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搜索引擎 | 主题社区 | 都市生活 | 竞技风暴 | 财经纵横 | 科技时代 | 网上购物 | 网站地图

 
 
新浪军事

军事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我军装甲部队首次在新疆腹地实施大规模协同训练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8月19日 解放军报


对空拦截图

万箭齐发

  5月下旬至7月中旬,新疆军区某师开赴喀喇昆仑山腹地,进行长达45天的高原适应性训练。这次训练在我军训练史上写下新的一页:创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集结兵种最多、训练持续时间最长、训练课目最难的记录;我装甲部队首次在高海拔地区成建制不间断开赴预定区域参训;大批参训部队在高原因自然原因后勤保障中断半个多月;以及多兵种首次在高原开展大规模协同训练等,为这次高原适应性训练增添了浓烈的“实战”色彩。———编者

  冰川雪域夜茫茫显威还看夜老虎

  本报讯 张百顺、李风鸣报道:绰号“猫眼”的王义林,曾连续12年到喀喇昆仑山夜训,一直在师侦察连任职。这次他又争得了参加适应性训练的“重头戏”,带领连队横穿某谷地断“敌”退路。

  笔者随同穿插分队在冰川、雪地、沼泽地兼容的谷地艰难跋涉两天。漆黑夜晚,王义林几乎都能判断出20米内的主要地貌和障碍物,其“夜视”本领着实让人吃惊。据了解,像王义林这样的“夜老虎”在该师有300多人。

  这个师的领导认为出其不意的夜战,作为植被稀疏、地表裸露的高原寒区的一种作战形式,不会因为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失去作用。笔者目睹了参训部队4种反坦克火器、3种防空导弹和火炮的夜间实战射击,命中率达85%。该师夜训主要通过山下主训山上补训和适应性训练综合检验的形式来完成。在山下,大部分夜训课目同白天训练课目一样,采取戴防毒面具或用毛巾包裹嘴巴等方式,模拟高原缺氧的环境。在山下无法完成的雪地伏击战、冰川遭遇战等则采取在山上补训来完成。同时,他们每年适应性训练都要安排对夜训课目的综合性检验。目前,该师已经基本形成了同高原寒区战场环境相适应的夜训内容体系,并结合每年适应性训练实践,编写了《高原寒区夜训手册》,制定了主要兵种专业的高原寒区夜训考核标准。

  勇士笑傲高山病科技练兵助我行

  本报讯张百顺、王新伟报道: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腹地训练45天,参训部队严重高山反应者不到1%,而10年前这一指数为7%,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山病的发病率也大幅度下降。这些可喜的变化既反映了科技练兵的强大生命力,也体现了我军高原性疾病研究和预防的新成果。

  严重缺氧对人体的损害制约着高原适应性训练质量的提高。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这个师结合科技练兵进行了模拟高原缺氧训练的研究,总结出一套体能训练法,使平时训练基本达到了在类似海拔4500米以上、缺氧50%的地区进行训练的实际效果。参训部队进驻适应性训练地域不久,连续6天高强度训练后进行的一次摸底调查表明:85%以上官兵认为山上适应性训练同山下模拟训练感受一样,身体无明显不适。

  高原缺氧也是诱发多种高原性疾病的主要根源。90年代以来,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对高原性疾病的研究和预防不断取得突破。他们研制出的“高原一号”特效药,使驻守在藏北阿里、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部队高原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了80%以上,“肺水肿”治愈周期由过去的10到15天,缩短到现在一到两天。随着科技练兵的深化和高原性疾病研究和预防的突破,高原适应性训练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冰雪达坂何足惧莫道高原炊断粮

  本报讯张百顺、冯永学报道:上山适应性训练准备时间缩短,部队开进连续翻越6座平均海拔5000米的冰雪达坂;后勤保障因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被迫中断半个多月。这一系列发生在西部边关雪域高原的训练场景,展示了新疆军区某师“高原劲旅”的雄风。

  为检验这个师的综合反应能力,上级机关决定将该师今年的高海拔地区适应性训练时间提前,准备也由过去的15天缩短为3天。时间的突变,使这次适应性训练的“实战”味道更加浓烈。

  昆仑7月犹飘雪。在高耸入云的一个又一个冰雪达坂,笔者看到这支多兵种部队不间断地通过冰雪达坂的场面。据了解,采取机动摩托化的方法,连续通过数个冰雪达坂,这在高原适应性训练中还不多见。在喀喇昆仑腹地,笔者随同部队一起经受了因洪水毁坏路面,半个多月供给中断的考验。没有蔬菜,官兵们利用训练间隙在冰雪河谷采集野菜、野草;没有食盐,官兵们把沼泽地里的泥土放到水缸里搅混沉淀后,将水煮热提炼出有限的食盐。参训部队总指挥介绍说,这次适应性训练不仅参训兵种多,而且装甲部队、导弹部队以及其它重型装备,首次成建制开赴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腹地进行训练,部队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高原作战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千里机动越高原铁甲劲旅出奇兵  

  本报讯张百顺、张应翔报道:驶过雪岭冰道、穿越沼泽路障,当战斗进入决胜阶段,我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侧后机降之“敌”呼啸扑去,粉碎了“敌”对我前后夹击的企图。这是7月中旬,笔者在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5300米的奇台达坂目睹的高原适应性训练的一幕场景。

  为提高打赢现代条件下高原山地局部战争,某装甲团成建制连续开进500余公里,到达喀喇昆仑山。第一次“集群”上山的装甲部队就称雄昆仑:陡峭险峻的某冰雪达坂,一条通往纵深的盘山通道因一巨大冰块阻拦,多年不能通行,怒吼着的“147号”装甲战车不到2分钟,就成功地越过天然屏障;奇台达坂翼侧某高地,是演练中双方争夺的要点,以往我步兵分队抵进这个高地需要50多分钟,这次装甲分队参演后不到10分钟,就达成了完全“占领”的目的;某防御区域内数道冰床、冰道、冰壕过去常常是迟滞我战术行动的天然障碍,此次伴随装甲车跟进的我步兵分队气势如虹,长驱直入,实战能力明显提高。

  据悉,这次成建制上山参加适应性训练的装甲分队,还配合参训部队完成各种训练课目、“战斗”行动23次,单独完成训练课目6项。有关训练行家认为,装甲部队成建制参与高原适应性训练,将提高未来高原山地作战的战场机动能力,加快战争的节奏,增强战争的激烈程度。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