讲稿来祝贺蒙哥马利元帅发动抢渡莱茵河的战役,英国广播公 司还播放了这份演讲的实况。事实上,巴顿的第3集团军已先于英军24小时渡过了莱茵河。而比蒙哥马利早24小时渡过莱 茵河,则成为巴顿军事生涯中的光辉顶点。

  令人遗憾的最终结局

  1945年4月,率先渡河的巴顿晋升为陆军四星上将。4月下旬,巴顿率领第3集团军开始转向南方发动新的攻势 ,要迅速穿越德国,抢在苏联红军之前进入捷克。第3集团军向阿尔特米尔河、多瑙河和伊萨尔河一线前进,攻占德国所谓的 “圣城”——希特勒的诞生地布劳瑙,两天后又攻占了林茨。5月5日,巴顿的部队在布拉格城外接到了停止入城的命令,这 是盟军最高当局的决定。5月6日,是巴顿第3集团军最后的战斗日,因为巴顿已获悉德国将于第二天作无条件的投降。5月 10日,巴顿向第3集团军各部队发出停止战斗行动的第98号命令。

  在解放欧洲的战争中,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建立了显赫的战功,在281天的战斗中,以100多英里宽的进攻正面 向前推进了1000多英里,占领了81522平方英里的土地,解放了13000座城镇和村庄(其中大中城市27座), 伤敌386200人,毙敌144500人,俘敌956000人,共计1486700人。

  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41分,随着德国政府代表在盟军最高司令部里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的战事 宣告结束。对于突来的和平,巴顿感到有些孤独和惆怅,他写信给妻子说:“我热爱战争、工作和振奋人心的事。对我来说, 和平将是一座坟墓。”在失望之中,巴顿多次致信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请求调往远东地区继续战斗,“哪怕只指挥一个师 也好。”但是,巴顿的请求未获结果。

  在没有战争的生活中,巴顿暂返美国休假。美国民众将巴顿视为民族英雄,巴顿多次在演讲中激动地说:“勇士们用 鲜血换来的勋章,只不过由我们佩带而以。”回到德国后,巴顿在许多场合发表了不负责任的政治言论,并对苏联红军将领们 多有不逊的言谈和挑衅。9月下旬,艾森豪威尔不得不解除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让他改任第15集团军(其实是临时 拼凑而成的一支后勤服务部队)。

  在度过60岁的生日之后,巴顿的生命进入最后阶段。10月中旬,巴顿在一次车祸中负伤,幸免于难。1945年 12月9日,巴顿在外出打猎时又遭遇严重车祸,颈部受重伤;12月21日17时49分,巴顿终于因心脏衰竭,长眠在医 院病房妻子的怀中。一代名将就此永别人间。

  几天后,巴顿的遗体被安葬在卢森堡哈姆的美军公墓中,与第3集团军的6000多名阵亡将士长眠在一起。将军的 墓碑与周围士兵的墓碑一样俭朴无华,上面的墓志铭是:

  乔治·史密斯·巴顿

  第3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伟大的将领而作准备,最终如愿以偿。他的一生,呈现出 十分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并引起世人的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 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专门研究巴顿的学者则指出:“作 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或许,我们可以用巴顿将军本人在不同时期的三段话作为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丽的竞赛。战争将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相形见拙。”

  “如果能让我参加战斗,我甘愿去当一名少尉。”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