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
![]() |
|
|
2000年6月23日,美国国防部在经过几个月的缜密研讨、综合考量之后,历史上第一次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及未来的军事战略”的报告。 国防部根据2000年财政年度国家防务授权法案要求提交的这份机密报告,列举出了(1)中国的主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2)中国军事学说及武装力量构成的发展,包括能够提高中国军事能力的先进科技的发展;以及(3)台湾海峡的安全情势。 有专家指出,这份机密报告的出炉,标志着美国的战略重点开始向欧洲转向亚洲,而在亚洲首当其冲的即为中国----美国绝对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崛起----尔后是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东北亚的朝鲜及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因此,美国始终在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次大陆核试爆、波斯湾地区的能源争夺等问题上密切注意,并或间接或直接地介入。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更是给予“相当高的重视”,因为台湾问题及因台湾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台海周边地区的任何变动,都将成为美国主战略转移之后的亚洲战略的支撑点。 针对报告所得出的结论,美国内部的看法与回应亦不统一。曾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担任过空军武官的沃尔兹,现任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部主任。沃尔兹认为,这份对中国发展综合国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评估报告同1999年美国对台海安全情势的评估报告“大同小异”,国此改变美国行政部门和国会在对台军售的既定立场的可能不大。国会一定会非常仔细地审阅这份报告,部分国会议员包括他本人,估计行政部门的大多数人会说,未来20年都没有问题,所以什么都不用做;但国会的其他一引起议员会变得理为谨慎,他们会说,美国政策部门现在就必须开始采取反制措施。 沃尔兹进一步指出,面对中国军力的持续提升,台湾不能因为没有面临立即的危险而掉以轻心。他并认为,台湾目前最需要的也许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国防”改革、三军协同以及各种装的整合;尽管如此,沃尔兹支持美国对台军售立场。 美利坚合众国国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实力年度报告 I.中国主要战略,安全战略及军事战略的目标 A.中国主战略 中国第一位的国家目标是成为一个强大,现代,统一,富裕的国家。它将其国家地位定位于同其他“大国”的关系之中。北京明显地希望它能够被看作是一个有充分资格的国家。中国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核军事力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始终增长的经济赋予其最具大国的特征的条件。它希望在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上达到同其他国家“平等”。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北京相信到2050年它将至少成为一个“中型”的大国。中国亦希望通过积累足够的“实力”成为亚洲大国,如此,任何国际力量欲在亚洲有某种重大举动之前不得不首先考虑中国的利益。 中国的分析家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地位由其“综合国家实力”确定。1970年至1980年,中国已故重要领导人邓小平身边的顾问即已发展并推动这一方法。这一方法基于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系统的关键成分或次级系统的多层次结构的动态分析。利用这一方法,中国分析家们以四种次级系统衡量国家实力:(1)物质或曰硬性能力(自然资源,经济,科学与技术及国防);(2)精神或曰软性能力(政治,外交,文化及教育);(3)协调能力(领导组织,指挥,管理,国家发展协调);及(4)环境能力(国家,自然及国内)。 以西方的观点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未阐明以某种“主战略”去指导其行为并处理国际事务。确实,中国领导人集中精力处理其内部关系,特别是必须要维护国家统一与内部稳定的条件。我们可以从诸多高级领导人官方声明,政府的一些计划编制文件及政府方面的一些观点来推断,最接近中国“主战略”的目标是其国家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全面发展国家实力以便北京能够达成其长期目标。邓小平早在七十年代初即以“四个现代化”理论描述了这一发展战略。后邓小平时代由江泽民领导的中国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发展战略。 制定这一发展战略的基础在于中国确定:在“和平与发展”为世纪主题及世界大战将可以避免的形势下,综合国力中的经济是最重要,最本质的成分。基于此,北京将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在科学与工业方面提高技术水平,探测开发中国的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并确保中国获取全球资源。 尽管这一发展战略将经济实力界定为综合国力中最重要成份,北京亦在改革开放同时发展军事力量,保护经济发展;保护国家利益;及,支持中国能够最终成扮演大国角色或成为亚洲大国的政策。但是中国邓以后的领导人都将军队现代化置于四个现代化中的第四位。在联合国军队进驻科索沃----包括1999年5月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之后,中国官员们开始认真考虑,重新安排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提升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防御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中国高层领导在1999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重申,重点仍在于经济增长,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资源探测/开发。 为增加国力的物质即“硬性”成分(自然资源,经济,科技及国防)的发展,分析家们相信,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旨在寻求提高政治,外交及经济成份中“软性”的国力成份,以确定国家物质力量的效国。北京正在籍精化其国家政策及决策能力;改善对外政治,外交,经济及军事关系;增加其在多边活动中的作用与贡献,包括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东盟(ASEAN)地区论坛(ARF)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参照全球规范提高其国民个人收促进国家发展;及提高其国民的个人社会生活质量,包括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应的健康与教育等寻求增加其“软性”的国际实力。 中国对美国安全政策趋势的批评或许真实地反应出其部分领导人对华盛顿“牵制”及“包围”中国努力的安全担忧。美国怂勇日本扩大其防御范围,北京认此举将破坏地区安全。然而此类批评的提出是出于中国这样一个结论:即中国认为美国政策是要建立一个旨在“制约”北京欲发展物质(硬性)和精神(软性)等国家实力因素及中国欲成为亚洲大国的“国际”环境。中国相信可能利用现阶段进行“和平时期的建设”并已经着手发展其综合国力,因为中国认为它所面临的是冷战之后一个良性的安全环境。 B.中国的安全战略 中国正在寻求成为东亚地区国家中的卓越国家。北京仍在制定一项地区安全政策,旨在保护其在台湾,南中国海的主权利益,及其他外围地区的经济利益,并同时促进地区稳定。 在安全战略上,北京的优先事项是预防台湾在永久“独立”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其长期目标是在中国的条件下最终统一。中国还将探索对日本与美国之间始终在增长的军事合作的认识,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评估其得益于日本技术,贸易及外资的利益。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亦将是北京的地区安全目标。中国其他重要安全目标在于东亚,包括包括发展及布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尤其是与此有染的台湾;维护其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要求;经由东盟(ASEAN),亚太经合组织(APEC)及东盟地区论坛(ARF)类似机构提升其政治及经济利益。 北京在这一地区的作用将因其良性调节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及对美国与韩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关系的理解而得到发展。中国很可能继续将促进其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安全利益集中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的核国家,而北京又渴望南亚次大陆的稳定。在中亚地区,北京在努力同相邻国家发展能源,贸易及密切的政治关系的同时,仍对正统伊斯兰教对新疆的传播/渗透怀有担忧。 在亚太以外地区,中国寻求提高其作为大国的地位。北京在进行双边外交的同时,它亦试图扩大它的作用并加强其在国际??的声音。北京亦在寻求经济契机及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仍将把阻止台湾追求国际社会的承认放在最优先级。中国密切注意其在诸如欧洲,中东,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地区的政治存在及经济存在;然而中国并无在上述地区建立军事存在的野心。 关于台湾问题,特别地,北京声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要求台湾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作为旨在达成最终统一的谈判基础。中国坚持台湾应(同中国大陆)进行“政治对话”,以使台湾岛在“一国两制”形式下最终与大陆统一。中国亦谴责台北旨在扩大其国际认可的行为。作为(这种行为)其中的一部分,台北拒绝北京“一个中国”的说法,并要求北京在同等的基础上同台湾接触。台北矢言在中国(大陆)达到与台湾相同的经济和民主发展的水平时统一。在过渡时期,台湾相信两方应集中讨论诸如文化与教育交流,两岸商贸争端的解决等技术上和程序上的问题。台北亦在积极研判北京在国际间孤立台湾的努力。 不论北京还是台湾,均声明寻求和平解决统一问题。中国的领导人拒绝放弃对台使用武力的权力。北京要求,如果台北宣布“独立”,又或者某一外国介入台湾的内部事务,那么中国将考虑对台使用武力。在过渡期间,中国将继续为防止此类偶然事件做军事上的准备;而且中国还将试图影响台岛的政治发展并防止台湾步向法理上的“独立”(de jure independence)。 尽管中国拒绝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但北京一贯强调其和平达成国家统一的愿望,希望同台北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中国人士了解,同台湾开战将对经济和政治造成破坏。中国的重要国策就是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优先保障经济改革与发展。为此目的,北京一直避免可能威胁其经济增长及海外市场,外国资金及技术。在同台湾军事冲突的初期,北京将冒经济持续发展及政治声誉遭到巨大破坏的风险,这将尤其体现在那些与中国相邻且有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的国家。但是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心并不会因此动摇。 C.中国的军事战略 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军事战略的中心一直处于对东南部侧翼潜在的意外军事冲突事件进行准备的阶段,尤其是在台湾海峡及南中国海地区。中国的军事战略一方面强调其获得对抗台湾及周边军事力量的能力,同时也准备对付美国在任何冲突中可能施加影响压力的能力。 北京的军事战略强调陆军(fielding forces)在中国周边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条件下快速展开,战之能胜能力。波斯湾战及(科索沃)联合武装使北京认识到必须提高解放军的能力,对抗拥有先进资讯技术及远程精密制导武器的敌手。中国对于日益急迫的军事技术革命的理解增加了为达到打一场高科技战争能力的急迫性。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计划是要建立一支有足够力量对付地区内任何一个对手,维护领土完整,保护国家利益,维护内部安全,阻止台湾步向法理“独立”的任何行动,阻止入侵。 如果北京认识到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那么中国将控制并限制冲突规模,但将投入足够的军事力量和战术,在外部力量进行军事介入,对外贸易和外资尚未受到破坏之前达成军事解决。 如果第三方军事介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以期造成严重死伤,并削弱介入方的决心。 II.中国军事学说及武装力量构成的发展 A.中国军事学说的发展 传统上,中国的防御战略及军事计划由必须保证数量众多的军队以成内部及外部大范围的任务而优先确定。最近十年来,中国一直努力缩减并调整军事力量。 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中心已从打大规模的陆地战争----毛泽东式的“人民战争”转变到打一场中国周边地区的小规模地区性局部冲突。中国“积极防御”学说宗旨是“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但最好还将其描述成“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此种学说强调对中国陆地和海岸地带的意外事件做出迅速反应,尤其是要对对东海和南中国海的战略封锁做出迅速反应。如果此类关乎中国利益的冲突在上述战略封锁情况下发生,中国料想同技术上更先进的对手诸如美国或日本对抗。此外,未来中国军力发展计划,军事训练及备战行动,以应付有美国介入的台海战争的假想情况为依据。 B.军队结构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优先定位于导弹,航空及海军,但陆军快速反应部队亦包括在内。其战略称之为建立一支能够对局部热点地区进行快速反应的精锐部队,争取对陆地,空中,海上,空间及作战区域电磁领域的优势。 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防御资源的效用,国防工业的能力,外国技术和武器的运用,最终依赖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于上述体系的整合能力。如果北京的国防工业改革失败,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愈来愈依赖于外国武器的进口。 即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它想得到的现代武器装备,整合这些系统,培训指挥人员,训练装备部队掌握使用这些现代武器装备也就是一项困难的任务,而且这将抑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世界水准的武装力量。 技术落后的中国军队正致力于研究针对美国弱点的战备和武器,中国以美国为假想敌的发展计划包括:(1)利用资讯战(例如侵敌方的电脑)和非正规的游击战及特殊行动,向敌方作业系统发动毁灭的打击,并避免和私自方发生重大正面冲突。中国似乎有兴趣研究如何把电脑病毒散播到外国的网络作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有能力渗透防护不佳的美国电脑系统,可能会利用电脑网络攻击行动来攻击特定的美国民用及军用设施。(2)发展导弹打击能力。目前中国唯一能射达美国本土的导弹系统是CSS-4 ICBM型洲际弹道导弹,目前已兴建十八座地下导弹发射井,中国还正在发展反辅射地对空导弹及可藉道路运输移动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3)确认美国将维持世界唯一超强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呼吁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中国中国将无限期无法挑战美国的单极世界。 III.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 中国未来攻击台湾的可能性很小,但为因应台湾海峡爆发战争时美国介入的可能,中国增加了瞄准台湾的短程导弹的数量的质量。中国短程导弹数目预料将持续增加,目前在大陆东南部署相当一个旅的M9导弹部队,而且可能很快将增加一支M9导弹部队。另外,未来几年大陆预料将可能藉卫星辅助导航系统提高这两型导弹的准确性。 尽管中国有选择地进行军事现代化,解放军未来五年联合作战能力仍然非常有限;而台湾在制空和反登陆方面都将保持优势。至中期2005年----2010年,中国军力将进一步提升,但高昂的代价和作战能力上的缺失仍将阻止它对台动武。只有到了2020年后,大陆军力的整合及新装备的运用才会逐渐成熟。 在空军方面,在未来20年内空军的海空战力尚不足以主宰台海优势;不过政治家指出,大陆数量庞大的战机、军舰以及核子潜舰,有能国对台湾实施海空封锁,而且也分析,如果台湾采购不到最新的武器装备,那么台海双方的战力差距还会越来越大。中国军队将在20年后将取得台海优势,而且中国军队可从三栖登陆、海空封锁和空中核打击对台造成极大威胁。 海军方面,现时中国拥有六艘核子动力潜舰,一旦结合数量庞大的两栖登陆舰和巡逻艇,同是协同空军战斗机、轰炸机,未来可能以此对台岛实施海空封锁。中国军队继续向外采购高科技武器,尽管5年之内海空实力不会超过台湾,但对海峡两岸的军力平衡而言,台湾应警惕。 这份报告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湾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包括其利用警告时间对台湾的打击、对台军事能力、解放军整合战区导弹与空中打击,资讯战及特别军事行动同步能力以及台湾在面对解放军攻击情况下维持空中,海上及陆地军事行动的能力进行了详细评估。报告指中国军队仍将是台湾及台湾军队的威慑与的挑战。(凤凰网站吴海鹏编译整理) 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提纲 I.中国主要战略,安全战略及军事战略的目标 A.中国主战略 B.中国的安全战略 C.中国的军事战略 II.中国军事学说及武装力量构成的发展 A.中国军事学说的发展 B.军队结构的现代化 C.能够增加军力的先进技术 1.资讯及通讯的发展 a.自动指挥、控制及资讯系统技术 b.电子战的发展 c.资讯运作/资讯战争 2.空间技术的发展 3.其他技术的发展 a.反辐射地对空导弹技术的发展 b.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 c.地表/地下战争 d.反舰巡航导弹 e.隐形技术(Low Observable Technologies) f.激光武器 III.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 A.中国战略,常规部队及其对台军事行动能力综述 1.导弹部队 2.空军 3.海军 4.陆军 B.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湾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包括其利用警告时间对台湾的打击能力评估 C.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合战区导弹与空中打击,资讯战及特别军事行动同步的能力评估 D.对台湾在面对解放军攻击情况下维持空中,海上及陆地军事行动的能力评估 E.对前述年代任何对威慑台湾武装的挑战的评估
|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