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据路透社报导,俄罗斯在7月12日发射成功的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ISS)服务舱“星辰号”(Zvezda),终于让悬宕已久、价值600亿美元的跨国合作太空计划重新向前推进。由美、俄、日、加、及欧洲诸国共同合作的ISS计划,曾被誉为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建设之一,也为美俄太空合作历史再添佳话。一旦顺利于2005年完成,它将成为天空中最闪亮的“星星”,而且也是唯一可用肉眼辨识的人造天体。理想中的国际太空站有110公尺长,生活空间达1,300立方公尺,约等于1台波音747喷气客机大小。它的主要能源来自半英亩大小的太阳电能板,另外有52台计算机作为它的大脑及神经中枢。 以下是国际太空站大事记: 1995.6.29:美国亚特兰提斯号与和平号太空站成功衔接,双方航天员在空中相会,美国欢喜宣称1984年提出的ISS终于可以付诸实行。 1995.10.19:欧盟各国首长同意投资ISS。 1997.1.27:在美国律师直陈因俄罗斯延宕进度,ISS或许不可行后,俄国表示他们已经投下应负责的每一分钱。 1997.2.24:左支右绌的俄国宣布延后第一具ISS舱组发射时程。 1997.3.10:美国与欧洲太空总署达成协议,欧洲将负责建造2具连接舱组。 1997.8.8:发现者号航天飞机组员升空检验日本太空总署造价1亿美金的机械臂。 1998.1.29:俄、美、加、日、比、英、法、德、义、西、荷、丹麦、挪威、瑞典、瑞士等15国签署协议,共同投资建造ISS。 1998.4.23:美国航天总署得知ISS要花掉美方247亿美元,而不是原先预估的174亿美金,而且完成日期将延后3年,而非预计的2003年12月。 1998.5.6:美国太空总署署长高登(DanielGoldin)承认错误,后悔将ISS关键服务舱交由俄罗斯负责。 1998.9.16:俄国太空事务官员表示,该国金融危机将延后第一批航天员登上ISS达6个月甚至更久。 1998.11.20:俄国质子火箭成功承载第一具ISS舱组,负责导航及通讯的“黎明号”(Zarya)进入轨道。 1998.12.4:美国第一具ISS舱组“统一号”(Unity)顺利升空。 1998.12.6:美国奋进号航天员成功抓到之前发射的“黎明号”,将两舱组接合成功,ISS正式诞生。 1998.12.11:奋进号指挥官卡巴纳(RobertCabana)与俄国航天员克利卡洛夫(SergeiKrikalyov)首度进入ISS。 1999.1.29:美国航天总署宣布“星辰号”的寝区工程落后。 1999.10.18:5名美俄航天员员在哈萨克Baikonur太空基地的“星辰号”中进行实地训练。 2000.5.19-29:亚特兰提斯号组员更换ISS零件,运送往后驻守航天员的实验设备及饮用水共1.5吨,并将ISS轨道往上提。 2000.7.12:俄制ISS服务舱“星辰号”发射升空。
|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