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方警惕国防电脑网络安全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7月5日
据外电报道,随著大量的计算机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解放军的作战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而且国防信息系统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联系日益广泛,对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依赖也相应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防系统的信息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著中国军队信息基础建设,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到21世纪初,信息安全问题将会更为严峻。
首先从硬件上来讲,解放军目前装备和使用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国产化程度相当低,除少数高、精、尖技术项目中的专业计算机是国产的以外,其他大部分是进口计算机,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在中国计算机芯片等关键硬件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大量进口硬件会对中国计算机产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影响国有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二是到战时,信息技术占优势的敌对国可能会对中国计算机零部件进口实行限制政策,从而使其计算机系统受制于人;
三是敌对国家利用中国在和平时期进口计算机的机会,在计算机内部芯片、主板等硬件设备上注入可激活恶性病毒程序,一旦需要可在战时激活,破坏信息系统的稳定。这一点,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就已有体现。
据悉,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美军计算机专家利用伊拉克从法国进口计算机打印机用于其防空系统的机会,在伊拉克的打印机内换装了有计算机病毒的一套芯片。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军将其激活,使伊拉克防空系统瘫痪,从而保证了空袭的成功。
其次,在软件上,由于中国军队计算机也大多采用的是外国公司研制开发的网络、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这些系统大多稳定性不高,基本上没有安全功能,抗计算机病毒攻击的能力极弱,战时很难保障高效运行。同时,利用进口的软件也存在对方在其中做各种手脚的潜在威胁。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在其研制Windows98软件上做了手脚,以便能跟踪每一台使用该软件的电脑。另外,当前信息系统缺乏统一、严密的软件防护体系也是一个不足。
最后,从面临的威胁来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研究信息战手段和武器,其目标主要是摧毁和瘫痪对方的计算机系统。
第一类是计算机病毒,它们平时潜伏在计算机中或武器系统内,在预定时间或是通过外部手段激活而爆发,从而使计算机系统整个瘫痪,进而导致对方指挥失灵、武器失控,部队失去战斗力。现在已发现能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恶性病毒。
第二类是计算机黑客,即利用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员使用网络攻击对方直接或间接与军事系统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达到侦察对方的军事情报,或者破坏目标的软件系统等目的。
第三类是电磁脉冲炸弹。它既可在战时由飞机投掷,也可在平时由特工人员携带入境,在军事目标周围引爆后,可辐射出高能量的电磁脉冲,能使相当大范围内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包括其他电子设备遭到破坏。
第四类是计算机辐射信息远距离获取设备。这种设备据称可以截获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以外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还原为原来的信息,从而达到窃取情报的目的。
|