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战争论》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10日  高山


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的手迹

  《战争论》

  著者:(德)克劳塞维茨

  作者简介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 ,1783—1831) 德国著名的资产阶 级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将军。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小贵族家庭。1792年参加普鲁士 军队;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后担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1806年参加普法战争,被法军俘虏。1809年调普 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1810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1812 年到俄罗斯军队任职,先后出任骑兵军的军需官、步兵军司令部的参谋和俄普混成军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 的战争;1814年回国。1815年出任普军布吕歇军团第3军参谋长、莱因军团参谋长。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 长,晋升少将,潜心研究战史,撰写军事理论著作。1830年出任普军炮兵第二监察部长。1831年出任驻波兰边境普军 (格乃泽瑙军团)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死于霍乱病,终年仅51岁。

  克劳塞维茨逝世后,他的遗孀玛丽于1832年整理出版了10卷本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遗著》;其中的第1 至3卷即是著名的《战争论》,后7卷均是战史著作。《战争论》出版后,被许多国家翻译成本国文字出版。最早的中文版《 战争论》是1911年由陆军教育研究社从日文本翻译而成,书名是《大战学理》。商务印书馆于1978年将新译的《战争 论》列入著名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全书纲目

  第一卷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第三章 军事天才

  第四章 战争中的危险

  第五章 战争中的劳累

  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

  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

  第八章 结束语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第一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二章 关于战争理论

  第三章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第四章 方法主义

  第五章 批判

  第六章 关于史例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第一章 战略

  第二章 战略要素

  第三章 精神要素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五章 军队的武德

  第六章 胆量

  第七章 坚忍

  第八章 数量上的优势

  第九章 出敌不意

  第十章 诡诈

  第十一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十二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十三章 战略预备队

  第十四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十五章 几何要素

  第十六章 军事行动的间歇

  第十七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十八章 紧张与平静——战争的力学定律

  第四篇 战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三章 战斗概论

  第四章 战斗概论(续)

  第五章 战斗的意义

  第六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七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八章 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第九章 主力会战——决定主力会战的胜负

  第十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第十一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第十二章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第十三章 会战失败的退却

  第十四章 夜间战斗

  第二卷

  第五篇 军队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战区、军团和战局

  第三章 兵力对比

  第四章 各兵种的比例

  第五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

  第六章 军队的一般配置

  第七章 前卫和前哨

  第八章 先遣部队的行动方法

  第九章 野营

  第十章 行军

  第十一章 行军(续)

  第十二章 行军(续)

  第十三章 舍营

  第十四章 给养

  第十五章 作战基地

  第十六章 交通线

  第十七章 地形

  第十八章 制高

  第六篇 防御

  第一章 进攻和防御

  第二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范围的比较

  第三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范围的比较

  第四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第五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第六章 防御的手段

  第七章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抵抗的方式

  第九章 防御会战

  第十章 要塞

  第十一章 要塞(续)

  第十二章 防御阵地

  第十三章 坚固阵地和营垒

  第十四章 侧面阵地

  第十五章 山地防御

  第十六章 山地防御(续)

  第十七章 山地防御(续)

  第十八章 江河防御

  第十九章 江河防御(续)

  第二十章 (一)沼泽地防御

  (二) 泛滥地防御

  第二十一章 森林地防御

  第二十二章 单线式防御

  第二十三章 国土的锁钥

  第二十四章 翼侧活动

  第二十五章 向本国腹地退却

  第二十六章 民众武装

  第二十七章 战区防御

  第二十八章 战区防御(续)

  第二十九章 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第三十章 战区防御(续)——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第三卷

  第七篇 进攻(草稿)

  第一章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

  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

  第六章 消灭敌人军队

  第七章 进攻会战

  第八章 渡河

  第九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第十章 对营垒的进攻

  第十一章 山地进攻

  第十二章 对单线式防线的进攻

  第十三章 机动

  第十四章 沼泽地、泛滥地和森林地的进攻

  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十七章 对要塞的进攻

  第十八章 对运输队的攻击

  第十九章 对舍营的敌人军队的进攻

  第二十章 牵制性进攻

  第二十一章 入侵

  附 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

  第八篇 战争计划(草稿)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第三章 (一)战争的内在联系

  (二)关于战争目的的大小和使用力量的多少

  第四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打垮敌人

  第五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续)——有限目标

  第六章 (一)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的影响

  (二)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第七章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第八章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第九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主要观点简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书,总结了拿破仑战争的经验,对战争本质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见解。作为资产阶级军事 理论的经典之作,该书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战争论》全书的主要观点有:

  ——关于战争的定义与本质。克氏认为,战争的定义是:“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的 本质: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真正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即战 争受政治制约,并服务于政治。——关于战争的目的与手段。克氏认为,消灭敌人的军队即战争的政治目的,要通过武力决战 即战斗才能达到目的。一切军事活动都必然直接地或间接地同战斗有关,都只是为了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进行战斗,也 就是都服从于武力决战。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 力量两个方面。

  ——关于军事艺术概念的确定与划分。西方军事界当时对采用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期存在着分 歧意见。克氏认为:战争这样的意志活动,即不象技术那样只处理死的对象,也不象艺术那样处理的是人的精神和感情这一类 活的,但却是被动的、任人摆布的对象;战争不属于技术或科学的领域,而是属于社会生活的领域,因此“使用军事艺术这个 术语比使用军事科学这个术语更加切当。”克氏认为,就其本义而言,战争就是斗争,狭义的军事艺术就是在斗争中运用现代 手段的艺术,称为作战方法最为恰当;广义的军事艺术还包括一切为战争而存在的活动,如征募兵员、装备军队、训练军队等 。斗争中的单个行动是战斗;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是战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是战略。

  ——关于战略的五大要素。克氏认为,决定战斗的运用的战略要素可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 和统计要素。“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是错综复杂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精神是第一大要素,“物质的原因和 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

  ——关于拿破仑时代战争的特点。克氏认为,18世纪的战争只是政府的事情,人民参加战争仅仅是充当盲目的工具 ;到19世纪初,人民开始成为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他强调,民众战争应被看作是战争要素在我们这个时代突破了过去人 为的限制的结果;善于运用民众战争这一手段的国家,会比那些轻视民众战争的国家占有相对的优势。

  ——关于会战的地位。克氏认为,歼灭敌军是实施战斗时的军事目标,是挫败敌国交战意志的一种手段。歼灭敌军只 有通过战斗才能达成目的,由几个战斗形成一个大规模会战时的战斗成果最大。克氏指出:只有重大的战术成果才能导致重大 的战略成果,战术成果在作战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会战中,主力会战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必须永远把主力会战看作是 战争的真正重心。

  ——关于战争中的攻防。克氏认为,当进攻的军队发起一次作战行动时,必须离开自己的战区,并因此受到削弱;而 防御者的军队则仍然保持着同各方面的联系,而且离自己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基地较近,因此“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就其本身来说 ,比进攻这种作战形式要强。”他同时指出:防御的弱点在于其目的是据守,进攻则具有积极的目的——占领;占领可以增加 自己的作战手段,而据守却不能。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