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中国海军驶向海洋新世纪

http://www.jczs.com.cn 2000年12月12日 08:07 解放军报

  披着20世纪的余晖,中国海军鸣响驶入海洋新世纪的汽笛:两支海军舰艇编队今年在世界海图上划出跨越东西、南北半球的新航迹———一支编队横跨太平洋抵达北美大陆;另一支编队远征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第一次驶入大西洋。

  面向海洋,百年回眸,新中国海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本世纪最令中国人自豪的巨变之一。至今,海军舰艇编队作为伟大祖国的和平使者,已先后15次出访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近20个国家。在辽阔的西北太平洋,中国海军为了捍卫祖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祖国统一,走出近岸,穿越海峡,进行远航训练。

  今天,当我们站在堪称高科技城堡的国产现代化战舰上,很难想像新中国海军的艰难崛起。

  新中国的造船厂最初只能把陆军的火炮搬到艇上,制造铁壳木质炮艇,第一次在黄浦江里试航时就发生倾覆。5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最后15年,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新型潜艇和新型作战飞机,相继步入海军战斗序列。

  改革开放的八面来风,催动着中国海军扬帆远航。新时期海军防御性战略的提出,对海军装备发展的方针、规划、步骤作了更成熟的思考;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海军发展新装备提供了支持;在开放中引进先进技术,使海军装备建设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军工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为海军装备战线注入了新的活力。

  征服远海大洋的能力体现着一支现代海军的训练水平。80年代以前,浩瀚的大洋上还难以见到中国海军的片帆只影。1980年10月,南海舰队派出战斗舰艇编队,首次驶出巴林塘海峡到太平洋进行远航训练,在经过海峡西口风浪险恶的“魔鬼三角洲”时,因缺乏经验,一艘军舰上的10名舰员被巨浪打下大海。这是中国海军为走向大洋付出的代价。此后,我海军的编队远航训练逐年频繁,航程也越来越远。尤其在近几年,海军训练改革更趋深化,科技练兵大潮如劲风鼓浪,“九五”期间编入序列的新型舰艇和作战飞机已基本形成战斗力,海军突出了联合作战中的战役、战术合同训练。现代条件下综合作战能力的提高,使海军敢于远足陌生大洋,让险恶的海上禁区变为坦途。

  舰队驰骋大洋,航行保障能力水涨船高。80年代以来,海军相继攻克了大中型舰艇海上远距离通信、环球导航系统设备更新和远洋补给三大难题,从而揭开了舰艇部队远离岸基、走向大洋的历史性一页。如今,航行在大洋上的舰艇编队能随时与北京进行直接对话联络,先进导航系统确保战舰能在远海和各种气象条件下准确定位。我国海军拥有的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被称为“浮动的海上基地”,同发达国家海军的同类舰船几可比肩。海上横向、纵向补给和直升机垂直补给显示了海上伴随保障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了战舰远航到哪里,补给就到哪里。

  中国海军的光荣与梦想,正由新一代海军军人来实现。声名远播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多次大洋万里走“单骑”,载着年轻的海军院校学员在远航实习中经受风浪洗礼,造就未来的军事航海家。培养高素质海军指挥人才,是海军的一项跨世纪工程。目前,海军主要作战舰艇的军官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已近90%,一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成为现代化战舰上的舰长、部门长和工程师。

  尽管航迹辉煌,但人民海军的建设,同发达国家海军相比,同我们这个濒海大国的地位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新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霸权主义的威胁,在我国周边环境埋下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海洋屏障着我国最具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又是我国对外交流和经济开放的主要通道,沿海地区更是我国发展的“黄金地带”;我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面对这一切,我们应当拥有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相称的海军。

  眺望明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更加壮观的宏伟蓝图:中国海军在预警、机动、反潜、防空、电子战、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将会有质的飞跃,在现代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获得新的提高。

  在就要跨进新世纪的时候,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发出的伟大召唤更有力地回响在耳边:

  毛泽东:“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邓小平:“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江泽民:“为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而奋斗!”

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