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谁撞沉了“库尔斯克”号?

http://www.jczs.com.cn 2000年11月10日 16:29 李永全


“库尔斯克”号失事前资料照片。

  莫斯科时间11月8日下午17时,俄罗斯政府“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原因调查委员会主席克列巴诺夫如约向新闻界公布了“库尔斯克”号失事原因的调查结果。委员会对事故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后认为,同外国潜艇相撞的说法最有说服力。委员会是在认真研究通过水下摄像机拍摄的“库尔斯克”号受损的情况后作出这个结论的。但是,克列巴诺夫同时指出,这还不是百分之百的结论,只有在明年夏天将“库尔斯克”号打捞出来后才能得出最后结论。不过,专家认为,从“库尔斯克”号第一舱和第二舱外部深深的凹痕和两条长长的划痕看,“库尔斯克”号被撞是无疑的,问题只是最终确定肇事者是谁。

  俄军人始终坚信相撞之说

  自“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消息公布后,人们一直在关注失事的原因。俄由此专门成立了负责调查事故原因的委员会。俄方起初基本倾向于存在3个可能导致核潜艇失事的原因:1、与另一艘潜艇相撞;2、发射鱼雷时出现事故;3、触到二战时期的水雷。再后来,人们逐渐将目标集中在前两个原因。事实上,直接原因是清楚的,即鱼雷爆炸导致核潜艇沉入巴伦支海底,致使艇上俄罗斯水兵全部遇难。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鱼雷爆炸呢?一种说法是“库尔斯克”号同另外一艘潜艇相撞造成鱼雷爆炸,另一种说法是鱼雷发射过程中发射设备出现技术故障导致爆炸。

  支持“库尔斯克”号是由于同另一艘外国潜艇相撞而失事的人认为,俄罗斯核潜艇从未发生过鱼雷爆炸事故。

  在营救“库尔斯克”号行动失败后,8月21日,俄国防部部长谢尔盖也夫向新闻界介绍了自己对失事原因的看法。他说,此次军事演习“库尔斯克”号应该完成两项任务:1、发射巡航导弹;2、发射鱼雷。8月12日,“库尔斯克”号出色地完成了巡航导弹的发射任务。18时整,“库尔斯克”号应该和基地联系,结果没有按时联系,基地随即开始寻找。3个小时后确定“库尔斯克”号失事。俄罗斯动用全部手段寻找“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在俄北方舰队演习过程中,有两艘外国潜艇一直尾随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后面,一艘是美国的,另一艘是英国的。可能的场景是:“库尔斯克”号在进行发射鱼雷的演习前,要对周围水域进行侦察,除侦察演习区域的水下情况外,还要了解水上的情况。因此,“库尔斯克”号要多次作出深浅不同的航行。很可能,一直监视俄北方舰队演习的北约潜艇在“库尔斯克”号调整航向时,声纳监视系统失去了跟踪目标,导致同“库尔斯克”号迎面行驶并发生相撞事故。

  俄军事专家认为,两艘潜艇相撞后仍会以原来的速度向前漂游。“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水下排水量重近24000吨,另一艘如果是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则其水下排水量重6900吨,而英国的那艘潜艇其排水量不少于4500吨。

  为什么俄罗斯潜艇的吨位比北约潜艇重,反而受到小艇的伤害?

  根据技术专家透露的技术工艺,美国和英国海军建造的核潜艇是单外壳,厚度为35至45毫米,而俄罗斯核潜艇是双外壳,其中外层的厚度仅为5毫米。在遇到同样撞击的情况下,当然是俄罗斯潜艇受到的损失大。“库尔斯克”号第一舱,即装备鱼雷的舱被撞扭曲,导致鱼雷爆炸。核潜艇失去控制后向巴伦支海底冲去。150多米长的巨型潜艇在108米深的海中,连头都抬不起来就撞入海底。果然,在两分钟后核潜艇鱼雷舱里的鱼雷发生大爆炸,从而使“库尔斯克”号受到致命伤害。

  水下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也显示:“库尔斯克”号第一舱外部被撞后严重扭曲和变形,充分证实了俄军事专家的判断。  

  灾难发生后的神秘事件

  据俄专家分析说,“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后,与它相撞的潜艇也受伤沉入巴伦支海底,趴在距“库尔斯克”号700米左右的地方。俄罗斯专家甚至不排除对方船只第一舱也进水并有人员伤亡。俄专家说,8月13日,在“库尔斯克”号失事的第二天,两架北约军用飞机突然出现在出事水域上空,显然,它们是来掩护北约受伤舰只离开该水域,或者,如果北约舰只没有修好,不能行动,即向北约司令部报告情况。据俄罗斯卫星侦察,位于“库尔斯克”号附近的那艘外国潜艇后来神秘地离开了该水域。

  一开始,俄军人曾认为“库尔斯克”号可能是与英国舰只相撞,因为英国海军负责在这一水域进行侦察。俄国防部曾委托自己在北约的代表了解,当时在出事地点是否有北约的舰艇活动。北约的正式回答是:“没有。”但是除正式回答外,北约代表在谈话中补充说:“即使当时有北约的舰只活动,我们也永远不会承认。”美国方面则一会儿说,在出事水域没有北约的舰只活动,一会儿又说该水域有北约舰只活动。

  与此同时,政治家们颇具神秘色彩的行动使人们将怀疑目标转向美国。

  “库尔斯克”号出事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克林顿打电话给俄罗斯总统普京,他们通话的内容至今未公布。两天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化名秘密访问莫斯科。据俄军权威人士的消息说,俄对外情报局一位官员因泄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长访俄的消息而丢了乌纱帽。

  俄方媒体认为,若美国确实与此事无瓜葛,完全应该让俄罗斯检查他们所怀疑的舰只,这样既可消除疑虑,又能增加相互信任。美国人拒绝让俄罗斯人查看自己的舰船,是为了维护面子,还是做贼心虚?

  11月8日的悬念

  11月4日,俄海军司令库罗耶多夫将军在打捞“库尔斯克”号船员尸体的过程中对新闻界说,他认为“库尔斯克”号失事原因80%是同另一艘外国潜艇相撞。但是,负责调查事故原因的政府委员会主任克列巴诺夫仍坚持说,现在关于失事原因仍然存在3个说法,任何一个说法都不占主导地位,11月8日政府委员会将召开会议,讨论并提出“库尔斯克”号失事原因的最终意见。

  为什么非得等到11月8日?联想到此前美方的反映,人们不禁恍然大悟。如果此事确系美国人所为,那么等到11月8日是为了不影响美国总统大选,确切些说,是不影响戈尔的当选。这是克林顿为保证民主党候选人当选而同俄罗斯人达成的协议。

  接下来,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俄罗斯人同意在11月7日前对“库尔斯克”号失事的原因保密,那么美国人对俄罗斯的回报是什么呢?克林顿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同普京的电话谈话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访问之后不久,克林顿宣布放弃批准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这是协议的条件吗?还有,打捞遇难船员尸体是一项昂贵的作业,俄罗斯国内许多人反对利用国外力量进行打捞,主张自力更生,节约资金。最后俄罗斯决定借助外国帮助,那么这打捞费用到底由谁出?如果美国人在“库尔斯克”号问题上有责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事实上,当俄罗斯政府决定打捞遇难官兵尸体时,分析人士就明白,俄政府已经知道了“库尔斯克”号失事的原因,否则打捞工作将破坏出事现场,使调查事故原因的工作无法进行。之所以知而不言,是要等到11月8日。

  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已经结束,但总统还未选出。俄罗斯人也终于公布了“库尔斯克”号失事的原因,但是说了好像没说,留下3个悬念让人想。

  悬念一:即使明年打捞出“库尔斯克”号,就能证明谁是肇事者吗?在这段时间里,肇事舰只早就修理好,销毁一切“作案”痕迹。如果美国或英国死不认帐,结果会怎样呢?

  悬念二:美国会放弃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吗?克林顿政府宣布放弃批准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不意味着放弃该计划。这是否只不过是缓兵之计?

  悬念三:“库尔斯克”号事件对俄美或俄与西方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美大选结束后,在新总统任期内俄美关系将如何发展,“库尔斯克”号事件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今天仍难以回答。

  在美国紧锣密鼓的总统竞选过程中,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主张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政策,把俄美的“战略伙伴关系”改为“战略竞争关系”。俄罗斯人当然希望戈尔获胜。但这毕竟是美国的内政,希望和现实并不总是吻合的。

  当然,从总体上讲,大选过程中的言论不足以作为判断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凭据,俄美关系的格局最终是由两国的实力和两国的全球战略决定的。虽然孤独的超级大国美国需要树立一个敌人的形象,但是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俄罗斯在维护自己大国地位和利益的同时,不会同美国对抗。

  普通百姓对这个问题看得更重。打捞“库尔斯克”号遇难船员尸体的过程中,人们再一次经受了感情上的冲击。卡列斯尼科夫的临终笔记不仅反映了俄军人的英勇敬业精神,也向世人反映了“库尔斯克”号官兵遇难前的悲壮场面。不管与“库尔斯克”号相撞的是美国潜艇,还是英国潜艇,它们都是美国主导的北约的军舰。事件再次刺痛了俄罗斯人的自尊心。

  余波未尽

  有识之士在“库尔斯克”号事件背后看到了另一个问题,即如何保护海洋的问题。

  “库尔斯克”号失事后,世界非常关心巴伦支海海域的核污染问题。虽然目前出事海域的放射物质指标正常,但是事件本身给人们提出了警示。

  大海始终是高风险的人类活动地域。20世纪后半叶,海事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而且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但是,人们关心的不仅是海员的安全,更关心海洋的污染问题。大海具有长远的开发前景,人类最终可能要依靠大海来生存,大海可能足够供养全人类几百年。而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的海上军事活动并没有减弱。大量的军舰和载有核弹头的水上水下舰只在大海上游弋,对人类的资源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现在,国际社会呼吁外层空间非军事化,实际上,和平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清洁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库尔斯克”号明年夏天将重见天日,但是“库尔斯克”号事件的肇事者明年能验明正身吗?(光明日报)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航海日志被找到 (2000/11/10 11:17)
潜水员发现“库尔斯克”号沉没新证据 (2000/11/09 14:39)
“库尔斯克”外壳有相撞擦痕 失事原因尚难认定 (2000/11/09 13:38)
俄“库尔斯克”号上再次发现遇难官兵的遗言 (2000/11/09 09:22)
俄官方说明终止打捞“库尔斯克”号原因 (2000/11/09 08:24)
俄“库尔斯克”号罹难尸体再次发现字条 (2000/11/09 07:38)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