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谈和平利用空间

http://www.jczs.com.cn 2000年10月3日 新华社

  在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空间周”前夕,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奕恩杰,栾恩杰就空间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中国空间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未来和平利用空间的发展计划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栾恩杰说,今年10月4日至1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空间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举办各种活动,以庆祝空间科技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以及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的贡献,同时宣传人类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促进和平利用空间的事业。

  空间技术把地球文明的边界推向了宇宙

  栾恩杰说,自从本世纪50年代末人类打开了太空的大门后,各国竞相发展空间技术,以应用卫星为代表的各类航天器相继成功发射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和活动空间。这些航天器所获得的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会须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信卫星诞生于1958年。它在通讯、广播、电视、交通、金融信息、商贸等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全世界发射最多、应用最广、效率最高的卫星种类。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通信卫星实现了国际和国内通信,地球变成了“地球村”,通信卫星成为人类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铺路石。

  1960年气象卫星问世,使人们的眼睛真正变成了“千里眼”。借助气象卫星,人类观测天气的领域从方圆几公里延伸到整个地球,气象预报的范围从短期、临阵期预报扩展到了中期和中长期趋势预报。现在,全世界已有100多颗气象卫星在极地轨道和静止轨道上运行,每天都在忠实地预报大气、减灾防灾、监测环境。

  地球资源卫星1972年首次升空。它在地质勘测、地形测绘、矿藏探察、农作物长势、产量评估、地震监测、洪水预报、城市规划、铁路选线等方面发挥着传统观测手段无法比拟的高效益、高效率作用,它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卫星本身的价值。目前,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的1300多个部门和系统直接享受了资源卫星带来的“恩惠”。

  导航卫星1960年发射成功,1978年便开始组建由24颗卫星组网的GPS导航系统。导航卫星为世界海陆空用户提供着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服务。

  此外,各种国土普查卫星、海洋卫星、天文卫星以及各种科学探测、技术试验卫星等,也在各自领域中大显身手。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发射的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已达5000多颗。

  利用空间技术,人类还由近及远地对地球之外的广袤空间进行了探测,对电磁辐射、太阳风、磁暴、极光等空间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人类的脚步在1969年踏上了月球,人类发射的行星际探测器,已先后拜访了太阳系内除冥王星以外的八大行星,并在金星、木星和火星上着陆访察。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空间技术取得惊人的成就,不仅直接推动了科学技术整个体系的进步,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自己的知识宝库,为人类自觉地、能动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依据。正因为空间技术把地球文明的边界推向了浩瀚的宇宙,所以世界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工程技术,像空间技术那样,牵动着亿万公众的心,受到人们广泛和持久的关注。

  中国和平利用空间取得巨大成就

  栾恩杰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开发空间、造福人类”方面更应该作出独特的贡献。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技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空间技术方面,中国的人造卫星已经形成了四大应用卫星系列:返回式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技术实验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也正在形成中;中国的运载火箭已经拥有长征系列12种型号,可以满足发射各种用途、不同重量、多种轨道的国内外卫星的不同需要;中国还建成了酒泉、西昌、太原三大航天发射场,建成了完整配套的航天测控网;中国神舟号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突破,为建立独立的载人航天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空间应用方面,中国已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气象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地面站等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在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海洋预报、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应用成果。中国还建成了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建有37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具有国际通信话路2.7万多条,国内通话线路7万多条和80多个专用通信网。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也在大地测量、船舶飞机导航、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空间科学方面,中国不仅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学、空间生命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还进行了多种空间学实验,在晶体、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太空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

  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211计划”

  栾恩杰指出,中国的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水平总体上说,与欧美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航天产业化规模、商业化市场化水平方面差距更大,而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面对世界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以简称为“211计划”。

  “211计划”的轮廓是,在21世纪初,中国将建成卫星公用平台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两大型谱;建立一个天地一体化综合卫星应用体系;实现一个空间科学研究与探测工程。

  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成由遥感、导航定位、通信、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等系统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多种轨道空间的基础设施;建成天地统筹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整的、自主的、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实现空间技术和应用的产业化。

  栾恩杰最后强调说,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作出更大的努力。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0 Naval & Merchant Ships Website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